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闻图像的视觉框架法

2014-05-25宁海林孙永秋

关键词:框架受众图像

宁海林,孙永秋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杭州310018;浙江理工大学教材科,杭州310018)

论新闻图像的视觉框架法

宁海林,孙永秋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杭州310018;浙江理工大学教材科,杭州310018)

新闻图像的视觉框架在现代新闻传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播者通过运用新闻图像的取舍法、视觉修辞法、系列图像主题法及图像历时性等框架法,使新闻事实的一些方面在报道中更为突出,从而能为具体新闻事件定性、阐释新闻事件因果关系,以及受众对于议题的理解或做出相应判断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新闻框架;新闻图像;视觉框架;社会舆论

学界一般认为较为系统的框架理论思想源自于加拿大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框架分析:经验组织的评论集》一书中。戈夫曼将框架定义为人们用来认识和解释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认知结构,“(框架)能够使它的使用者定位、感知、确定和命名那些看似无穷多的具体事实。[1]”美国著名传播学者詹姆斯·坦卡德发展了戈夫曼的框架概念:“框架就是对新闻内容进行集中组织,即通过使用选择、强调、排除及其它精心处理的方式为一个议题提供语境并暗示出它的本质。[2]”美国当代研究框架理论的著名学者罗伯特·M.恩特曼对框架的理解更为中肯,“框架是选择已知事实的一些方面,使它们在传播文本中更为突出,以这种方式可以为具体事件定性、阐释因果关系、进行道德评价以及提出建议。[3]”媒介的框架理论作为一种方法,它在描述、理解和评价媒介信息形成受众对于议题的理解,确定大众传媒话语本质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图像作为新闻传播的一种元素,上述论述都适合新闻图像的视觉框架,但这里更专注于新闻图像。因此,新闻图像的视觉框架可以定义为传播者在不违背新闻真实的情况下,基于图像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其作用在于为具体新闻事件定性、阐释新闻事件因果关系,以及影响受众对于议题的理解或做出相应判断等。

随着传播效果研究的进展,学者们逐渐认识到新闻图像视觉框架的重要性,如有学者认为,“(与框架分析法相比)内容分析法不能充分展示语言和视觉讯息的微妙和细微差别。只有贴近地、挑剔地逐一考察语言和视觉文本,才能使微妙、隐蔽的讯息一目了然。[4]”有学者甚至认为新闻图像视觉框架比文字报道的框架还要重要,“当新闻文字报道框架和视觉框架发生冲突的时候,常常是视觉框架赢。[5]”确实,图像有高度吸引注意力的作用。人们在读报纸新闻、浏览网页新闻、看电视新闻时,往往最先关注图像,在观看图像的同时,就对图像进行了加工、产生理解,进而对具体新闻报道就建构起初步的框架,而在接下来阅读文字报道的时候,很可能就根据其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框架来修改新闻报道的框架。而且,相对于新闻文字稿来说,图像的视觉框架更具有隐蔽性,也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难怪有学者惊呼:“(图像)不仅能够模糊议题,更具有压倒一切事实的力量[6]。”

一、取舍框架法

新闻图像的取舍框架法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新闻图像再现新闻事实内容方面的取舍;另一个是新闻图像刊播时的取舍。与文字新闻相比,新闻图像更为真实、可信,因为人们更相信“眼见为实”。但摄影师在观察、选取拍摄的内容、视角等的“选镜头”过程中,就不免有了主观性,也就为公众预设了视觉框架。比如一个简单的特写镜头就能建构起一个视觉框架,对受众产生定向说服作用。搜狐网有篇报道“云南旱情持续加重242万人饮水困难”,并配发了一张图片(图1)[7]。图片显示大地(实为塘坝)干裂成一块块巨大的豆腐块,看了让人触目惊心。图片使用的特写镜头突出展示了巨大裂缝这个细节。传播者通过这张图片成功建构起这样的框架:云南旱情特别严重。

