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科应激事件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

2014-05-30杜爱丽

当代医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皮质醇产科例数

杜爱丽

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的生物学基础在于其处于妊娠、分娩或者产后的整个过程中,机体内环境会出现剧烈改变。产妇普遍对分娩存在有恐惧或者紧张的心理,其中分娩的疼痛程度、是否能够确保母婴平安以及婴儿健康程度都是其担心的根源,如果出现产科应激事件则会导致这种紊乱情绪剧烈增加。产后产妇的心理承受能力会变得极为脆弱,心理平衡机制受到破坏,如果在这个时候出现严重的心理刺激会导致其出现产后抑郁症状,当前医学界公认导致抑郁症状出现的神经内分泌改变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亢进。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时候如果出现产后并发症、难产或者过于剧烈的疼痛等,都会使得产妇的躯体还有心理应激提升,而产后抑郁症出现概率也会大幅度增加[1]。为更加深入地了解产科应激事件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影响,对佛山市顺德区北滘医院2011 年12 月-2013 年12 月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佛山市顺德区北滘医院2010年-2012 年足月分娩并出现产科应急事件产妇300 例。另选自本院同期无应激事件发生产妇共100 例,设为对照组。所有产妇以往无心理障碍或者精神病史,智力正常且脑部无相关疾病。实验组年龄22~36 岁,平均年龄为(26.8±2.5)岁;孕周38~42周,孕妇平均孕周为(39.21±1.61)周;对照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为(27.12±2.64)岁;孕周(37~43)周,孕妇平均孕周为(39.64±1.73)周。两组产妇年龄以及孕周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据应激时间发生情况分为六组,分别为A、B、C、D、E、F组,每组50 例,应激事件分别为1、2、3、4、5、6 种。

1.2 方法 产妇在产后42 d时对其进行产科复查,由本院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调查。调查问卷回收300 份,调查有效率为100%。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产妇产后进行测量,该自评量表中共有10 个项目,每个项目共有4 个等级,其中除了1~3 项为正向评分,余下7 项均为负向评分。10 个项目总分最高为30 分。总分超过13 分产妇则表示其出现一定程度的产后抑郁症。产科应激事件主要如下:第一产生明显延长、分娩期出现并发症、产科手术镇痛效果不明显、出现有严重的内科或者外科合并症状抢救、胎儿畸形、分娩之后婴儿与产妇预期值不符、新生儿死亡事件、产后哺乳出现困难或者切口出现感染。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应激事件的发生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1.3 测定方法 使用高压液相色谱以及电化学法,对2 组产妇血浆当中单胺神经递质水平进行测试。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资料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科应激事件对产妇发生PPD的影响 观察组41 例(13.67%)发生产后抑郁症,对照组7 例(7.00%)发生产后抑郁症,二者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产科应激事件种类的逐渐增加,PPD发生几率越大,EPDS评分处于逐渐上升态势。当产科应激事件个数≥4 时,EPDS评分、PPD发生率与产科应激事件个数≤3 的产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清ACTH、CRH及血浆5-HT、NE、DA与皮质醇水平的关联性 两组产妇经对5-羟色胺(5-HT)、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以及皮质醇水平关系进行探究分析后,显示上述所有项目指标之间呈现正相关关联。产科应激事件对产妇产后抑郁症存在明显的影响,见表2、表3。

表1 产科应激事件对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影响(±s)

表1 产科应激事件对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影响(±s)

组别 例数 EPDS评分 产后抑郁症发生率[n(%)]对照组 100 3.5±1.3 8(8.0)A组 50 7.1±2.3 5(10.0)B组 50 8.7±2.7 5(10.0)C组 50 8.6±2.8 6(12.0)D组 50 11.5±4.0 8(16.0)E组 50 12.3±4.7 10(20.0)F组 50 15.9±3.7 11(22.0)

表2 产科应激事件产妇血浆5-HT、NE、DA水平综合比较(±s)

