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底蕴

2014-05-26王溱

商周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讲话稿发表文章吕梁

王溱

吕梁市委书记高卫东在该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作了讲话。一周后,吕梁交城县委书记李志安在同样的会议上作了动员报告。但网友发现李志安的讲话稿有90%的内容“克隆”于高卫东的讲话稿。

如果网络不发达,李志安的讲话说不定会赢得当地干部群众的称赞。遗憾的是,这次马失前蹄露了怯。“金粉”没贴在脸上,反而弄得个“大红脸”。

现在许多领导干部,很喜欢也很注意自己的“文采”。讲话是一方面,更注重的是在媒体上发表文章,而且级别越高越得意。发表文章本身是好事,把自己对问题的思索,对新兴事物的认识,对发展前景的规划表述和展现出来,既能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培养高屋建瓴、运筹帷幄的思维方式,还能更好地让全社会了解本部门或本地区的工作实绩,可以说事半功倍。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应该有这种意识,有这种能力。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文章署的是领导的名字,内容却出自他人之手。其实这也倒不是什么问题。做领导的日理万机,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像作家一样仔细琢磨构思,亲自完成写作。谈个大概思路,主要观点也未尝不可。某种意义上说,这实际上等于自己在写作。思路、观点相当于骨架,有了骨架再去填充就容易得多了。国外许多政要离职后写的回忆录,大都是这样形成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字的堆积,那些总统首相们不可能亲自下笔,靠的是“枪手”。但脉络很重要,必须自己参与。遗憾的是,我们有些领导,这点也做不了,只想看到自己的大名时不时地出现。一段时间没有就急,至于该写什么,什么应该写,都是属下的事。难怪有这样的尴尬场面:某领导发表了文章,别人见了恭贺并讨教。结果该领导只是一个劲地“谦虚”,对所问之事,只字答不上来。被问急了方说了实话,文章是下面写的,自己只管署名而已。

这是典型的“官僚”,沽名钓誉,还败坏了风气。实际上能不能发表文章,并不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水平高低的标志。你有这方面能力,指导和引领群众正确前行,或表达一些标新立异的认识看法,可以从一个层面上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但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才能,就不必非要表现自己满腹经纶,才高八斗。那样做的结果,更会让人觉得是胸无点墨,末学肤受。遗憾的是我们有的领导干部恰恰愿意在这方面装腔作势,把自己打扮成“一代天骄”式的人物,以为这样就可以独领风骚。据统计,十八大以来落马的60多名厅级以上领导干部中,五分之一拥有“博士”头衔,90%以上参加过各类研究生班。名不副实的学历,彼此心知肚明,但为了“面子”,“注水”也不在乎。

人的才能与整体素质,思想水平紧密相连,装是装不出来的。毛泽东是政治家,军事家,又是思想家,文学家。他发表的文章,大都是亲自撰写,别人即便是代笔,也无法表达出那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气势磅礴、气吞山河的盖世之作《沁园春·雪》,非毛泽东,无人能及。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不到8000字,邓小平亲笔所写的提纲就1600多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标题是他自己起的。他首创性地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颠覆了当时还很流行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观念体系,整个党、整个国家毅然决然地翻开了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是“性情中人”,他怀念优秀作家贾大山的文章,读《人民呼唤焦裕禄》有感而作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均发表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今天看来依然令人感动不已。

文韬武略,卓尔不群,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靠丰厚的阅历经历,靠“投机”,只能弄巧成拙,贻笑大方。endprint

猜你喜欢

讲话稿发表文章吕梁
Raoultella terrigena RtZG1 Electric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System Optimization
田安平:讲好乡村振兴的吕梁故事
省植保站站长杨军赴吕梁调研
吕梁枣芽茶产业蓄势待发
勘误
150年《自然》杂志发表文章分析
陈毅的讲话稿没有字
起草领导讲话稿须念好四字诀
浙江省各地级市在本刊刊登文章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