图1 搜狐网报道云南旱情照片

一般来说,在新闻图像刊播过程中,一篇新闻报道可能有很多张图片或几段视频供图像编辑人员选择,最终选择哪一些图片或视频刊播也是新闻框架的取舍问题。比如有学者归纳了新闻报道关于自然灾害的四种显著的视觉框架:损失与获救、实际情况、人情味、以及政治框架[8]。传播者往往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某一视觉框架进行报道。这种新闻图像取舍的框架法在战争报道中最为常见。因为对战争最生动的报道莫过于图像,包括照片、视频、模拟图、地图等,对图像的拍摄、选用、传播能够构建起大众传媒框架,显著影响社会舆论,争夺国际话语权,历来为各国所重视。比如美国就非常擅长这种新闻图像框架法的运用,在历次战争中屡试不爽。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大量的视觉报道都是关于军事设施、军队、平民及军队领导人;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依然重复这些内容,并且出动了150名军事摄影记者,每天加工处理600~800张照片和编辑25~50个视频剪辑[9]。美国媒体这样运用图像,无疑突出了其军事力量,对敌方甚至世界都产生震慑作用。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对伊拉克、美国和英国伤亡情况的照片、对炸弹对伊拉克平民家园和基础设施的破坏,以及从伊拉克视角来看这次战争的照片却非常少见[10]。这样就可以使人们忽视战争所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简言之,摄影师和编辑所选择的图像反映了他们对新闻事件的看法以及想让受众者着重知道的事情,这就是通过图像的取舍为受众设立的框架。这种取舍可以体现在一幅(段)新闻图像中;可以体现在某一事件连续报道的图像中;也可以体现在媒体一段时间刊载哪些题材的图像上,是农业的、教育的还是军事的等等,从而为受众构建起各种解读新闻事件的框架。

二、视觉修辞框架法

罗兰·巴尔特认为图像修辞学是对图像进行编码的技巧和方法。中国学者阐述得更为清晰,“图像修辞是指运用一切可能的形式、方法、手段等,对各个图像元素进行组合、排列,形成具有一定意义的图像符号,来有效地传递信息意义,期望取得最佳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而为之的劝服活动”[11]。因此,新闻图像的视觉修辞可以定义为摄影(像)师为了有效传达新闻图像主题而采取的拍摄方式和方法。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尤其新闻图像被看作是新闻事件的再现,或者本身就被认为是新闻事件的直接呈现,似乎与修辞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新闻图像的真实性决定了它不能像广告图像那样随心所欲地运用视觉修辞手段。但是,新闻图像也绝不是不能采取拍摄技巧,也不可能在对焦、构图时不采取一些技巧。在新闻文字报道中,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段也经常使用,新闻图像也是这样。修辞并不必然妨害新闻的真实性,它可以增加新闻图像的吸引力、表现力和说服力,甚至还能更为深刻地展现新闻的真实性。可以宽泛地说,任何新闻图像修辞手段的运用,都是摄影(像)师预设的视觉框架。比如,美国著名纪实摄影家路易斯·海因纪实摄影作品《汽管装配工》就运用了修辞手法,表现了一位劳动者在巨大机器前紧握扳手、弓身屈臂,仿佛和机器融为一体了,反映了人成为机器一部分是工业革命的本质。再比如,第55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日常生活类组照一等奖的《大都会》(图2)[12]运用了夸张手法,是利用快门速度,造成了画面一部分呈现出虚幻的效果,夸张了车流速度,使人深刻体会到现代大都市的紧张生活节奏。在新闻媒体报道图像化趋势这个大背景下,一些修辞手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新闻图像传播中,增强了新闻的吸引力、表现力和说服力。新闻图像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互文等。

