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释放生命之光

2014-05-26杨兴文

做人与处世 2014年4期
关键词:病魔脊椎命运

杨兴文

19岁的刘大铭已经骨折10余次,接受大型手术11次,多次手术时间长达10小时,两次与死亡擦肩而过。在10多年的生命旅程中,他不仅没有被病魔击倒,反而在与疾病的抗争里变得更加坚强、自信、乐观。

作为早产的孩子,刘大铭出生时只有4斤9两,出生后立即被送进医院的保温箱里。待了30多天,医生才从保温箱里将他取出来。

6个月大的时候,母亲赵姣莲给刘大铭洗澡,发现他的胳膊骨折了。及时送到医院诊断,原来孩子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突变,从小罹患世界性罕见疾病成骨不全症。

“对孩子什么都不要做,他的寿命不会超过两岁,这种病世界上没有办法根本医治。”尽管医生这样说,不过赵姣莲从来没有放弃儿子的生命,只要有丝毫希望,她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父母带着刘大铭到处求医,4岁那年他开始接受手术。到6岁时,虽然北京的骨科专家说刘大铭即将离开人世间,但是父母没有放弃,他们的执着坚持,让儿子再次渡过人生的险滩。

18岁那年,刘大铭的病情恶化,脊椎严重变形为巨大的S形,整个胃部被挤压成细条状,只要喝几口牛奶就会吐,每顿饭只能吃三四勺,眼睛也变得模糊起来,只得再次踏上求医之路。

当中国的医疗专家看完片子时,无奈地告诉刘大铭的父母:“在一年之内,别考虑做这个手术,最好让儿子好好躺着。”听见专家的话,刘大铭的倔脾气顿时暴露无遗:“躺着,我还不如死去算了。”

手术风险极大,医生多次劝赵姣莲放弃治疗,她总是不相信儿子的生命会轻易结束,最终在她的哀求下,医生勉强答应给孩子做手术。推上手术台后,刘大铭的长骨被截成五段重新排列,腿里换上新的X针。当时他的伤口已经感染,如果骨髓发炎,双腿随时可能被截肢。

手术后综合征突发,导致刘大铭陷入休克,被送到天津大学附属医院,只剩微弱的呼吸。整个手术险象环生,纯粹依靠打强心针保住他的生命。

刘大铭不相信中国医生的诊断,于是将自己的想法翻译成英文,向世界寻求手术机会,很快他就远赴意大利做手术。临走时刘大铭感到生死难料,几乎是在和同学作最后的告别:“希望我真的还能回来,也希望你们给予我勇气,让我去面对人生中最漫长最可怕的手术。”

在意大利接受长达10小时的脊椎手术后,刘大铭的身上又多了不少钢钉和金属支架,让他可以继续活下去。手术很成功,刘大铭的各项生理指标都恢复正常,他不仅获得肉体上的新生,也让灵魂变得更加饱满。

“我没有想过自杀,还有比死亡更重要的事等待我去做。”和病魔殊死搏斗的经历,使刘大铭从小养成不信命、不服输的坚韧性格,“生命在我的手里,如果我想活下去,就没有人能阻止我。”

疾病折磨得刘大铭的身躯特别瘦小,身高只有1.4米、体重20公斤。坐在宽大的椅子上,即使他随时可能跌倒,他也依旧昂首挺胸。在巨大的病痛下,他不仅没有倒下,反而积极地保持着强烈的求生愿望,要深切地向病魔致敬。

在很小的时候,刘大铭便意识到自己和别的孩子不同,他只能好好地坐着,不能玩耍,不能摔倒,否则自己的骨质脆弱,稍微不留意就可能骨折。他的活动空间只有床和沙发,躺在沙发上看书,辨听别人的脚步声,成了他童年为数不多的乐趣。

刘大铭从小对读书就有浓厚的兴趣,在疼痛陪伴的日子,他更加喜欢上看书,并在记忆方面显露惊人的天赋。童话故事、唐诗宋词、中外名著,只要认真看两三遍,他就可以背诵。

尽管医生嘱咐赵姣莲,刘大铭不能上学,以便保持脊椎不压迫内脏,不过她确定让儿子去读书,从而改变他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生。赵姣莲带着刘大铭四处求学,结果没有学校愿意接收,都担心他的安全问题。

到7岁时,刘大铭已经跟着母亲学完小学的课程。在小学校长面前完整地写出自己的名字和家庭住址后,他终于被兰州市正宁路小学录取。40分钟的课堂,尽管刘大铭因忍受脊椎的疼痛而大汗淋漓,不过他坚持每天上课,认真记笔记、做作业。

病魔将刘大铭折腾得焦头烂额,他的脊椎变为巨大的S形,胃部被挤压成细条状,心脏和肺部遭受巨大的挤压而呼吸困难,他只能趴在小床上,用两条受过很多伤、功能残缺的手臂支撑身体去完成功课。

在正常人都无法想象的病痛中,刘大铭依然坚持学习,几年后考取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走进他极其渴望的校园。刘大铭的床边摆着许多书,他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着营养。“活着不仅为了声望、金钱而奋斗,目标应该更高、更大,我应该将心愿放到整个世界,把轮椅赋予我的财富分享给每个人。”

读初二期间,刘大铭被北京瓷娃娃关怀协会邀请发言。会后有人向他约稿,请他写自传。随后,刘大铭开始写传记《命运之上》。这部小说并非励志书籍,只是刘大铭的经历,是他遇到的、看到的和体会到的。

刘大铭并不恨命运,相反他感激命运,认为是命运给予他与众不同的身体,给了他特殊的使命。刘大铭预感到自己的生命或许将要走到尽头,需要努力珍惜时间。他白天认真上课,晚上持续坐在轮椅上几个小时,写作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希望写出能流传的书。差不多每天夜里,他都只睡4个小时。

坐着脊椎会疼,刘大铭在写作时只能将笔记本放在前面,自己趴在枕头上。趴着写作的时候,他往往感觉呼吸困难,身体比较难受,手臂非常酸疼,需要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偶尔写着写着就会不知不觉地掉眼泪。

“不到生活的死角,无法体会到生命是多么美丽的事情。这种奇妙、伤感却又充满活力的人生是多么令人难以割舍。”刘大铭有许多关于生命、命运、奋斗的思考,既令人震撼,也容易引发共鸣。

经过几个月的拼搏,刘大铭终于写出将近18万字的《命运之上》。2013年11月,这部小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他希望书出版后,能够让生活于贫苦、亟待于力量的人,重新获取生的勇气,觉得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应该好好地活下去。

凭借对生命与知识的渴望、对人生意义的深度思考,刘大铭以多种文体形式11次荣获国家级文学奖项,两次应邀到人民大会堂接受奖励。虽然他身体里打着13根钢钉,体重完全依靠两块钛金属钢板支撑,可是他拥有顽强的意志,能够突破现实的枷锁,释放出丰富多彩的生命之光。

(编辑/杨逸)

猜你喜欢

病魔脊椎命运
命运的更迭
向往春天
同心战病魔
命运秀
基于机器学习和几何变换的实时2D/3D脊椎配准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病魔无情 师生有爱
脊椎结核病灶清除内固定术后不愈原因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