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区县少儿体校发展方式转变研讨会侧记

2014-06-05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4年1期
关键词:体校上海市运动员

● 华 天

上海市区县少儿体校发展方式转变研讨会侧记

● 华 天

当前,青少年体质问题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关乎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关键阶段。少体校作为实施国家奥运战略目标的基石,肩负着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使命。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传统少体校在法律地位、体制、机制、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转变少体校发展方式,使青少年业余训练蓬勃开展,继续为国家培养、输送具有良好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和体育特长的优秀后备人才迫在眉睫。为此,2014年1月11日,上海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围绕上海市区县少儿体校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进行研讨,研讨会在黄浦区卢湾第一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进行。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郭蓓:体育人才是特殊人才,特殊人才需要专门培养。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民众已不再满足于对金牌的追求,而开始注重自身健康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传统少体校的发展模式必须改变,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在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大背景下,少体校的转型发展困难和机遇并存,关键是要抓住机遇,战胜困难。当前,制约我国少体校发展的因素主要有3个方面。其一,缺乏上位法律依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相关法律的缺失,导致少体校发展无纲可循。其二,社会对体育的认识仍存在偏差,家长很少愿意将孩子送到少体校,导致招生难。其三,从业余训练到半专业训练的界限比较模糊,有待厘清。因此,研究少体校转型发展需思考的问题有:新时期少体校的功能和作用到底是什么?少体校以什么形式发展?用什么来保障其发展?教练员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是否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等。同时,国外体育强国的成熟发展模式为我们开拓了思路,体教结合办体育社团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将大有可为。

上海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胡红:少体校转型发展主要是转变办学者的思路,不能再仅仅将培养后备人才作为唯一任务,而应扩大少体校的培养面;同时,进一步推进体教结合。少体校的优势是技术和教练资源,可在2方面有所作为。一是努力把少体校办成所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吸引更多的少儿参加体育锻炼。二是服务好文化学校的体育课教学。少体校派教练到文化学校教授专项技术,既能提高文化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又为项目的发展培养了潜在的“苗子”。

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副主任周战伟:上海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转型发展的核心是少体校的转型,它关乎上海竞技体育未来的发展。当前,上海少体校的组成较为复杂,按办训规模可分为单项少体校和综合少体校,按学训情况可分为一集中少体校、二集中少体校和三集中少体校,按办学形式可分为公办少体校和社会名人办少体校等,故其转型发展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难度较大。从竞技体育强国的后备人才培养方式来看,体育俱乐部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也为我国少体校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方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督导处毛爱群:探讨少体校转型发展问题,应先弄清楚导致少体校发展艰难的原因,这涉及办校理念、学校定位、培养目标等方方面面。客观来讲,当前我们的体育人才培养过于功利,对少体校的评价也主要依据输送的运动员数量和取得的成绩。这样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少体校运动员急于出成绩、拿名次,而当其真正进入专业队时,却没有太大发展潜力。既浪费了资源,也是对运动员的不负责任。因此,少体校转型发展需认真思考3种关系。一是普及与提高。少体校如何更好地在全社会普及运动项目,进而招收到高质量的后备人才。二是远期与近期目标。培养运动员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只看眼前,而应把眼光放远。这样在制订培养目标、任务及厘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时就会更加合理。三是所有与所用。少体校现代化的运动场管在保障运动员训练的前提下,可以向社会开放,既能提高场馆的使用率,增加收入,又能促进运动项目的普及,吸引更多的孩子从事体育锻炼。

上海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明:从国外体育强国的发展经验来看,体教结合是我国体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上海市区县少体校转型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弄清楚4个定位。其一,少体校到底姓“教”还是姓“体”。必须明确,少体校首先是教育机构,然后才是培养运动员的场所,因此,培养运动员一定要尊重教育规律,这是核心的问题。其二,与文化学校不同,少体校除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外,还要培养其体育专长,这是少体校的专业定位。其三,教练员的角色定位。优秀教练员不仅负责训练,同时也是运动员人生路上的导师,为人处事的教师,为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提供各种帮助,因此,需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各学科的知识。其四,少体校的特色定位。只有当一所少体校的某个运动项目做到全上海独一无二,才真正具备了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生源,招生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上海市黄浦区体育局副局长沈建青:由于我国少体校的法律地位和社会责任不清晰,导致少体校发展举步维艰。目前,少体校的发展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可以依据,主要依靠3个方面推进工作。一是领导的重视;二是地方经济的支持;三是少体校自身有所作为。因此,少体校转型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国家层面上完善相关法律,进而依法对办学目标、管理模式、岗位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教学评定等进行规范,保障其健康发展。

上海华夏汇鸿律师事务所律师计时俊:在体教结合愈发重要的当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无疑是少体校和文化学校连接的纽带和桥梁。文化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少体校派专项教练负责训练,两者优势互补,既解决了少体校招生难的问题,也消除了文化学校教练员资源有限的困扰。当然,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活动时,教练员和学生都应提前规避相应的法律风险。

猜你喜欢

体校上海市运动员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6月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