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心颗粒与普罗帕酮治疗肺心病室上性期前收缩疗效的对比研究

2014-05-28张芝辉袁艳珍王雪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帕酮室上性普罗

张芝辉,袁艳珍,王雪梅

期前收缩是肺心病病人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室上性期前收缩包括房性期前收缩与交界性期前收缩。目前对此类型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明显进展,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本文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的方法观察了稳心颗粒与普罗帕酮对肺心病室上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旨在进一步评价稳心颗粒及普罗帕酮治疗肺心病室上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导联心电图(ECG)及24hECG 确诊的室上性期前收缩病人120例,男78例,女42例;年龄46岁~83(56.7岁±6.2 岁);其中房性期前收缩97 例,交界性期前收缩23例。剔除急性心肌梗死、窦性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肝肾功能损害及电解质异常者。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稳心颗粒组、普罗帕酮组和普罗帕酮加稳心颗粒组(联合治疗组)。

1.2 给药方法 稳心颗粒组口服稳心颗粒1包(9g),每日3次;普罗帕酮组口服普罗帕酮0.1g,8h1次;普罗帕酮加稳心颗粒组口服普罗帕酮0.1g,8h1次,稳心颗粒1包(9g),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行ECG、24hECG、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生化检查,观察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停药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药理基地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1979年中西医结合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判断疗效[1]。显效:期前收缩消失或减少90%以上;有效:期前收缩次数减少50%以上;无效:未达到有效水平。若治疗后心律失常比治疗前增多则属于恶化。对致心律失常的诊断则采用Morganroth[2]标准进行判断。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3组临床症状(心悸、胸闷、乏力等)改善率比较(见表1)

2.2 3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2)

表2 3组治疗效果比较

2.3 不良反应 稳心颗粒组出现轻度头昏2例,恶心伴食欲下降1例,不影响治疗。普罗帕酮组出现轻度头昏4例,窦性心动过缓5例,食欲下降1例,其中1例因出现不能耐受的心动过缓而中途退出。稳心颗粒加普罗帕酮组出现头昏3例,恶心伴食欲下降2例,窦性心动过缓4例,经普罗帕酮减量后症状均减轻。3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电解质均无明显变化。

3 讨 论

稳心颗粒是中成药,由党参、三七、甘松、黄芪、琥珀等地道中药材组成,具有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的作用,已成为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主要药物之一。有关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的报道较多,但对其与普罗帕酮联合应用治疗室上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分3组观察了稳心颗粒、普罗帕酮及两药合用对肺心病室上性期前收缩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3组疗效分别为72.5%、75.0%和95.0%,3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2.5%、67.5%和90.0%。提示稳心颗粒对室上性期前收缩的疗效与普罗帕酮相似(P>0.05),但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优于普罗帕酮(P<0.05);稳心颗粒与普罗帕酮联合用药疗效增加、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抗心律失常药物直接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作用,既能治疗心律失常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十分重要。尤其对于肺心病病人出现的室上性期前收缩,许多病人有慢性支气管及肺部疾病史,对于使用β受体阻滞剂必须谨慎。长期使用胺碘酮会出现肺纤维化等不良反应,有加重肺功能及肺心病病情。总之,稳心颗粒是目前治疗肺心病室上性期前收缩的理想药物之一。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7):405-412.

[2] Morganroth J.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arrythmic events[J].Am J Cardiol,1987,59:32-37.

猜你喜欢

帕酮室上性普罗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奇怪的纸盒子
国产碘克沙醇和碘普罗胺致肾功能不全患者产生肾毒性的比较
237 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药物复律回顾性分析
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竭并房颤临床疗效观察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液中的痕量普罗帕酮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分析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方案及疗效评
普罗帕酮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1)
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