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一个“清”字了得

2014-05-22沙藤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笔法一等奖书法

沙藤

书法家张白渺

张白渺,女,安徽岳西人,1989年11月生于湖北红安,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2013年荣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戏曲学院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2011年剧本《十二生肖之猿猴取月》被中国戏曲学院采用; 2008年获第三届全国硬笔书法大展特等奖;2007年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长江奖”硬笔书法大赛一等奖;2001年获文化部全国第二届“蒲公英奖”书法银奖;1998-2002年五次获全国及湖北省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2002—2006年七次获全国及湖北省和武汉市学生作文及书信比赛一等奖;1999—2001年连续三次获武汉楚才作文竞赛一等奖,组委会破例颁发了特等奖。

徐本一先生在《东湖一荷 素波千顷》中写道:“中国书法自晋唐达到高峰以来,法的概念首以笔法为要。而笔法以笔力为先,众妙攸归,务存骨气,而‘清正是骨法用笔的内蕴。清,既是笔法构成性的直接体现,也是书法审美性的概念。”可见,“清”在书家心中占有非同一般的一席之地,白渺书法正好展现了“清”的内涵。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是癸巳夏白渺挥汗而书之作,写在宫廷团扇上,兰花衬底的浅灰色扇面上一行行长短错落有致的蝇头小楷清雅单纯、高洁淡泊,还有一点书卷气,一看就是出自闺秀之手。张中行老先生曾感叹:“闺秀不再安于闺房,…… 还会有心情坐在书桌前临大令《十三行》吗?”白渺却安于书桌,从小随母学书,每天临写一张大字。练字,已成为其习惯,今天在京读书也未中断,其内心想保持纯正恬静。她记住了《老子想尔注》之言:“人法天地,故不得燥处,常清静为务。”清静,即心静,摒除杂念,专注于临帖摹碑、学书习字。

苏东坡《后赤壁赋》白渺喜爱有加,书写多次,有一年暑假写完后没署名落款就返京回校了,其母为了墙上补白,帮其补款盖印,装镜上墙,成了一段趣话。眼前这幅作品白渺“戏墨”于癸巳正月,清秀婉约、流畅自如,笔法自然、一气呵成。细细品来,作品有文徵明的笔墨情趣,这源于白渺在临写文徵明小楷时浸润其中,思其精髓。她明白虞世南所言之道:“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技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心悟,是其学书的秘诀。

《梁上燕唱响牡丹亭,戏中人醉倒杏花村》清和大气、灵动有力,这是白渺用戏名“牡丹亭”和“杏花村”为戏曲学家梁燕老师撰写的嵌名联,透出一股梨园喜庆,也许是为了追求上下联的意境,而忽略了平仄,是为瑕疵。书写的内容常令白渺思考,她将自己写的诗、文、联和信都写成书法作品,如《空中小木屋》和《种瓜小记》等。庚寅九月十九的家书言简意赅,文采丰润;笔随情走,墨断意连;散淡灵秀,轻松自在;就连涂抹之处,也是顺手而为,毫无装饰之意,颇显天然之气。因文出自其心里,手写起来就有激情;将情感融入书写之中,书作才特有底气,别有韵味,表现出文的含义。

书后小记随性而写,有感而发,不管长短深浅,平实之言将情理蕴含其中,让人回想。就连落款也有味:“癸巳春日艳阳高照之时,白渺伴花香而书”(《空中小木屋》);“癸巳腊月午后,白渺立风中,看枯藤,思夏瓜而书”(《种瓜小记》)。款虽短,但风趣,仿佛看见书者写完后那副孩子样调皮或大人样沉稳的样子。

折扇沈复《闲情记趣》右侧两只好玩的蝈蝈,也出自白渺之手,可谓增色添彩,饶有趣味。书画合一,是白渺想展现的作品形式。书法表现形式是白渺所注重的,记得白渺的《龙游天下》,黑底映衬四个白字,清新古朴、别致有趣,含碑碣之浑厚,“天下”二字笔法自然,还显得有点老到。她先用矾水在纸上写好字,再在写过字的地方抹上墨,这种传统方法带给其创作的灵感和乐趣。初看这幅作品,好像信手写来,实则匠心巧用,从整体布局到一笔一画,以及泼墨的形状和位置都默记于心,使白字黑底融为一体,给人天然浑成清新之感。

“清”,贯穿于白渺书法,白渺在书作中对“清”进行了解读,虽稚嫩、浅显,但独到、真诚。然而,白渺书法用一个“清”字怎能概括得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笔法一等奖书法
品读
2020年书画临摹获奖作品选登
论笔法势的作用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诗书画苑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左传》笔法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