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交流工具对90后写作语言风格的影响

2014-05-26田盼王崯

文学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工具交流语言

田盼+王崯

内容摘要:网络交流工具异军突起,由最初的难以适应,发展成为现在上升速度最快的社会化媒介。网络交流工具带来的“微文化”如火如荼地在现代人的指尖发展,通俗短小精悍的网络微语言逐渐风生水起成为时代的新宠。微博,QQ,人人等这些网络交流工具的出现,使得“90后”的写作更多地表现出了浅阅读方式下的“语言缩水”,对颓废美的追求,和更为随意的语言表达,这让“90后”这一代人的写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网络交流工具 90后 语言风格

21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人类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旅途里走了许久,不知不觉中,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在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平台。网络,已然深深植根于现代生活的土壤中,用它快捷方便的特点,持续孕育着奇特的思想与人们无尽的创造力。网络普及的时代,网络交流工具也搭乘网络的顺风车,顺利地占领了大众交流的领域,开始了网络交流工具主宰人们生活的另一个新时代。网络以及网络由此带来的网络文学也渐渐被人们注意到,并且得到了相关学者的研究,如在语言学方面,从语域伦理视角,语汇,语法等现代汉语的语言角度,研究了网络语言的发展以及特点。在社会学方面,微博语言进行了性别差异研究,微博在社会公共事件中产生的影响以及媒介革命方面进行了研究。例如:高冬可的《微博平台上的专业新闻——报业微博新闻解析》,他在文中论证了报业微博新闻的传播特点,并指出这种微博平台上的专业新闻一定会在社会信息传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新闻方面,分析了微博等网络语言对文化的传播以及新闻媒体媒介的夸大的影响。例如:李卓澄的《探析大众传播视阙下微博文化社会影响力》,在分析大众传播视阙下微博文化社会影响力的基础上,探讨了大众传播视阙下促进微博文化发展的策略。

但是对于新兴起的微博,QQ,人人等快餐文化的文学研究并不能单纯研究其独立存在的意义,而应该深入探讨对于社会性的人类的影响。当今时代,90后成为年青一代的主力,微语言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是玩转在这样一批群体手上的,这样的文化已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90后一代的说话已经深深地带上了这样网络语言的烙印,也是这种文化窗棂下的另一道独特风景。我们不能忽视,当今每天的微博,QQ,人人状态的更新,信息量极大,更新速度极快,这在显示这一使用群体的生活状态,心理思想等方面的变化的同时,也显示着一种写作语言风格的变迁。研究微博、QQ、人人对90后写作语言风格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更多的了解90后的创作风格,了解当今大学校园里的思想动态,了解90后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发展,更好的预见并解读当今语言文学的发展态势。

一.语言缩水——淡化情节的言说方式

特定社会集团在一定语境下使用的行语,虽然是有声语言,但是同全民语言完全不同。因此行语虽然是语言,其实却等于非语言符号。网络交流工具如微博、人人便是如此,它们的语言从网络语言中衍生而来,具备了网络语言和社会语言的双方特征,在“快餐文化”影响下,不断地“缩水”,呈现出精炼、短小、简洁的特点。

网络交流工具为90后的日常交流提供了方便,但是这些交流工具如微博,人人、以及QQ空间状态等都有着严格的字数限制,(如腾讯微博字数一般控制在140以内),这就使得这些交流工具的使用主体不断地进行着语言的压缩与概括,以做到主题明确、言简意赅,而放弃了语言的优美与深度性。长期玩转这些交流工具的“90后”群体便出现了在写作上的语言“缩水”现象。他们习惯于概括性的表达,以求得最大程度的简洁。

【初春/你和华大青年】啤酒和炸鸡/正如/你和华大青年——华大青年2014春季招新,选择华青,共赴精彩!

这是高校校媒在2014年初的招新通知,负责宣传的学生并没有将冗长的招新通知挂在上边,而是通过短短的数十个字,讲述到了招新这一事宜,引用了2014年流行的“啤酒和炸鸡”的词汇,浅显易懂的同时吸引了大家的兴趣。

同样,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语言缩水”并不单单使得语言具有概括性和简洁性,“语言缩水”也不可避免地产生着语言表达的符号化、空泛化、模糊化。在网络聊天中,我们更多地使用语言符号代替所表达的意思,如“V587”表示称赞一个人“威武霸气”;“= =W”表示“等等我”“→ →”表示“向右看”,符号化的语言表达方便了日常交流的速度,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当一个符号并未获得公众的认可,一个圈子内人们使用的符号往往带给圈子外边的人以迷惑和不解。就如在大学校园中,经常上网的大学生给很少接触网络的学生发消息,就会产生极大的沟通障碍。过度的使用网络交流工具,使得“90后”这一主体在日常的写作中也缺少了语言的诗化美和韵味的深沉。经常上网的大学生很少有人能一气呵成的写出长篇幅的文章,他们的文章或多或少的体现了网络交流时代对交流迅速化的追求和对深度化、意蕴化的忽视。

