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灯光艺术下的城市公园夜景营造

2014-05-26方美珍朱小武吴小刚

关键词:夜景城市公园灯光

方美珍,朱小武,吴小刚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园林学院,福州 350002)

城市公园能够传递一个城市的文化,供人们游览休闲。人们在享受快节奏的生活带来优越感的同时还要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城市公园作为一个相对静谧的区域,吸引着各类人群来此放松心情、感受自然、享受难得宁静的时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越来越丰富。城市公园夜景既是对公园白昼景观的另类再现,同时也体现了景观的可持续再发展[1]。相异于白天的景观,公园的夜景主要采用灯光来衬托,美丽的夜景不仅能让人们感受夜晚的美好,还能为城市生活注入活力。

灯光艺术发展比较晚,直至21世纪,随着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灯光在艺术上和表现力上才有了质的飞跃,因而也备受人们的关注。光赋予了艺术生命力,对于夜晚来说,光就像一位“艺术大师”给夜晚带来了艺术的美感与生气。夜晚的灯光是白天各类景观的延续、重塑和再造,表现出与白天截然不同的艺术魅力与特色能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心灵享受[2]。但是在对公园的夜间景观规划时要考虑到灯光的不利影响。天文学家家Connie Walker曾说“光污染不仅会影响天文观测,还会影响人类健康,以及动植物的生活生长规律”。城市夜景带动了公园夜景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进,城市夜景在各个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表1),灯光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慢慢融入公园景观中,然而也给环境带来了诸多影响,因而也开始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所以在对城市公园夜景规划时,应当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合理的对景观中的灯光进行规划,有理、有利、有节的运用灯光艺术。

表1 我国城市夜景发展的阶段特征[3]

1 灯光艺术与城市公园功能定位的关系

城市在发展,城市的品味也在上升,现如今一些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的城市公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活交往的需求了,城市公园的功能定位不一样,其中灯光的安排也不一样。例如一些主题公园,在灯光的选择上可以采用亮度较高,冷暖色调的灯光相互结合来展现公园的主题。儿童公园可以采用冷色系的灯光在保持足够照明的情况下配以暖色调的灯光来拓宽儿童的色彩视野。以文化为主的公园,在灯光的选择上会更加注重突出文化的体现和传承,如北京的地坛公园,公园在功能定位上是通过象征的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话,用实际的东西来体现我国古代文化的传统和象征,而灯光艺术则被很好的运用来展现中国谷文化的博大精深,利用灯光艺术来突出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思想。在灯光的处理上多采用色彩明显、容易引起人们聚焦的灯光来将融入了传统风水以及古代人文思想及希望的雕刻艺术、纹理表达、线型处理等完美的展现在人们眼前(图1)。在一些以科普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多采用将科普知识用点、线、面的灯光组合将科普知识完美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如沈阳的科普公园,利用灯光来传达沈阳特色文化知识(图2)。不同的公园,功能不同,灯光的安排会不一样,同时灯光艺术也能够很好的增强公园的氛围。

图1 地坛公园的灯光艺术

图2 科普文化公园的灯光艺术

2 灯光艺术渲染场所氛围

灯光在生活中是一种无形的存在,不同色彩的灯光会给一个场所带来不一样的气氛,当一个空间没有特殊的需要时,灯光则均匀的分布在场所内,从而使得空间更显宽敞、明亮。当场所有特殊的局部照明要求是,例如凸显公园文化特色、突出公园主题的场所内,渲染在满足照度标准以及不影响人们生活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色彩比较突出,色彩度明显的灯光来,采用水平光和垂直光相互结合的方法让人们感受到场所内浓厚的文化气息。

3 灯光艺术塑造场所精神

所谓的场所精神是指场所的特征和意义,是人们存在于场所中的总体气氛[3]。将灯光艺术融入到景观中,使得公园中的原有的自然体系与人工构筑物相互融合。在灯光艺术的衬托下,无论是灯光的色彩。亮度还是照射角度等都能塑造一个场所不一样的特征,这种独特性赋予了场所的总体的特征和氛围,当人们处在这一场所中时,了解到自己所处的方位会使得人产生安全感,同时对周围景观产生认同,充分认识自己,理解生活,产生一种归属感。

