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源彩石

2014-05-26作者陈三福官威摄影钟华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彩石乳源赏石

作者:陈三福 官威 摄影:钟华

乳源彩石

作者:陈三福 官威 摄影:钟华

中国是东方赏石文化的发祥地。在以自然奇石(而非石制品)为现货对象的活动方面,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

乳源石文化渊远流长。相传,昔日女娲炼石补天,那些在补天过程中不小心滴落于世间的石浆幻化成一道道美丽的霞光虹彩落入乳源,沉没于瑶山清清的溪水之中,化成今日的乳源石。

【地标地理】

(一)地理环境

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区西部31千米处,地处东经112°50′至113°20′,北纬24°23′至25°33′之间。东邻韶关市武江区,西连清远市阳山县,南毗英德市,北与乐昌市和湖南省宜章县接壤,西北角与湖南宜章县相依。全县总面积2227平方千米,其中瑶区面积427平方千米。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7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1%,耕地总面积15.26万亩。2007年底总人口20.5万,其中农业人口16.5万;瑶族人口2.5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2.2%。

乳源境内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国内罕见、景色神奇,集雄、奇、险、峻、秀为一体的广东乳源大峡谷;有全国重点寺观,中国佛教五大禅宗之一云门宗的发祥地千年古刹云门寺;有风光旖旎、民风淳朴、瑶族风情令人陶醉的必背瑶寨;有海拔1902米岭南第一高峰的石坑崆和拥有10多万亩原始森林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有常年碧波荡漾,水面面积达5.5万亩的南水湖;有地貌奇特、人迹罕见的地下森林“通天箩”;有巧夺天工的仙人桥和中国最大的旅游观光和养殖一体的鸵鸟养殖场等生态旅游景区。

(二)气候特征

乳源瑶族自治县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南部平原和丘陵区全年平均气温19℃~20℃,西部山区全年气温16℃~17℃,北部高山地带全年平均气温为15℃。降雨量东南部及西部山区偏多,全年平均降雨量2000mm以上;南部和北部降雨量偏少,全年平均降雨量1400~1500mm。无霜期308天,四季明显,昼夜温差大。

(三)地质特点

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我国南岭山脉南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北部峰峦环峙,属高山地带,溶蚀高原地貌显著,东、南部属丘陵地带,河流两岸地势平缓,地形、地貌、山水、地质均十分奇特。现已探明矿产有27种,主要有锑、花岗石、石灰石、钾长石、重稀土等,其中石灰石储量100亿吨,花岗石2.5亿吨,钾长石1.2亿吨。这里山峦错落,河沟纵横交错,地质构成复杂,有石灰岩、砂岩、硅质岩、页岩和变质岩等地貌,为乳源彩石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所出产的乳源彩石具有色彩丰富、质地细腻、流光溢彩、意象丰富等特点。

【文化背景】

据《阔子》载:“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现焉。”其实,远在此前的商、周时代(公元前廿世纪),作为赏石文化的先导和前奏——赏玉活动就已十分普及。据史料载:周武王伐封时曾“得旧宝石万四千,佩玉亿有万八”。而《山海经》和《轩辕黄帝传》则进一步指出:黄帝乃我国之“首用玉者”。由于玉产量太少而十分珍贵,故以“美石”代之,自在情理之中。因此,中国赏石文化最初实为赏玉文化的衍生与发展。《说文》云:“玉,石之美者”,这就把玉也归为石之一类了。于是奇石、怪石后来也常跻身宝玉之列而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上贡物品。《尚书・禹贡》曾载:当时各地贡品中偶有青州“铅松怪石”和徐州“泗滨浮磐”。显然,这些300O多年前的“怪石”和江边“浮磐”都是作为赏玩之物被列为“贡品”的。很可能这就是早期的石玩,即以天然奇石(而非宝玉或石雕、石刻制品)为观赏对象的可移动玩物。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园圃(早期园林)的出现,赏石文化首先在造园实践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秦、汉时代古籍、诗文所描述的情景得知,秦始皇建“阿房宫”和其他一些行官,以及汉代“上林苑”中,点缀的景石颇多。即使在战乱不止的东汉及三国、魏晋南北朝时代,一些达官贵人的深宅大院和宫观寺院都很注意置石造景、寄情物外。东汉巨富、大将军梁冀的“梁园”和东晋顾辟疆的私人宅苑中都曾大量收罗奇峰怪石。南朝建康同泰寺前的三块景石,还被赐以三品职衔,俗称“三品石”。南齐(公元五世纪后叶)文惠太子在建康造“玄圃”,其“楼、观、塔、字,多聚异石,妙极山水”(《南齐・文惠太子列传》)。1986年4月,考古学家在山东临朐发现北齐天保元年(公元550年)魏威烈将军长史崔芬(字德茂,清河东武人)的墓葬,墓中壁画多幅都有奇峰怪石。其一为描绘古墓主人的生活场面,内以庭中两块相对而立的景石为衬托,其石瘦峭、鼓皱有致,并配以树木,表现了很高的造园、缀石技巧。这幅壁画,比著名的唐朝武则天章怀太子墓中壁画和阎立本名作《职贡图》中所绘树石、假山、盆景图,又提早了100多年。可见,中国赏石文化早在公元二世纪中叶的东汉便开始在上层社会流行,到南朝(五、六世纪),已达相当水平。

