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4-05-27张琳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莫言习惯家长

张琳

摘 要: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是一个人最主要,最稳定的素质,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养成好习惯的结果。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习惯是一再重复的思维行为形成的,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像转动的车轮一样。

关键词:习惯;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335-01

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来说终生受益,好的学习习惯比一时的考试成绩更重要。一时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们可以查缺补漏,及时补救,但是学习习惯不好,却会长期影响学习效果,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发展。专家经过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先天智力没有多大区别,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只有靠后天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要做到提前预习,专心听讲,善于动脑,提出问题,认真书写,及时纠错,博览群书,勤于动笔,勤查资料,不磨蹭,不拖拉。其中博览群书,勤于动笔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面。另外,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还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耐心诱导。老师有时苦口婆心地讲,三番五次地示范,可总有学生仍然达不到规范要求。对此,教师决不能动辄批评指责,伤学生自尊心。切忌“恨铁不成钢,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教师一定要深入调查,寻找原因,因人开“方”,心平气和地耐心诱导,以情感人,以情促行。对这些学习习惯不良学生来说,能逐渐克服克服不良习惯,就是进步;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有希望。因此,老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热情,成为治病的良医。如针对一部分由于作业习惯不好而出现错误的学生,我经过调查,对这些学生提出了“及时,认真,独立”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

2、典型开路。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尤其是身边的榜样。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邀请优秀学生介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成功经验,为同学们树立榜样。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在同学身边的学习经验,轮流介绍,这些经验很贴近大家的实际。光有典型还不够,还要落实。我们可以通过写周记,让学生们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总结经验教训,经过反复总结,对学生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我们还可以制订学习方法常规,对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起到导向和制约的作用。

3、个别指导。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坏。对这些学习习惯不够好的学生,我们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促使他们舒展心灵,尽展潜能。对于外向型学生,着重引导他们养成好学深思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刨根究底,务求彻底弄懂。对于内向型学生,着重引导打破封闭的学习习惯,敢于提出疑问,敢于与同学合作学习。同时,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不良习惯,提出“随处学习”,“善做笔记”,“书写整洁”等。假如,各科任教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养成符合学科特点的学习习惯,那就更加完美了。

4、家校互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家长们的迫切希望。通过观察与不完全调查,发现每位学习习惯不良学生的背后都有不良家庭教育或家长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也有许多家长对子女的学习很关心,他们对子女的指导主要是:一是盯着子女做好作业,二是每次考试后,询问分数。但是对关系成绩好差的学习习惯不大关心,或不懂得如何指导。为此,我就向家长提出“不在于学生对着打开书本坐了多久,而在于坐在那儿学的效果”。同时,介绍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使家长如何指导子女学习,心中有个谱。为调动家长参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如“家长当一日老师制”——一些简单的试题交给家长批改;“家长学生合作制”——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一些假期活动式作业,一起动手做做学具等;“家长孩子角色互换制”——让孩子为家长提意见,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是可以让家长通过作业本及时了解孩子的近况,二是主动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中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那些除了书以外什么也不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自己语文能力的获得时,说课内学习、课外阅读应是"三七开"。在信息化时代,阅读将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让学生增加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必须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他的童年时代,正处在中国政治运动最频繁的年代。1966年,文革开始,正在读小学的他,由于家庭成分不好,没有被推荐升入初中,12岁便辍学在家,但他并没有放弃读书。当时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中文系的大哥把他读过的书拿回家,莫言一边放牛割草,一边挤时间,抢时间把这些书读完。空闲时他又去借村里人的书,本村的读完了就去外村借阅。为了借书看他常常给人推磨,推10圈才能换来一页书读。断断续续几年下来,莫言已经熟读了《聊斋志异》《水浒传》《七侠五义》等古典小说。实在没书读的日子就读《新华字典》。这段少年时代如饥似渴,天马行空般的阅读和思考,为他日后写作奠定了基础。莫言的成功圆了中国人的文学梦,他的成功却离不开少年时代如饥似渴的阅读。

总之,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使人丰富知识,陶冶性情,完善人格;勤于动笔的习惯,又可以让人因日积月累而渊博,因经常思索而有思想。良好的阅读及写作习惯既是学生精神生命成长的重要路径,更是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的时代要求,中小学教师应该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及写作习惯作为育人职责,而学校则应努力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把培养师生阅读写作习惯作为办学目标之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莫言习惯家长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莫言的职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