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膜上皮分离技术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4-05-30张志才张义彪凌家文陆怡丹徐心灵蒋顺汤咏任花

当代医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散光

张志才 张义彪 凌家文 陆怡丹 徐心灵 蒋顺 汤咏 任花

翼状胬肉为眼科中的常见、多发性疾病,一般采取手术治疗[1],由于手术治疗过程中角膜创面没有位于同一平面,表面不平滑完整,角巩膜下有残留,不能达到角膜创面快速修复,结膜新生血管形成,造成术后复发率高,这就是手术失败的一大因素。目前,临床上LASEK手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中文名为: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中角膜上皮分离技术分离胬肉与角膜组织效果显著。本研究选取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从2011 年1 月-2013 年6 月收治的64 例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探求临床上一个好的治疗方法,为患者解决病患之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从2011 年1 月-2013 年6 月收治的64 例翼状胬肉患者,患者有男36 例,女28 例,男女比例为9∶7;年龄41~73 岁,平均年龄为(49.6±6.9)岁;病程9~21 年,平均病程为(12.6±3.4)年;其中46 例初次手术,14 例2 次手术,4 例3 次手术。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常规手术野消毒铺巾,结膜囊表面麻醉后开睑器开睑。局部用2%利多卡因行胬肉下浸润麻醉,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自胬肉头部边缘外0.5 mm开始用小高尔夫球角膜上皮剥离器,弧形切开上皮,深度达前弹力层,剥开分离形成上皮瓣,连同胬肉一并与角膜组织分离,到达角膜缘外l mm处[2]。用2%利多卡因0.3 ml,注射于结膜与胬肉组织之间,分离胬肉体与结膜组织至近泪阜处,同时将胬肉及其下面的巩膜分开,切除胬肉病变组织,暴露巩膜,要求创面光滑平整不残留胬肉组织。结膜创面间断缝合2~3 针,单眼包扎。

1.2.2 术后处理 口服抗生素3 d,术后换药1 次,开放点抗生素眼液及人工泪液。术后6~10 d拆线,拆线后继续点抗生素眼液及人工泪液,角膜上皮修复(以角膜上皮荧光染色阴性判断)后点皮质激素类眼液,4 次/d,递减,持续约20 d[3]。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角膜修复情况;(2)胬肉复发情况;(3)术后角膜散光;(4)视力变化;(5)泪液分泌试验变化[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 软件来详细分析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角膜修复情况 经过手术治疗之后,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随角膜上皮修复逐渐缓解。本组患者的角膜上皮修复的平均时间为(2.5±0.6)d(以角膜上皮荧光染色阴性判断)。术后3 d,患者的结膜水肿的症状逐渐减轻。缝线一般在6~10 d拆除,2 周后患者的水肿、充血症状基本消失。在对出院患者为期5~24 个月的随访调查中无1 例胬肉复发。

2.2 术后2 周角膜散光 术后患者的角膜散光相较于术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DK值平均减少(3.14±1.79)D,范围:(0.87~6.75)D。见表1。

表1 64 例翼状胬肉患者术前及术后2 周比较(±s)

表1 64 例翼状胬肉患者术前及术后2 周比较(±s)

组例 例数 DK值 SIT(mm)术前 64 45.25±1.56 5.3±1.3术后2 周 64 42.75±0.91 6.8±1.1 P值 <0.05 <0.05

2.3 视力 应用对数视力表对同一眼手术前后视力进行比较,术后裸眼视力无改变8 眼(12.5%),提高l行者12 眼(18.75%),提高2 行者28 眼(43.75%),提高超过2 行者16 眼(25%)。

2.4 术后2 周泪液分泌试验 泪液分泌量术后比术前增方3~12 mm,平均增加(1.42±0.76)mm。泪膜破裂时间(BUT)术后比术前增加1~10 s,平均增加(1.6±1.2)s。术后患者满意度为100%,满意52 例,非常满意12 例。

3 讨论

对于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医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但大多采取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学说、成纤维细胞转化和结膜移行学说、P5 基因突变等[5]。近些年因生活环境的变化,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引起临床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虽然临床上采取多种治疗方法,但因眼部组织的敏感性、发病机制的复杂性,造成术后复发率一直比较高,成为临床医学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手术治疗仍为现今最有效得治疗方法,但是传统的手术治疗复发率较高,为此临床上积极探索改进措施,如结膜瓣转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板层角膜移植、羊膜移植、术后放射治疗等[6]。由于胬肉类型的差别、手术技巧的不同,术后用药及对复发判定标准不同,造成这些手术治疗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采用角膜上皮分离技术,术后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随角膜上皮修复而缓解,术后角膜散光较术前均不同程度减少,在术后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一例复发,并且BUT术后比术前增加1~10 s,平均(1.6±1.2)s,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符。这是由于采用角膜上皮分离技术,使角膜创面解剖上位于同一平面,表面平滑完整,能够达到角膜创面快速修复的条件;结膜新生血管延迟形成,对减少术后的复发起到一定的作用;减少角膜散光,改善泪膜功能,有效提高视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为100%,这说明该技术的治疗让患者自己感觉良好,并且没有出现复发病例,受到患者的普遍赞同。总之,角膜上皮分离技术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改善患者的眼部状况,增进医患之间的情谊。

[1]何亚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65 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2):142-143.

[2]喻相林,杨波,张健,等.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8,12(3):133-134.

[3]Kruse FE, Cursiefen C.Surgery of the cornea: corneal, limbal stem cell and 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J].Dev Ophthalmol,2008,41:159-170.

[4]李裕钦,薛雨顺,车选义,等.平阳霉素在翼状胬肉早期干预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08,21(3):147-148.

[5]谷浩,安萌,李志敏.Epi-LASIK术后应用不同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J].眼科研究,2009,18(10):263-264.

[6]江慧敏,董晓明.翼状胬肉切除并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1(10):126-127.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散光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