实际上,这一现象并不仅仅是迎合网络时代而产生的副产品,语言的“缩水”在一定程度上遮盖了当下90后的不曾言说的心理状态,文字短小,却承载着我们看不透的庞大的信息量,他们发布的状态,往往只是只言片语,摈弃了对于生活中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的繁琐的描述,仅仅是类似于“断章取义”的情节的截取,例如“那个孩子在夕阳下拼命奔跑,他是要把过往的悲伤全部忘掉”“原来这才是幸福”等等,读者在平日琐碎的语言里不会了解到地点、情节、人物等等,这种忽略细节的言语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导致的即是90后语言中的“琐屑化”,90后的作品不会将事情的轮廓勾勒出来,更多的是采取“喃喃自语”的言说方式,折射在90后的创作中,便是通常他们的作品时有着独白的味道在里面,自导自演,自说自话。这与当下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即使现代文明在不断的发展,即使父母一度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甚至出现“溺爱”的现象,但是我们似乎永远无法规避“代沟”这样一种两代无法跨越的鸿沟现象,不管是作者不被理解,亦或者是作者出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告知,这都注定他们的结果即是将心里话说给自己听罢了,他们自动屏蔽掉周围的人与物,寻找的是内心自我的一个平衡与释放。所以即便他人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也是没有关系,只是自己明白即可的心理状态让他们的行文风格呈现出这样一种特点。endprint

二.陌生化呈现——趋向个体的颓废美追求

网络交流工具的推广,使得更多人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在网络世界的交流之中,个体通过ID注册,在虚拟世界中占据一席之地。

交流工具带来的全新的网络生活是一种狂欢化的生活,主宰网络的是一种自由自在、亲昵不拘的交往,所有人都可以在这里随意交流谈论,在这里,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贵族和平民之分,没有严格的等级观念,没有特殊的礼遇;在这里,自由写作,自由发表,没有权威、没有裁判者,所有人都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出现;在这里,网络游戏性与匿名性的特点使人放松不必紧张、拘束,开放性使人尽可能展开自己的想象力,互动性、交互性使游戏变得有趣和仿真。在这里人们一面用灵魂对话,却也一面带着朦胧的面具面向这个虚拟的空间。在这个游戏氛围中,人们得到了释放或者可以说实现了另外一种生活梦想,就像是狂欢节里的人们一样装扮成不同的人用自己方式去诠释所扮演的角色。生活在在这个网络交流工具流行的时代拥90后大学生可以在完全平民化的自由开放的平台上欣赏和创作自己喜欢的网络形象。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创作基地,就如QQ空间,通过好友动态的更新,“90后”这一群体便每天进着自己的创作,在这样一个青春自主、自由发挥的时代,他们的创作更多的用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趋向于“自我”这一个体。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自由化、平台化的空间有了,但是这群处于青春的叛逆期的“90后”却有些与众不同。在年龄与文化合力作用中形成叛逆心理, 他们以一种颓废的姿态展现自己,喜欢火星文、喜欢DJ、喜欢郭敬明、喜欢韩寒。深受着“80”后影响,“90后”主动将自己“边缘化”,诞生了所谓的“非主流”,他们在边缘与主流进行着抗争,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展现自我的个性。然后个体反叛主流社会的结果往往带来的是个体的忧伤。而忧伤如何表达,网络交流工具无疑成为了他们的首选。便捷的网络交流工具不仅为他们提供了表达自我的阵地,同时诸如QQ空间、人人等的权限设置,他们拥有了更多地私密。随时随地,通过手机,通过电脑,文字更多地随着心情而展现出来。他们的自我表达更容易面向内心, 有种与生俱来的孤独感, 并时时感到忧伤和绝望, 虽然身处缤纷灿烂的校园, 但感觉不到阳光的色彩。正如著名作家曹文轩的话说, 那就是“秋意太浓”。 这单调而潮湿的感伤情绪, 缺少明媚的心境,在颓废与放纵的背后仍然是无尽的迷惘。

不可否认网络交流工具很大程度使得这一代人对于自我存在进行了高度关注, 然而过于沉湎于内心宣泄,进行私人叙事,夸大青春的另一面,永远使它笼罩在晦暗、抑郁、阴沉的氛围中,这种因为夸大反而显得无病呻吟的颓废美的追求近乎成了名为“冰冷的孤独”的“精神鸦片”。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除了这样的明媚的忧伤笼罩着这个时代的孩子,90后一代的作品也因为在这样一个文化交融的时代,外国作品翻译语言是一个很有趣的影响我们语言的方面,话语语序的颠倒,逻辑的混乱并不会被认为是一种错误的语法现象,相反则是得到了当下人们的一种时尚青睐,跳跃性的思维更是让语言凌驾在可认知与可想象的层面,可以说是深深传承了现代主义的文化,现代主义出格的言语方式仿佛是90后语言的影子。在一定程度上,现代主义不再是20世纪西方的新型产物,90后一代用自己的独特语言,融入东方青春的现下困境,用荒谬难解的语言书写出他们的世界。