图2 大都会

动态图像中也存在大量的视觉修辞,常用的有蒙太奇手法。一提起蒙太奇,人们首先想起电影的表现手段,实际上新闻图像报道也经常使用这一修辞手段。电影和新闻视觉报道在表现方式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它们无非都是运用镜头,包括长、短镜头、长、短焦距镜头、拍摄角度、景深等方法及各种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的选取及这些手法的综合运用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修辞效果。作为连续的新闻图片的动态图像,新闻视频则比新闻图片在时间上多了一个修辞维度。比如在一段新闻视频中,给予某个画面更长的时间,就是一种图像修辞手段。它可能更能够吸引观者的注意,加深观者对这个画面叙事的理解与记忆,以及对观者思想、行为、观念产生影响。概括来说,在新闻视频播报中,如何剪辑、安排各个画面,都是蒙太奇的手法在新闻视频中具体应用,都体现出一种视觉修辞。新闻图像的视觉修辞是摄影师独具匠心、有意而为之的定向传播,在有效传达新闻信息的同时,也为受众建立起视觉说服的框架。

三、主题框架法

新闻图像全篇的基调围绕一个统一的主题,选用两张或两个镜头以上图像的架构方法,这里称之为主题框架法。由于系列图像展示的内容多,而且是围绕一个统一主题进行的,诉求也更为有力,能够使受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闻信息,从而也容易使受众的态度和行为受到影响。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由于网络新闻报道不再那么受版面空间限制,系列图像被应用得较普遍。比如搜狐网主页有篇报道“云南干旱致超600万人受灾,村民为节水卖掉牲畜”[13]。在这篇报道中,就选用一头水牛在烂泥塘中洗澡、一位老人在几乎干涸的沟渠中取水、一棵因干旱而死亡的老柿子树、山间的一片因为缺水被农民放弃的梯田等几幅图像。这样,通过泥塘干涸、饮水困难、树木枯死、梯田废弃这几个方面架构起了云南干旱特别严重这个框架。

对于一些主题复杂的事件,主题鲜明的系列图像作用也就越发明显。2010年8月5日,美国《俄勒冈州生活报》报道了“柠檬摊被暂缓取消:俄勒冈州蒙诺玛郡地方官道歉”[14]。事件背景是这样的:一位7岁的俄勒冈州女孩在一个地方集市上售卖柠檬水,但因为没有卫生执照,被地方卫生管理员要求将售柠檬水摊关闭。这一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人们热议。尽管当地地方官杰夫·科恩(Jeff Cogen)亲自写信向这名女孩的母亲道歉,但并没有改变柠檬水摊被取缔的命运。不过,小孩和她的妈妈在一家媒体的资助下去了向往已久的迪斯尼乐园。在这篇报道中选用了两张照片,一是地方官杰夫·科恩带着真诚、友善笑容的照片;另一是小女孩和她的妈妈得到地方官员的道歉,小女孩偎依在妈妈身上撒娇、妈妈则幸福地看着孩子的照片。这两张照片通过“微笑”架构起了全篇的基调---喜悦。本来这一事件对当地政府卫生执法部门不利,有损政府形象。但是,杰夫·科恩那真诚、友善、歉意的微笑就可以消除掉不满者一半的怒气,再加上小女孩幸福的模样,不仅最终能够使人对政府的不满消失殆尽,而且还能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温馨,这就是新闻图像框架的魅力所在。因此,两幅图像奠定了整篇报道的温馨、喜悦的基调。

四、历时性框架法

综上所述“主题框架法”是指新闻传播者围绕一个传播主题组织图像,而“图像历时性框架法”是指在某一事件的连续报道中,随着传播者及事态发展需要而对图像主题做相应改变,使新闻图像视觉框架呈现一种历时性变化的方法。如在《美国领导的伊拉克侵略战争前几周的视觉框架:主导战争叙事在电子和印刷媒体上的运用》一文中[15],作者从美国主流媒体---网络电视和有线电视新闻、网络、报纸和杂志的新闻报道中,选取了与2003年伊拉克战争相关的照片1 882张,论证了美国媒体采用大量战争图像支撑了美国“控制战争叙事”策略---美国为进行战争的道义需要并且扮演全球英雄角色而进行的舆论宣传。在伊拉克战争最开始的时候,媒体刊(播)出的图像内容主要是关于美国军事实力和政治、军事领导人,侧重于建构美国技术和军事优势方面的框架;当战争进程从入侵到占领后,媒体的框架也随之由冲突转变为人类兴趣,新闻图像主要是关于震慑、征服的军队、英雄、胜利及控制内容,这些视觉框架反映了美国政府倡导的爱国主义视角。这些框架的建立,一方面配合了美国的心理恐吓政策;另一方面美化美国入侵战争为正义战争,维护其世界宪兵---英雄形象,同时避免更多的舆论谴责。可见,这种连续框架的相应改变还是围绕传播者的传播意图设定的,体现了新闻图像视觉框架的历时性,比单纯的视觉框架更具有内在逻辑性和说服性。