4 灯光艺术强化景观意向

一个景观能否得到人们的认可,主要看人们对这个景观空间能否产生共鸣。景观意向主要是人作为主体的欣赏意向与景观为客体呈现的情境之间的融合度。夜晚的灯光能够将景观的某个特色突出显现,在人们欣赏的同时,最先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对人们的心里产生影响,从而达到共鸣。

5 灯光各类艺术特点造景

图3 冷暖色相环

5.1 灯光色彩艺术造景

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一种无形的存在。色彩感觉的产生来源于光线对眼睛的物理刺激,这是一个纯粹的生理过程[5]。灯光波长的不同造就了灯光的色彩,使得色彩有了“冷”“暖”,例如,红色代表暖色调,能给人在寒冷的冬季带来温暖的感觉。在公园的一些小广场上,采用暖色调色彩的灯光,温暖、舒适、柔和的气氛不仅能够弱化硬质铺装的冰冷感,还能给人们的心里带来温暖。蓝色代表冷色调,能给人在炎炎夏日带来清凉的感觉。在一些道路两边设置冷色调色彩的灯光,能够让人们精神振奋,在夜晚提高警觉性。灯光能够制造氛围,不同的灯光色彩能够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色彩对人们心里所产生的感觉如图3冷暖色相环所示。城市公园中,合理的运用灯光的色彩艺术来衬托周边的景观元素,在丰富景观,增加景观层次感的同时,还能在同一区域营造出不同于白天的景观(图4),让人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神奇。

在城市公园夜景景观规划中,在不产生光污染的情况下,采用景观灯光的不同色彩来增加城市公园夜晚景观的生机。色彩的感觉不是单一的,相同的颜色,由于其纯度、明度不同,所产生的心理效果也不同[6]。灯光的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就是一股无声的语言,造型比较单纯的色彩可以复杂一些,整体构造、层次比较复杂的,色彩上可以采用成片单色调,这样在容易突出个性和特色,显示整体景观的集中和统一。色彩让生活丰富多彩,对于公园灯光的色彩,人们从视觉上感受它,从心里理解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然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朋友了,同时它也是一位专业的“魔术师”,用那灵巧的双手变幻出美丽而又神奇的公园夜景,让人们感受身处现实却又迷幻的环境。色彩能够给让人们在赏景时产生视错觉,能够将实际的东西美化、虚化。例如公园里的灯光色彩还能够软化、美化硬质景观(图5),给硬质的表面赋予神秘色彩。在美化软质景观方面,能够更加突出软质景观的色彩,亮化软质景观边界。

图4 灯光色彩艺术下的城市公园夜景

图5 灯光色彩柔化下的硬质景观

公园中的各类景观是实实在在的,人对景观所产生的情感则是虚幻的,夜晚的灯光将公园中的实景与人们的感觉联系起来,在一个相对静谧,可见度低的氛围中,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植物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在进行公园夜景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城市公园承载着一个城市生态净化的重要功能,灯光在颜色的搭配上重在美化植物形态、凸显各类植物的媚态,但是不能影响植物的生长。例如,在大树下设置各类景观灯,虽然能够丰富公园夜景,但是势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长此以往,长期的灯光照射,植物景观将会受到很大的破坏,所以我们在选择灯光亮度强弱以及灯光色彩接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特性,在植物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区域尽量少的设置景观灯。

5.2 灯光明暗艺术造景

灯光的明暗能够创造出虚实相间的景观空间,让人们在感受景观虚幻的同时还能够切实的体会到景观的存在。夜晚是一个光线很弱的时间段,在灯光美化景观的同时,也要考虑人们身处其中的安全度的考虑。儿童活动的区域,人流集中度相对比较密的区域,灯光的明暗程度要满足人们看清物体,能够快速辨别方向的功能。对于相对比较私密,观赏者参与度相对较低的区域,灯光的明暗度也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园路灯光可以选择冷色系色彩的灯光以保证足够的可视度,私密空间可以设置暖色调相对较暗的景观灯光,但其周边也应设置亮度较好的区域,增加人们的安全度。在地面有高差、低洼地、台阶或者池塘喷泉的周边要保证有亮度较高以保证行走于周边行人的安全。同时照明设计要反映特色,突出主题和重点,同时要兼顾与周边环境照明相协调,强调整体夜景形象的塑造[7]。公园是一个人们休闲娱乐的区域,在灯光明暗度的选择上应遵从尽量避免产生带有死角的区域,为公园的游览者营造一种舒适、幽静、安全的氛围。