三.荒诞戏谑的语言——解构庄重的随意性表达重塑

网络聊天用语丰富多彩,活泼诙谐,简洁传神,人情味儿浓, 是一种典型的口语体,是通俗易懂的俗语,白话(colloquial language), 因而相对于书面语体,网聊语有着更多的随意性。网络聊天语言运用符号构成,数字构成,字母构成(包括汉语拼音与英文字母),汉字构成等等构词方式,出自青少年的另辟蹊径的创新性,将英文、数字、图像与传统文字结合在一起,增大了语言的游戏性与戏谑性,解构了当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严肃性与庄重性。如:55555( 摹声:伤心的哭声);OTL-(表示遭受挫折, 受打击的样子,很像一个趴下的小人);而长期使用这些交流工具的“90后”这一群体在写作上也更多地展现着随意性的特征。除此之外,在网络交流中,词语的选择上,交流者更多地选择了口语,甚至有了较多的俚语的介入。如网络流行词汇“给力”、“童鞋”“囧”,地方性方言“么斯”(什么事?),这些词语使得交流更加的快捷与随性。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随着网络交流的扩大,“90后”这一群体为彰显自己的个性,创造出来的“火星文”,通过大量的同音字、音近字、特殊符号来表音,奇怪的形状,形如一堆的乱码,却表达着清晰地意思,这也极大的体现了表达上的随意。

@木林森,我崩溃了,大脑快崩溃了,求救命,求陪同,东南门走起。

这是一则在校大学生的人人状态,因为复习了一天的专业课,所以感到十分疲惫,便邀好朋友一起去学校外边的小吃店吃东西聊天。对这条状态进行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它表达上是前后矛盾的,“我崩溃”与后边“大脑快崩溃了”,“我”和“大脑”都代指主体,但是前者已经“崩溃”,事情已经发生;后者却是“快崩溃了”,也就是还没有崩溃。这前后显得矛盾了起来。还有就是“求救命,求陪同”,此处还体语言过渡的缺失,使得表达有些跳跃性,这里的“求救命”事实上是夸张的表达自己希望别人陪同,但是如果我们不明白当时的语境就很难理解。这是网络聊天中常见的表达,网络交流工具带来的迅捷、随意、方便,使得“90”后这一群体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不会再过多在意的书面语语法的要求。

同样,还有近些年流行开的“浙大三行情书”“华师母亲节三行诗”等在体现着90后群体的写作创新化的同时,证明着他们的随意性,正因为自由,因为大胆与个性,他们敢说,敢写,至于好坏,只能参半而论。

一如一笑而过的轻松心态,90后的语言不仅仅在网聊时表现出这般的随意性,潜移默化中,他们的作品中也开始在轻松诙谐的字里行间里吐露“荒诞性”的文字气韵,作者往往将自己的真情感受用一种自我调侃的方式表达出来,开心与否、难过与否、忧伤或是快乐,所有的感情都在最后一个荒诞的字眼里付诸一炬,真真假假便再也看不清。所谓“文如其人”,我们在当下90后的文字里,读出了一丝玩世不恭的意味,却不觉得轻浮,因为文字背后,隐藏着我们想要用庄重去解读的一代孩子的心理,是他们用随意的文字解构掉的一切神秘。

微博语、人人、QQ等网络交流工具自身的快捷性、方便性,使得“90后”们不需要构思、修辞,他们可以随时把所见、所闻、所想发出去,就如跟身边的一个人聊天似的,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所以单从一篇微博,一条状态来看,内容是支离的,有着太多的随意性。这也逐渐的渗透在了他们的写作之中,正如上边所提到的网络的自由性,使得更多倚靠交流工具进行写作的“90后”们写作中有了太多的随意性的语言、符合以及个性的表达和陈述。

网络交流工具的扩军,使得当今时代的人们已经无法脱离。作为主要的的使用群体的“90后”极大地受到了网络交流工具的影响。他们在自由的网络世界,在方便快捷的媒介下,日常的写作早已打破了以往纸质化的常规,更多的随意性表达,更为简洁与概括化的语言,以及处于青春期中的对感伤的颓废美的追求,使得他们形成了更多属于自我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2]李凌云.网络聊天用语的语言特征[J].社科纵横,2008(06).

[3]魏学飞,单忠江.中国转型期的网络文学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文学教育,2011(10).

[4]蒋珍婷,周凯.从微博看现代汉语新变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5]贺倩.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微博语言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张曼.微博新词新语探析学理论[J].2011(23).

[7]鲜青华.网络交际视野下的微博语言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2(07).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具交流语言
如此交流,太暖!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交流平台
“巧用”工具
交流平台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