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与“跳槽”现象研究

2014-06-05唐小洁黄仕强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跳槽职业道德考核

唐小洁+黄仕强

《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调查报告》由北京市教委立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联想等知名企业及北京教育人才培训中心合作完成。从2011年11月开始,以2012届应届毕业生、工作3年内的职场新人、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群体的职业适应状况进行了历时一年的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在进入职场的短短三年内,变动两次以上工作的占57%,其中,变动三次以上的占32%,在受调查者看来,造成工作变动的最主要原因依次为工资待遇、人际环境和工作地点。用人单位受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的职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责任意识不强、执行能力较差、自我规划不足等职业素养方面的欠缺。[1]就大学生跳槽频繁这一现象来看,它应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企业、学校、个人等都各有责任。但是,就企业反映当代大学生存在职业道德欠缺的问题这一角度来看,是值得我们对大学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反思的。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与作用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2]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就业市场的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等要求越来越高。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才的不断增长与市场的高质量要求,造就着就业形势不断严峻与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使得“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守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3]职业道德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是确保其作为职业人在自身岗位上不断认识自己,超越自己并创造自身价值的重要因素。它对大学生以后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为社会营造稳定有序的工作氛围,有效调节整个社会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矛盾,让就业关系更加融洽;同时,良好的职业道德也能够有利于促进就业环境良好循环,使得各类人才各尽所用。再者,当前存在着大学生频繁“跳槽”现象,而且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职业道德缺失或是大学生缺乏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关。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在频繁换工作,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同时仍然还没有认识到自己职业道德方面出现了问题或是总是以一些诸如不喜欢这份工作或那份工作、我要换工作谁管得着等这样的借口来作为“跳槽”的理由以掩盖自己职业道德出现的问题。因此,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对其职业道德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一)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受重视,观念陈旧

当前,高校教育中还没有专门开设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但有关职业教育内容一般被穿插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两门课程,以及一些专业课内容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系统性、规范性以及实践性。大多数人认为大学里应该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德育教育为辅。这便使得高校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度不够,人员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培训欠缺、知识更新缓慢。甚至有人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是就业上岗后由用人部门培养,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习惯在实践工作中养成提高。甚至有人认为职业道德观念属于德育的范畴,职业道德教育仅仅是职业道德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能够记住这些职业道德规范内容就可以了。随着第三产业的崛起,对各行业职业细分更加具体,对职业道德有更具体的要求,这样的观念显然和当今社会发展不相匹配,显得陈旧落后。

(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不明确,内容落后

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不明确,内容上主要倾向于一般社会道德内容,如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诚实守信等内容,缺乏与专业结合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但我们知道,职业道德具有适用范围的有限性。每种职业都担负着一种特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各种职业的职业责任和义务不同,从而形成各自特定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同时,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里缺乏针对行业、针对性别、针对职业等的具体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只掌握大方向的职业道德规范后,对自己从事的具体职业道德规范不了解。

(三)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多以讲授为主,讨论为辅。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学习灌输的状态。很多职业道德教育都是通过一些书面形式的理论讲解,并没有直观的表现性。忽略了学生在实践中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容易存在一定抵触心理,觉得这只是老师口中的教条理论,没有现实性可言。学生听听就过去了,并没有对他们形成一定感召力和约束力。

(四)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考核评价重理论、轻实践

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考核最主要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理论考试,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一种是以课程论文的形式就某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二种形式虽然可以考查学生在某一问题上的态度、情感、认知。但是总体来说,这样的考核方式更多的是针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忽视了对实践的考核。对于有很强实践性的职业道德教育来说,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很大的不足。

四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观念

要认识到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大学生职前教育。职业道德具有发展的历史继承性。由于职业具有不断发展和世代延续的特征,不仅其技术世代延续,其管理员工的方法、与服务对象打交道的方法,也有一定历史继承性。同时职业道德兼有强烈的纪律性。通常以制度、章程、条例的形式表达。大学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一传统传递给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让他们在认知上、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大学毕业生作为新一代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领军人物,他们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社会发展的程度。高校,作为国家和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聚集地,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理应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和首要任务。

(二)更新当前大学生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考核方法

针对当前大学生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内容陈旧,与实践脱节这一矛盾,应该尽快更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注重时效性、针对性,将社会职业道德的最新内容尽快反映在教学内容上。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需要在遵循大方向的职业道德准则下,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生群体进行具体的针对性教育,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时效性。同时,对于教育课程的设置,要实现公选课与专业课的有机集合。除了要有公选课的统一指导外,在专业课的教学中理应针对不同专业的特性,需要专业老师注重专业职业教育的传授,以便让学生更能具体知悉各自专业的职业素养。再者,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要实现知行统一的教学方法,尽可能以多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导学生,让他们手脑并用,增强实践性教学内容。如利用网络技术、利用实地考察等方法。而对于考核方法的完善,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也要加强学生对现实案例的分析能力的考核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导。

(三)注重大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形成规范的职业行为

最后,除了知识的传授,实践锻炼,教师应该注重从行为习惯上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职业习惯,通过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只有当一种行为和素养形成习惯的时候,这种行为和素养才能具有持久性。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育与提高,不是一早一夕就能立竿见影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时做好这个教育的前提工作。职前教育,这是对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就业时就应该做好的教育。大学生入学受教育,其最终的目标就是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所以,学生在校三至四年时间里,学校就应该从学生刚踏入学校的那一天起就要引导好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时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跟踪与考察,并做好信息反馈的档案入库,以便能及时的做出调整和改进。只有这样,注重点滴行为的培养和养成,才能不断实现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完善。

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不管是对于国家的发展、企业的效益还是对与学生个人自身的权益,都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但是,这一教育需要全员多方位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防止学生频繁“跳槽”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也是摆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所以,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还有一段很长的路值得我们去探索。

参考文献

[1]于静.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六成新人三年内跳槽超两次.北京青年报[N],2012-11-12 .

[2][3]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4]朱妍洁.反思·建构:我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以重庆高校为例[D].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2).

[5]江沈红.大学生就业跳槽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

猜你喜欢

跳槽职业道德考核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我该辞职吗?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公务员跳槽是好事
忙着跳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