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两难中还原历史人物的真实

2014-05-27徐翠芬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历史人物价值取向

徐翠芬

摘 要:历史人物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评价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每个时代主题背景的差异,也决定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价值取向。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评价历史人物,是看他的大度大节,而不能拘于小节。

关键词:历史人物;价值取向;正确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44-01

我们的历史人物教学中,现在往往是这样一幅情境,书上讲了那么多的人物,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很少,学生只会单纯记住课本或他人评价的结论,而不懂得对历史人物素材进行甄别、归纳。我认为,现在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陷入两难的境地:学生的历史体验与教材内容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

一、学生的历史体验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影响

现在网络、电视、书刊杂志等各种媒体,都是时常将历史人物作为重要的噱头,有的是对野史的搜集,有的是戏说的编撰,还有的是打着正本清源的深究……这些信息,无不时时充斥着学生的生活环境,使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缺乏正确的历史印证。如,《戏说乾隆》一剧中,给学生的印象就是:清朝皇帝乾隆是一个贪恋美色的风流皇帝。而乾隆帝励精图治,坚决平定新疆之乱,完善治理西藏,力促中华各族一统,造就清朝极盛“康乾盛世”的功绩却得不到学生认可。再说,现在的《百家讲坛》类的节目,即使是易中天的品三国,许多时候也是将野史拿出来讲,人物的评价也是建立在其个人的理解上。

二、教材内容价值取向太单一

目前,我们的教材相比于以前,涉及历史人物的事件介绍也很少了。并且,教材知识涉及到历史人物的评价内容也过于机械,要么侧重正面评价,要么侧重反面结论,学生记忆多,理解少。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历史对于毛泽东的评价,引用一个词“三七开”。除了系统介绍他的历史功绩外,教材有专门章节都介绍了其建国后好大喜功的内容:反右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等左倾错误,而现在的教材内容在涉及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方面只是一略而过,没有详细展开。因此,学生也就不能正确对其进行评价。再比如对武则天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教材内容只有一句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不够全面,她的政绩流芳千古,但她的残暴统治也与历史上的暴君有的一比,否则何来的“无字碑”呢?

三、克服目前困难的方法

1、教给学生正确评价人物的方法

(1)正反评价法。我们都知道教给学生评价人物要从两分法进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脱离了他所处的历史环境,要看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所作所为,哪些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推动历史进步的,哪些是阻碍历史发展的,谈功论过,讲发展也说局限,像对秦始皇的评价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2)阶段评价法。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的阶段进行评述,最后总评。比如,对斯大林的评价就可以这样去进行:将其执政生涯分成两个阶段,前阶段苏联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成功、领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功绩卓著,后一阶段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僵化,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国家蒙受巨大损失。

(3)多维评价法。历史人物一生的活动大都不是集中某一方面的,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如,对孔子评价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对曹操也可以说他是诗人、政治家、军事家。学会多维评价历史人物,也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4)背景对比评价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必须联系其事件的时代背景,甚至要将历史人物放到特定历史时空范围中去考察。如对郑和的评价,他之所以成为伟大的航海家,与明朝的强盛和对外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同样是他如果在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下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成功的。再如对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的评价,从中国历史上说他们都是有作为的君主,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联系世界历史背景,在西方工业革命大背景下,他们却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错失关键发展机遇,在世界落伍了,在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2、提出具体可行的评价要求

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人物,就要让学生知识“评价”的内涵在哪里。我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向学生灌输好坏对错等定性评价,还要侧重在于以下方面: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历史作用恰当评价;地历史人物在某一具体事件中的立场、观点做出评价;对历史人物相互之间的评价分析判断,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也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达到的几个目标。

3、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感性资料

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之所以片面,与我们教材内容的提供有着很大关系。我们就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资料,让学生理解和感悟。就比如说邓小平吧,学生都知道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但很多学生都无法理解他的崛起,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地将邓小平三起三落的过程作为延伸阅读内容提供给学生。学生就很容易感受到邓小平同志坚韧不屈的伟大品质,也就容易理解他实行改革开开放的胸襟和魄力。

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历史人物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我们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评价意见,千万不能将其“一鞭子打死”。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评价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每个时代主题背景的差异,也决定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价值取向。对于学生得出的有悖于历史真实的评价结果,要从修正学生价值取向、充实历史材料等方面引导。我们更要让学生明白,评价历史人物,是看他的大度大节,而不能拘于小节。穷究细节,那是小说中的主人翁,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猜你喜欢

历史人物价值取向
从“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看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人物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