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发病原因分析

2014-05-30张文伟任芝莉吴佳勉

当代医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胆漏肝胆比例

张文伟 任芝莉 吴佳勉

近年来,肝胆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其健康造成威胁。在肝胆疾病的治疗中,手术方法占有较大的比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肝胆手术后胆漏也有一定的发生率。发生术后胆漏,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加剧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会加重院方压力。因此对该类患者应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有效减少胆漏的并发症并及时治愈胆漏。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积极开展此项研究,旨在明确导致该类患者术后胆漏的具体原因,探索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 年2 月-2013 年3 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曾接受肝胆外科手术且被诊断确定已发生胆漏的患者,共计32 例。其中男18 例,女14 例;年龄36~79 岁,平均年龄(45.4±17.5)岁。患者均未进行其他外科手术。其中有12 例患者是在接受手术后7 d内发生胆漏,有14 例患者是在接受手术14 d后发生胆漏,其余6 例患者则是在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其具体临床表现为:患者在接受手术后2 周内或者在拔除T管后,发现腹腔引流液异常,或发生不同程度的腹膜炎。患者均通过引流液实验室检查及MRCP或胆道造影确诊。

1.2 方法 接受该手术的患者被确诊为术后胆漏时,首先必须迅速查明其具体原因,然后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首选治疗方法是在B超引导下进行置管引流。在引流的过程中,同时确保患者T管引流通畅以及腹腔管引流通畅,确保不发生阻塞以及压迫等现象。对于不通畅者,则迅速查明原因予以排除。为方便操作,患者要尽量保持侧卧位。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生长抑素、予以补充水电解质以及营养支持,根据腹腔感染情况进行抗感染治疗。对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进行保守治疗;病情较重的患者则必须及时进行手术放置T管引流治疗。

1.3 评价指标[1-2]针对该病治疗效果主要执行以下评价指标:(1)治愈:手术成功,患者腹膜炎消失,伤口愈合好,引流管无胆汁存在,造影确诊排除胆漏。(2)无效:手术基本成功,患者腹膜位置的炎症没有显著改善,伤口愈合较好,引流管依然有胆汁存在,确诊发生胆漏。

2 结果

2.1 肝胆手术的具体类型 32 例患者中,其发生胆漏所对应的手术各有一定比例,在接受胆囊切除以及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后发生的患者比例最高,达到31.25%;接受胆囊切除术、肝脏外伤术、胆管结石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及肝叶切除术后发生的患者比例为12.50%~18.75%;接受肝癌手术以及胆肠吻合术后发生的患者比例最低,分别为6.25%。其具体手术类型及比例见表1。

表l 患者发生胆漏的常见手术类型(n)

2.2 治疗的具体情况 经确诊发生胆漏的患者均先安排非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6 例患者治疗无效改变为手术治疗。32例患者中共有30 例治愈出院,另外2 例患者因年龄较大(均为79 岁),在进行手术治疗重新放置胆管后病情改善不显著,发生感染性休克及呼吸功能衰竭症状,患者家属放弃治疗出院。本研究的治愈率为93.75%。

3 讨论

目前,在进行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患者具有较大的比例[3]。患者需要重复治疗,加重其身体和经济负担,延缓其康复时间,给患者及医院均带来不利影响。 胆漏主要是因为在进行手术操作的过程中,术者手术经验不足或未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处理,忽视了隐患的存在而导致的。放置了T管的患者也有多种原因引发胆漏,有营养不良导致窦道延迟形成所引发,或者是由于T管过早拔除或保护措施不力而引发等[4-6]。发生胆漏时,患者主要表现为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部分患者炎症扩散后伴有相对严重的腹腔及全身感染。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就极有可能引发感染性休克,致使患者部分器官功能衰竭,后果非常严重。针对部分老年患者体质较弱,营养状况差,组织自我修复功能不足,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营养补给,适当延长拔除T管的时间。患者中自我控制能力有障碍的,必须加强护理和监管,防止其自行拔管。

本研究所选择的术后发生胆漏的患者,均是肝胆手术患者。表明肝胆手术导致的胆漏具有较高的发生概率。在本研究中,在接受胆囊切除以及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后发生的患者比例最高,达到31.25%;接受肝癌手术以及胆肠吻合术后发生的患者比例最低,分别为6.25%;其余比例为12.50%~18.75%。手术时认真操作,防止出现胆漏,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是进行治疗的关键。在患者发生胆漏后,医护人员应尽快查明其具体原因及部位,再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决定相应的治疗方式。所有患者必须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且注意补水以及电解质的平衡,加强营养支持。对于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要借助B超引导重新置管。为确保疗效,患者应当尽量保持侧卧位,配合治疗。本研究所选择的案例治愈率为93.75%,效果明显。因此,要防止术后发生胆漏,在术中必须谨慎操作、充分引流,胆漏发生后及时发现并进行手术干预对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1]阮胜.肝胆手术后拔T管后胆漏6 例诊治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 361-362.

[2]何林娥.对于肝胆手术后胆漏并发症患者的护理探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29.

[3]周荣军. 肝胆手术后胆漏的临床治疗分析[ J ]. 当代医学,2013,19(29):92-93.

[4]王爱东,陈志红.胆道术后胆漏ERCP与手术治疗的对照研究[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1,23(2):143-145.

[5]宋生彪.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与预防措施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4):7332-7333.

[6]谷鹏程,颜廷启,王清馨.生长抑素在肝胆手术后胆漏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0):15-16.

猜你喜欢

胆漏肝胆比例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人体比例知多少
肝胆手术术后胆漏的相关原因分析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敬民深处见肝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