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阶段的中医证候学特点

2014-05-30吴建波

当代医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肾气阴虚尿毒症

吴建波

慢性肾功能衰竭应变都是由多种原因引发肾脏功能受损[1],从而导致肌酐、血尿素氮升高,最终形成尿毒症。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紊乱,并伴有酸中毒,使毒素滞留在体内,再加上患者本身的机体免疫功能受损严重,另外尿毒症也导致患者的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功能严重受损,使患者只能通过利用血透来维持生命的进行。湖南省隆回县人民医院于2007 年12月-2012 年12 月收治的51 例尿毒症患者,根据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的流行病学调查要求与中医分型标准,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南省隆回县人民医院于2007 年12月-2012 年12 月收治的51 例尿毒症患者进行观察。其中,男32例,女19 例;患者年龄16~78 岁,平均年龄为(48.5±2.5)岁。患者病因主要是肾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痛风、尿路结石以及梗阻性肾病等,病程3~28 岁,平均病程为(2.5±0.5)年。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痛、水肿、夜尿、瘙痒、呕吐以及皮肤干燥等。选取的患者均符合尿毒症血透的指征,且进行15~28 d常规血液透析。另外,患者中不包括原发性甲状腺疾病者、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者以及使用过甲状腺激素者。

1.2 观察方法[2]根据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流行病学调查要求与中医分型标准,制定出相应的尿毒症中医证候研究调查表。并对患者的性别、疾病诊断、病程、中医辨证等进行调查。对自动说出症状的患者4 分;问出症状之后,对症状显著的患者记3分,对症状时轻时重出现的患者记2 分,对症状较低而出现频率低的患者记1 分,无症状患者记0 分。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3]

1.3.1 正虚 正虚可分为以下几种:(1)脾肾气虚:患者主要表现为少气乏力、面色无华、大便偏稀、纳差腹胀、口淡、口黏、不渴、手足不温、腰膝酸痛、舌淡有齿痕、脉象沉弱以及夜尿频多;(2)脾肾阳虚:患者主要表现为脸色苍白、水肿、神疲乏力、口淡、纳差、口黏、不渴、腰膝酸痛、畏寒肢冷、舌淡胖、脉象沉弱以及夜尿频多清长;(3)肝肾阴虚:患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喜凉饮、口干、口苦、目睛干涩、腰酸痛、头晕耳鸣、舌淡红形瘦、手足心热以及舌无苔;(4)气阴两虚:患者主要表现为脾肾气虚与肝肾阴虚;(5)阴阳两虚:患者主要表现为脾肾阳虚与肝肾阴虚。

1.3.2 邪实 邪实可分为以下几种:(1)水湿:患者全身出现中度以上水肿;(2)湿浊:主要表现为患者呕吐频繁,口有尿味、舌苔白腻、口黏等;(3)湿热或痰热:主要表现为呕吐频繁、口有尿味、舌苔黄腻、口苦、口干、口黏喜凉饮、小便灼热等;(4)瘀血:主要表现为面色晦暗、腰痛刺痛、唇暗、舌质紫暗、肢体麻木、肌肤有瘀点等;(5)风燥或风动:皮肤瘙痒、干燥、手指蠕动以及抽搐痉厥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透析频率与正虚证候的关系 行1 周1 次透析频率的患者,其虚证主要为阴阳两虚;行1 周2 次透析频率的患者,其虚证主要为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行1 周3 次透析频率的患者,其虚证主要为肝肾阴虚。经χ2检验,不同透析频率患者的中医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 周行3 次透析的患者与不足3 次的患者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 周行3次透析患者的脾肾阳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以及阴阳两虚证的例数要低于1 周不足3 次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液透析频率与邪实证候的关系 不同透析频率患者的中医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1 周1 次透析频率的患者,其邪实主要为水湿、湿浊;行1 周2 次透析频率的患者,其邪实主要为瘀血;行1 周3 次透析频率的患者,其邪实主要为风燥。而透析频率为1 周3 次患者的水湿、湿浊、瘀血例数要明显低于不足3 次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透析频率与证候积分的关系 见表1。

表1 透析频率与证候积分的关系(±s)

表1 透析频率与证候积分的关系(±s)

透析频率 例数 虚证积分 实证积分 总积分每周1 次 17 23.24±5.25 8.21±4.27 31.51±2.32每周2 次 17 16.17±3.41 5.72±2.32 21.81±2.46每周3 次 17 6.89±2.45 2.75±1.25 9.45±2.15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与中医中的水肿、呕吐等有关[4-5],医学中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与演变规律已经有了相应的概念。该病基本的病机是本虚标实,其本虚主要表现在肝肾阴虚或脾肾气虚,而标实则表现在瘀血、痰浊、水湿。而且其病机比较复杂,阴阳失和与证候虚实夹杂于病程之中。而尿毒症证候则是由慢肾衰逐渐恶化演变而来的。当患者的肾功能不全时,早期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为阴虚或气虚证,而晚期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为阳气虚衰证。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开始从阴虚向阳虚的转变,并出现阴阳两虚型,还伴有水、湿、浊、瘀等复杂病理[6-8]。

通过对透析频率与证候积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详见表1),无论患者1 周的透析频率为多少,虚证积分总大于邪实积分,但减少透析次数,虚证表现更加突出。当尿毒症患者进入规律的血透阶段后,采用透析疗法可以将患者体内的代谢产物有效清除,并纠正患者体内的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

另外,行1 周1 次透析频率的患者,其虚证主要为阴阳两虚,邪实主要为水湿、湿浊;虚证积分(23.24±5.25),实证积分(8.21±4.27)。行1 周2 次透析频率的患者,其虚证主要为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邪实主要为瘀血;虚证积分(16.17±3.41),实证积分(5.72±2.32)。行1 周3 次透析频率的患者,其虚证主要为肝肾阴虚,邪实主要为风燥为主;虚证积分(6.89±2.45),实证积分(2.75±1.25)。随着透析频率的增加,证候积分就会相应减少,患者症状减轻。当1 周透析率相同时,虚证积分往往都会比实证积分要大,表明透析阶段以虚象为主。

[1]温杏良,李燕林,赖海标,等.尿毒症患者进入规律血液透析前后的中医证候学变化护理研究[J].国医论坛,2009,4(12):47-50.

[2]李燕林,赖海标,黄振炎,等.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阶段的中医证候学特点[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1(6):333-335.

[3]路晓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的关系[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4]肖青,孙桂玲,张耀,等.血液透析对老年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11(4):215-216.

[5]李燕林,何训昌,缪灿铭,等.血液透析中急性虚证的证候学分析及临床治疗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9(5):294-296.

[6]李燕林,黄振炎,缪灿铭,等。血液透析患者甲状腺激素与中医证候关系临床分析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3,10(6):343-345.

[7]李涛.262 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中医证侯临床调查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

[8]赵昕.口服药用活性炭(爱西特)改善血透患者血磷和iPTH及中医证候学指标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肾气阴虚尿毒症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人物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
沉蛤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肾气虚型31例
金匮肾气丸联合阿伦磷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