5.3 灯光照射范围、角度造景

生活的空间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的多元化空间,灯光的照射范围与灯具的种类,高度,色彩有关,夜晚灯光的照射范围、角度不同,给人们带来的感觉也不一样。夜间照明可以给建筑立面赋予一种全新的深度和维度感,可以让同一个城市的昼夜有完全不同的两种景象[8]。城市公园夜景的设计,应避免灯光不合适的范围、角度所造成的光眩晕,导致人们引起视觉不适以及降低物体的可见度。眩光有由于一些大型的LED屏幕引起的直接眩光、或者由于本不应该有光源的区域而设置光源引起的间接眩光以及由于反射而引起的反射眩光,而观赏者由于性别、年纪、工作经验等的不同,对眩光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灯光在不同的区域所要求的照射范围各有不同,例如,道路景观灯、植物下的景观灯、草坪景观灯、埋地灯等。灯光的照射范围现实的增强了人们对夜间景观的可见、可感程度,在避免产生光眩晕时,可采用避免在干扰区内设置高亮度光源,在一些人流比较集中的区域,尽量避免设置大屏的LED亮光源。在肌理比较光滑,反射效果比较好的构筑物上采用暖色调,照射角度应避免垂直照射在表面上。例如在水体边缘或者光滑的地面铺装上,灯光可以选择照射范围小,水平照射的光源。同时在灯具的高度上加以限制,例如园路灯光要满足人们的出行安全考虑,其高度一般在3~5 m为宜。景观灯的大面积照射让景观中各个组成元素肌理更加完美,色彩更加鲜明,赋予了他们神秘感从而让人们感受夜晚的美好、豁达,让周围景观原有的色彩在灯光的照射下更彰显其美态,彰显其氛围。

6 灯光艺术融于各景观元素

灯光本身的各种特点与外界景观元素相互融合,可以将景观中的各元素相互连接起来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园景观系统。德国专家卡默(Heinrich Kramer)博士曾提出优良照明设计的八条指导方针中曾提到“灯光应该在一个场所内营造出一种状态和气氛,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期望。”一个好的、人性化的公园夜间景观能提升一个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的幸福指数。

6.1 灯光艺术融于景观小品

公园中的景观小品有坐凳、凉亭、景墙、假山、喷泉等作为城市公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人们提供了遮荫避雨、休闲聊天、驻足赏景、“集”“疏”人流等的作用。夜晚的灯光赋予了景观小品生命,给人一种跳动的感觉,微风拂过,树枝摇曳成影,在灯光的投射下,光影交错,景观小品犹如有了自己的灵魂,让身处其中的人们在休闲静坐的同时也能欣赏到景观小品不一样的一面,让人遐想无限。

景观小品多为人工创造的硬质景观,水泥钢筋材料居多,白天的硬质景观给人以冰冷的感觉,但是在夜间时段由于硬质景观周边设置的灯光,不仅柔化了硬质景观,还为整个空间带来了不一样的“温度”。

6.2 灯光艺术融于水体

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亲水情节,水体能够很好的在景观与欣赏者之间建立一种亲密关系。水体是一个公园景观中最灵动的元素,是一个公园乃至一个城市的生命之脉,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诗人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心目中水的生命力,水的媚态。南唐诗人冯延巳在《谒金门》中有云“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写出了水随风吹的灵动,富有生命力。城市公园夜晚的水体是神秘的,活泼的。在夜晚水景的设计时,多采用水体边缘的灯光投射或者水体光源来将灯光艺术融于其中。城市公园的水体有静谧的,也有灵动的,水面区域大到涵盖周边的一切环境,它将水岸两边的植物、建筑等“溶”在其中,给人以景观的延伸以及空间的延展。静态水面以给人以开阔、平静、安详之态而动态水体如线型喷泉在在灯光的投射下给人一种震撼和气势,让身处在其中的人们犹如在欣赏一场”水的盛宴“(图6、图7)。