五、结 语

本研究围绕生产者(传播者),并结合图像文本和接受者探讨了新闻图像的视觉框架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新闻图像对公众的视觉说服及对社会舆论的建构作用,即主要论述传播者运用框架法建构、传播新闻图像,影响观者对议题的关注与理解,进而形成某种态度,产生说服效果,最终影响公共舆论。值得指出的是,尽管新闻图像的视觉框架在实际新闻传播中都会有意无意地被使用,但是新闻传播者应该自觉地坚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操守,使视觉框架成为再现新闻事实的一种客观、真实的有效手段,而不应变成以偏概全、蒙蔽公众的工具。

[1]Goffman E.Frame Analysis: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M].New York: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4:21.

[2]Emory G.A First Look at Communication Theory[M]. New York: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2000:371.

[3]Entman R M.Framing:toward clarification of a fractured paradigm[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1993,43(4):51-58.

[4]Roy A.Marion Barry's road to redemption:A textual analysis of ABC's news story aired on 14 September 1994[J]. Howard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1996,7(4):317-325.

[5]Rodriguez L,Dimitrova D V.The levels of visual framing[J].Journal of Visual Literacy,2011,30(1):48-65.

[6]Wischmann L.Dying on the front page:kent state and the pulitzer prize[J].Journal of Mass Media Ethics,1987,2(2):67-74.

[7]云南旱情持续加重.242万人饮水困难[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2/26/c_ 122754612.htm.

[8]Borah P.Comparing visual framing in newspapers:hurricane katrina versus tsunami[J].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2009,30(1):50-57.

[9]Hiebert R E.Public relations and propaganda in framing the Iraq war:a preliminary review[J].Public Relations Review,2003,29(3):243-255.

[10]Griffin M.Picturing America's‘War on terrorism'in Afghanistan and Iraq photographic motifs as news frames[J].Journalism,2004,5(4):381-402.

[11]范文霈,周 洁.图像修辞略论[J].新闻界,2010(5):86-88.

[12]第55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EB/OL].http://pic. news.sohu.com/group-252528.shtml#2.

[13]云南干旱致超600万人受灾,村民为节水卖掉牲畜[EB/OL].http://news.sohu.com/20120219/ n335170831_1.shtml.

[14]柠檬摊被暂缓取消:俄勒冈州蒙诺玛郡地方官道歉[EB/OL].http://www.oregonlive.com/portland/index. ssf/2010/08/lemonade_stands_get_reprieve_m.html.

[15]Schwalbe C B,Silcock B W,Keith S.Visual framing of the early weeks of the US-led invasion of Iraq:Applying the master war narrative to electronic and print images[J].Journal of Broadcasting&Electronic Media,2008,52(3):448-465.

On VisuaI Frame Method of News Image

NING Hai-lin,SUN Yong-qiu
(a.School Art&Design;b.Office of General Services,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Visual frame of news imag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modern news communication.Communicators adopt some framework methods of news image,such as image selection method,visual rhetoric method,series image theme method and diachronic framework method,to make some aspects of news facts become more outstanding in the report,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nature of news facts,interpreting causal relationships of news events,understanding the issues and making the corresponding judgment by the audience.

News frame;news image;visual frame;public opinion

G206

A

(责任编辑:杨一舟)

1673-3851(2014)03-0212-04

2013-11-28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1BXW035);浙江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208837-Y)

宁海林(1969-),男,吉林梨树人,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播原理及应用、现代西方美学。

猜你喜欢

框架受众图像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有趣的图像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我国在WYO框架下面对的贸易保护现状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