公元六世纪后期开始的隋唐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之后又一个社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昌盛的时期,也是中国赏石文化艺术昌盛发展的时期。众多的文人墨客积极参与搜求、赏玩天然奇石,除以形体较大而奇特者用于造园,点缀之外,又将“小而奇巧者”作为案头清供,复以诗记之,以文颂之,从而使天然奇石的欣赏更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这是隋唐赏石文化的一大特色,也开创了中国赏石文化的一个新时代。大诗人白居易不仅有许多赏石诗文,他的《太湖石记》更是反映唐代赏石盛况及文化水准的代表作之一。白居易在文中最早介绍了古代赏石品级的分等情况。他首先记述了好友、逐相牛僧孺(封号“奇章郡公”)因“嗜石”而“争奇聘怪”,以及“奇章公”家太湖石多不胜数而牛氏对石则“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的情形,接着称赞了牛僧孺藏石常具“三山五岳、百洞千整……尽缩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的妙趣;最后还介绍说:“石有大小,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各刻于石阴。曰:‘牛氏石甲之上,乙之中,丙之下’……”等。在白居易眼里,牛僧孺实为唐代第一藏石、赏石大家。

乳源古为曲江、乐昌两县地,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置乳源县;宋时乳源属广南东路韶州,元朝时属江西省广东道韶州路,明清、民国时期属韶州府及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公署;1963年10月成立乳源瑶族自治县,是广东省三个民族自治县之一和韶关市唯一的一个瑶族自治县。县政府驻地乳城镇,距韶关市38千米。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有人在乳源游溪镇河里开发小水电站时偶然发现一种色彩丰富、质地细腻、流光溢彩、意象丰富的石头,刚开始时,这种彩色石种被冠以“瑶山彩石”、“乳源瑶山彩石”等多种名称,直到2001年,这种彩色石种被乳源县赏石文化学会理事会正式命名为“乳源彩石”,随后乳源的主流媒体也逐渐采用“乳源彩石”名称,随着乳源彩石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国内外客商在订购时也指明要“乳源彩石”,“乳源彩石”的产品名也就这样形成的。

乳源彩石作为石界的一匹“黑马”,以其华丽的色彩、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品质,成为近年来藏石界的收藏“热点”之一,特别是在各大石展上的频频亮相与获奖,更是使乳源彩石一时间名声大躁,身价倍增,跻身为一种举足轻重的奇石品种。

【知识链接】

(一)外观特色

1.颜色

乳源彩石色彩丰富,有大红、桃红、姻脂红、墨绿、绿、浅灰绿、青、蓝、淡蓝、黑、蓝黑、紫、橙、黄、棕黄、淡黄、灰白、米白、玉白等多种色彩,色彩100%为天然色,有时含有金色金属线、褐色金属线,兼有大花、中花、小花纹,构成树木花草图案,尤像西方油画色彩,绚丽迷人。

2.特点

乳源彩石具有“色、质、纹、意”特点。“色”是指乳源彩石色彩艳丽,图案精美,有油画的色彩和光泽,如取材好,打磨得法,可获风景油画那种色彩斑斓、光彩夺目的视觉艺术效果;“质”是指乳源彩石在石灰岩地区中极其罕见能出现釉面瓷质光泽的石种,目前在全国其他地方未发现有此类石种;“纹”是指乳源彩石经天然水流打磨或人工打磨、抛光后,含有金色金属线、褐色金属线,构成大花、中花、小花纹,同时构成树木花草图画,尤像西方油画色彩,绚丽迷人;“意”是指乳源彩石多为图画石, 亦有景观石,形意多样,其形态有时似大自然的水乡景色,有时似金秋霞映,有时又似柳树飘逸,绚丽迷幻,意境深远。

3.品质

乳源彩石分为珍品、精品、合格品。完全体现出“色、质、纹、意”四大特点,色泽、造型、意境俱佳为珍品;较好体现出“色、质、纹、意”四大特点的为精品;基本具有“色、质、纹、意”四大特点的为合格品。

(二)理化特色

经有关的地质学家初步分析,乳源彩石形成于震旦纪晚期、寒武纪早期的八村群浅变质沙页岩,其中含钙量0.2%~1.5%、含铜量0.005%~0.5%、含铁量0.3%~5%、含硫量0.005%~1.5%,还含有微量的硅、锡等元素,外照射指数Iγ限量≤0.6,内照射指数IRa限量≤0.8,其硬度在4至7度之间(见乳源彩石检验报告)。

【产品概况】

产品名称:乳源彩石。

国家公告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0年 第95号

保护范围:乳源瑶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地理坐标:东经112°50′至113°20′,北纬24°23′至25°33′之间。

质量特色:华丽的色彩、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品质。

产品标准编号:DB44/T 929—2011

黄德胡 张晶晶 王雯雯

猜你喜欢

彩石乳源赏石
陆上丝绸之路
美石鉴赏
东方红
渔舟唱晚
侗族情
祈 祷
君临天下
赏石·人
赏石·图
赏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