表2 产科应激事件产妇血浆5-HT、NE、DA水平综合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A、B、C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5-HT(ng/ml) DA(ng/ml) NE(ng/ml)对照组 100 153.54±68.12 239.17±96.41 41.51±16.91 A组 50 141.31±62.91 232.16±95.27 41.66±15.50 B组 50 139.92±60.64 219.98±92.65 38.54±14.94 C组 50 124.64±53.78 187.41±86.94 31.62±12.86 D组 50 108.12±46.46 b 168.57±75.32 b 26.32±10.72 b E组 50 89.87±32.16 b 152.24±67.83 b 21.83±7.87 b F组 50 72.66±24.37 b 136.25±58.53 b 17.14±5.67 b合计 400 121.37±52.37 a 184.43±82.62 a 30.52±12.13 a

表3 产科应激事件产妇血清ACTH、CRH与皮质醇水平综合比较(±s)

表3 产科应激事件产妇血清ACTH、CRH与皮质醇水平综合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A、B、C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CRH(pg/ml) ACTH(pg/ml) 皮质醇(pg/ml)对照组 100 28.54±4.32 42.40±10.77 312.77±32.15 A组 50 29.31±4.20 43.96±11.04 319.15±33.22 B组 50 31.26±4.57 45.12±11.79 328.78±37.12 C组 50 34.57±5.78 47.63±12.36 332.14±38.86 D组 50 39.91±6.46 b 51.57±13.32 b 352.17±43.72 b E组 50 43.32±7.16 b 56.24±14.83 b 367.37±49.67 b F组 50 46.66±8.27 b 59.78±15.61 b 384.81±52.17 b合计 400 37.15±5.98 a 5 0.73±13.34 a 348.52±42.65 a

3 讨论

产后抑郁症指的是产妇既往没有精神障碍史,在产后的6 个星期内会出现第1 次发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情感或者是情绪持续低落,甚至有部分产妇会在思维以及行动方面出现抑郁症躯体症状[2-3]。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出现产后抑郁症的例数与对照组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的例数,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事件出现4 种以上的产妇的EPDS评分以及出现产后抑郁症概率相对于4 种以下应激事件产妇有显著差异性(P<0.05)。应激事件叠加之后对产妇在心理方面造成的创伤是难以在短时间之内平复的,从而使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发生持续亢进的现象并出现一系列的病理还有生理改变。CRH是下丘脑环外的一个多系统调节,主要是对海马、蓝斑以及床核等进行调节。这种调节本身有着巨大作用,已经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出现抑郁行为和CRH受体之间存在有密切联系[4-5]。另一方面5-HT、NE还有DA等如果指数不断下降而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则有可能出现认知障碍的现象,进而促使抑郁症状的加重[6]。临床研究发现,抑郁症易诱发中枢神经递质系统特异性病变,DA减少,脑内5-HT含量缺乏,NE水平上升高。产科应激事件作为分娩中的病理过程,孕妇易发生病理变化以及心理应激,中枢边缘系统的下丘脑等在心理应激时易诱发神经递质改变。有学者认为,基于应激状态下,DA、5-HT、NE水平增加,诱发认知障碍,不利于抑郁症状的改善[7-8]。由此可知,基于产科应激事件作用下,产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易产生亢进现象,加重产后抑郁。

综上所述,产科应激事件的发生会导致产妇的HPA轴功能出现亢进现象,因此对于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应激事件诸如紧张、疼痛以及能源剧烈消耗等孕妇需要着重护理,如果不重视这种强烈刺激的缓解,则应激状况会使得产后抑郁症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内分泌功能变化,而这种变化会使得产后抑郁症产妇的疾病症状进一步加深,陷入恶性循环当中,因此,加强护理是避免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的重要措施。

[1]乔娟,赵后锋.抑郁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5(1):154-155.

[2]蒋荣英,蒙翠丽.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当代医学,2012,18(27):1-2.

[3]臧志佳.补充维生素D防治产后抑郁症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1):174-175.

[4]纪菊英,陈琪.伴发糖尿病的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22(11):302-303.

[5]赵加玲,周东升,于国林.产后抑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0,21(8):1154-1158.

[6]朱社宁,李金华,苏海燕,等.产前心理护理对产科应激事件及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5(22):1687-1689.

[7]朱跃兰,唐启盛,杨歆科,等.产后抑郁症生物学相关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13,34(3):168-176.

[8]于丽,张理,蔡桂凤.抑郁症与妇产科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21(3):261-265.

猜你喜欢

皮质醇产科例数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更正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