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2014-05-27刘志远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刘志远

摘 要: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而“高效课堂”的根本目标正是为了让每位学生全面发展,其价值正是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获取新知。如何才能更好的构建自主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我认为应重视以下几点。

关键词:课堂教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316-01

一、兴趣为先

兴趣是小孩子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他们的好奇心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浓,学习的效果就越明显。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是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这门课的“敲门砖”。我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通过充分挖掘丰富的学科教学内容。多方位的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识、新视角,让学生课上有新的发现、有新的收获。让学生首先感受到信息技术课所带来的乐趣,然后感觉它所蕴含的知识的力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探究欲。“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让课堂高效,我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如教师启发式、自主探索式、交流合作式。教师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改变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生活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满怀信心,兴致盎然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实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操作为主

古人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信息技术课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并且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让他们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成功的幸福感。信息技术课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许多学习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实践操作来实现。如学习Windows的文件基本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建立文件夹、查找自己的文件或其他某同学的文件、复制、移动文件到自己建立的文件夹等;学习Word字处理软件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样本并布置具体录入和编辑、排版任务等。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认知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三、互助合作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尤其是操作起来非常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采取了小组互助合作的方式。

我将不同层次和不同性别(有时女生对这门课程相对吃力些)的学生搭配编组。并推选操作基础较好、学习兴趣浓、有管理能力的同学做小组长,有些基础差的同学常常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这时就由小组长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益,而且让孩子们懂得了协作的重要性,保证小组成员的友好合作与互补性。例如在学习制作电子小报时,我要求学生制作一份我的校园小报。要让每位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是不可能的。因此,课前我就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分工明确,都按自己的特长来完成自己的作品。这样最能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收获的快乐。

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小组竞争的形式可以促进小组内的合作与小组间的竞争。为了更好地发挥合作效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一般都以小组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在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每节课都评一评哪组为“最佳合作小组”通过评比,可以让学生不断找出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

四、提高素养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则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性课堂的一种延伸。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仅站在技术能力的角度,忽视与脱离了文化视野,影响了学生完整的信息素养的发展。新课改理念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必须提升到文化层面。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可塑时期,我们必须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有关的道德、法律、法规,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与利用信息的道德观,使学生具有自觉抵制社会不良现象影响的能力。

五、角色转变

教师也要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新课程改革首先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诱导学生发挥其最大潜能。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重在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探索新知的热情。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自然就需要不断探索,下一番苦功夫。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当前,计算机已成为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一讲解,所以教师在平时讲操作方法时,把操作中共性的、类似的、关键的地方要讲清楚,并引申开来,使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操作时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代科技在飞速的发展着。对于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探索不是某个人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我们应根据科技的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逐步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高效率。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