图6 静态水景夜景

小到灌木或者假山里的一个小水潭,无一不给整个公园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营造出一种水色灯光交融、虚实交替、动静相承的优美意境[9],无论是哪一种,水体都能为城市公园的夜景增添一份活力。一些公园利用灯光的照明技术,在大面积的水体边缘设置水平投射灯或者高点光源来让景观空间延展、延伸。一些灯光喷泉,多采用水底灯光的垂直照射来突出水体流动的线型美,或者在喷泉周边融入亮度小而融合的点光源来衬托水体的灵动。水体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兴衰,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和底蕴。水是人们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危险的,所以在对水体周边的灯光应选择照明度高,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便于人们接受的灯光。

6.3 灯光艺术融于植物

要评价一个景观的好坏之一要看其中植物的长势,不同的植物其生理特性是不一样的,植物本身就有着其特定的色彩。外形优美的,形态奇特的植物在景观灯光的照射下可自成一景,当在外形优美的植物下或者周围设置点光源时,夜间的植物就有了灵动性。园林绿地灯光环境,是在绿地环境中运用灯光、色彩,结合各构园要素创造的,集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夜景空间[10]。例如,公园中的绿地,其周边设置灯光色彩不同或者形态突出的草坪灯能给在草地上休闲聊天的人们带来欢乐,给人们带来安全感。

灌木类植物多半被修剪成具有柔和线条的形体,用点光源对其进行垂直或者水平照射,斑驳的光影成景,或者采用线型的LED沿其枝条方向设置以展现其柔和的线条美感。同时也让周围的硬质景观得到了很好的软化作用。例如,藤本类植物拥有柔美的线条,当在灯光的照射下,灯光透过叶间孔隙所投射的光与叶子所投射的影子相互融合,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公园中的花坛、花钵、绿篱等通过对地形的合理设计,沿地形放置或者种植,它们在形态和色彩上本身就是一道风景,在其周围或者其中设置一些可视度比较清晰色彩比较艳丽的水平投射光源或者点光源,不仅能够深化花卉的色彩,给人以美感,更能为绿篱增添朦胧的动态美。

常绿乔木多以观叶为主,叶片的形态则很好的成为公园夜景的营造的一部分,一棵大树或者一片树群都能为公园带来生机。在城市公园中,大多采用灯光自下而上的照明方式,不仅增添了神秘的气氛,还很好的彰显了树木的枝叶之美。树木或者树群在灯光的投射下,其绿叶更显的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一些落叶植物主要以观树形为主,城市公园中很多都会在其主要枝干上设置景观灯,或者沿其主要枝干设置条形LED灯,故而在秋冬季节,万物飘零的情况下人们还能够观赏到植物的苍穹之美,为城市公园的夜景带来一份美感。

7 小结

在城市公园夜景营造中,灯光艺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灯光将公园中的建筑小品、水体、植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城市公园夜景优美和谐、生机勃勃、具有动态美。在灯光的照射下,使得景观中各个元素虚实相间、层次丰富、线条柔和、富有韵律。营造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多元化的城市公园夜景环境。

[1]薄楠林,彭重华.城市公园夜景分析与感知夜景塑造初探[J].山西建筑,2009,32:341-342

[2]柳春茹.灯光景观设计的审美传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3]马剑,王立雄.城市夜景发展中的探讨与反思[J].城市规划,1999,23(6):43-46

[4]吴威.园林的场所精神初探.硕士学位论文[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5]李海鹏.谈灯光设计中色彩的重要性[J].演绎设备与科技,2007(1):72-74

[6]田静,王洪武.色彩心理与服装[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36-338

[7]王长友.浅议现代城市夜景观灯光环境设计[J].低温建筑技术,2012(2):16-17

[8]韩雪,柳玉晶,刘海燕.灯光艺术在园林中的运用[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7(11):14-17

[9]朱润.城市灯光景观意境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江苏:南京林业大学,2007

[10]潘谦谦,高华.论城市园林灯光环境艺术的设计[J].消费导刊,2008,23:197

猜你喜欢

夜景城市公园灯光
水中灯光秀
不妨写夜景
今晚的灯光亮了天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来一场灯光派对
Lightroom让夜景照片更通透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论城市公园设计
浅析城市公园种植设计
城市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