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之策

2014-06-05甘春晖李辉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理论政治

甘春晖+李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新形势下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引导广大高校青年教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高校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一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是高校构建优秀师资队伍的第一要务。目前,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教师,“教”—教书育人、“师”—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自古以来“名师出高徒”、高校要想培养一批批高质量的大学生,首先必须拥有一支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前清华校长梅贻琦曾说:“大学者,非大楼也,乃大师也。”“大师者,学问胜人一筹,德行高人一等”,此处“德行”的“德”即指思想政治素质。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特别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和素质教育的“灵魂”。青年教师们只有首先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才能时刻牢记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育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012年6月,在部分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着重指出,高校党组织要切实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来抓,关心青年教师,及时掌握青年教师思想动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帮助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上全面进步。因此,高校务必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强化他们的理论武装,增强他们的党性修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逐步构建起一支支具备优良思想政治素质和精湛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使其更好地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光荣职责和崇高使命。

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是高校保持党组织先进性的重要举措。高校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科研的主力军,尤其是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留学归国人员,他们拥有广博的学科知识和全面的专业技能,也兼具良好思想政治素养潜质。高校党组织应从这一特殊群体中多多选拔培养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加入到组织中来,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他们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综合素质,以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和特有的人格魅力影响带动莘莘学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民族复兴而奋斗”,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这不仅为党组织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也能从根本上确保高校党组织始终保持其自身的先进性。党组织先进性的持续保持需要发挥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需要每一名共产党员自入党之日起用一生的时间来诠释誓言、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兑现承诺;入党不仅是组织上、程序上的公式完成,更重要的是思想上、心理上的蜕变生成;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不仅表现在党旗下宣誓时的激情迸发,更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真实践行。

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是高校解决教师思想心理问题的关键之选。如果说科技进步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客观因素,那么利益驱动是激发经济发展的主观内在源泉。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必然冲击人们相对单纯的传统意识形态,物欲横流和拜金主义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的肆意滋长,享乐主义和虚无主义思潮也随之泛滥,广大80后青年教师正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其主观认知因受其客观环境的影响必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产生或多或少的偏差。甚至某些少数青年教师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等思想问题。而在心理层面,因受社会、生活、工作等各种错综压力的交织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心理亚健康状态。因此,高校要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培育优良学风,引导青年教师自觉抵制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倾向,志存高远,不慕虚名,静下心来倾心育人、专心治学;通过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青年教师正视内心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自我调控能力;通过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加强青年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同事之间的友谊和情感支持,拓展教师身心健康发展之道;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教育咨询机构,及早发现青年教师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危机干预。

二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之策

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政治观点、思想观念、思想方法和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基本品质总称。具体而言,高校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明礼诚信、自信有为、积极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1强化政治理论学习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一个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推动历史进步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靠科学理论作为行动指南;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战士,必须靠科学理论作为武装利器。尤其针对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经济层面的飞速发展给精神层面带来的冲击力超出人内心的承受力和应变力。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党情,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信念的人是没有出路的,正因为有马克思主义这盏明灯,中国人民才在黑暗中看见光明;正因为有一颗救国心、满腔报国志,才有“敌人的竹签是竹子做成,但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郑重宣言;正因为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才有人民群众无私奉献和支持;正因为有党群连心、军民同心,才有中国的翻身做主、改革发展;正因为有科学理论做指导和人民群众锐意进取相结合,总结实践经验和丰富理论内容相联系,才有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伟大的改革开放业绩。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改革、建设、发展实际相结合,被社会实践证明正确的的理论成果。对这些理论的学习能够使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去解决各类矛盾;能够使人站得高、看得远,开阔青年教师的视野,提升他们对问题的认知水平、分析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高校应站在履行党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高度,充分认识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握规律、创新方法,不断提高思想理论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青年教师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用科学的思想理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高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组织青年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力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学习和工作,处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高校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努力提高青年教师政治理论素养,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要加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组织青年教师深入学习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这个梦想既关联每一个人的自身利益、前途命运,又维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前途命运,个人的利益、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利益、前途、命运密不可分、血肉相连,国家好、民族好,个人才会好,国家昌盛、民族富强,个人才会幸福。当青年教师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中不骄不躁,在困难和逆境中不气不馁,自觉抵御各种消极、腐朽、错误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3]

2开展形势政策教育

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高校教师是青年中,知识层次高,最具潜力,富于创新的精英群体,因此,高校青年教师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所以,对青年教师广泛开展与时俱进的形势政策教育是直面挑战、应对危机的明智之选。只有当教师们都具备了全面的知识、广博的视野,能准确揭示出新形势下、世界、国家、社会变革发展中暴露出来问题背后隐藏的奥秘,正确分析问题的要害、关键,预知可能产生的影响和效应,并提出可行性方案时,才能为当代大学生解惑答疑,教育、引导他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因此,高校对广大师生开展切实有效的形势政策教育活动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高校要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积极宣传我国各项事业的新进展新成就,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讲解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帮助青年教师准确了解国情、正确把握形势,并努力回答青年教师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正面引导、深度引导,做好解疑释惑、增进共识工作。当前,湖北省委领导已作出表率,湖北各高校领导也深入到学校每个院系,不定期地为高校师生作形势报告。高校有关部门还经常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校内外专家学者,就师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办形势政策讲座。在开设“第二课堂”的同时,湖北高校积极探索建立形势政策教育的课程化、规范化途径,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建立形势报告员制度,成立形势报告领导专家库。

3丰富政治理论学习方式

目前,高校要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对青年教师进行主流文化的思想引领,在强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操作过程中,第一、高校要启动全程监管系统,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校级领导高度关注、积极指导,各院系级领导积极响应、贯彻落实,辅导员、班主任明确职责、实践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教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承担部分形势政策课的讲解工作,持续有效地对全校师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第二、高校要充分运用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作用,邀请高水平专家把理论问题讲深讲透,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信度和效度,并利用现代信息化平台,实现远程网络教学、师生讨论互动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渗透力和影响力。第三、高校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不断丰富学习方式。例如可采取的学习方式有: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联系实际相结合;视频观摩,专家讲座、参观调研,文献检索等;坚持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培训班、读书班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并利用座谈会、研讨会对学习活动开展以来的情况进行定期总结,要求青年教师撰写学习总结、心得体会,形成学习成果,为学习教育工作的稳定发展和持续开展奠定基础,也为学校党组织培养教师党员储存备选资料。

4建立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

准确把握青年教师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有的放矢开展学习活动,有效实现教育学习目标。

5高校要开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青年教师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只有教师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身社会责任,才能实现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下明确职责、勇挑重担。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选派青年教师挂职锻炼,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项目,推动青年教师深入基层参加生产劳动,开展调查研究、学习考察、志愿服务。第六、高校要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譬如担任兼职辅导员和专任班主任,高校关心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并积极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从实践中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此外,高校要切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务必要研究时代新情况和青年教师新特点,丰富方法、拓宽途径,搭建平台、加大投入,善于利用社会实践、师生互动、网络教育服务等多种方式,在全方位、立体式、综合性的考察体系中检验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

[2]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3]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2013-1-5.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理论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