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

2014-05-22范富有杨勇卢中道孙宜保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患肢抗凝骨科

范富有 杨勇 卢中道 孙宜保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

范富有 杨勇 卢中道 孙宜保

目的 探讨提高下肢深静脉形成疗效治疗方法。方法 运用活血祛瘀汤、理疗、中药熏洗,配合抗凝综合疗法,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2例。结果 治愈26例( 61.90%), 显效13例(30.90%),进步1例(2.38%), 无效2例(4.29%), 其中并发肺栓塞1例(2.38%) , 总有效率为95.24%。结论 活血祛瘀汤、理疗、中药熏洗、抗凝综合疗法, 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深静脉血栓形成;骨科术后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 静脉腔阻塞, 导致静脉回流障。如不治疗, 将会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 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骨科手术后,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 因伤肢疼痛, 活动减少, 静脉回流速度减慢, 所以更容易出现静脉血淤滞, 引起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脱落阻塞肺部血管引起肺栓塞, 危机患者生命。郑州市骨科医院微创脊柱科自2001年1月~2010年12月骨科手术后共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2例, 经口服“活血祛瘀汤”(本院制剂)、局部理疗、中药熏洗、结合抗凝、溶栓等治疗, 取得良好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7例, 女25例。年龄30~85岁, 平均66岁。其中股骨干骨折6例, 全髋置换术者19例, 腰椎管狭窄症3例, 腰椎滑脱症4例, 胸腰椎肿瘤行病灶清除内固定术者2例, 骨盆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6例。同侧股骨、胫腓骨骨折术后2例;42例患者左侧下肢者38例, 右侧下肢者4例。静脉血栓出现时间为术后5~15 d。

1.2 临床诊断 患者下肢出现肿胀、疼痛。检查:髂窝、股三角区有疼痛和压痛, 浅静脉扩张, 患肢皮温及体温升高。小腿部剧痛, 不能着地平踩。超声多普勒检:静脉期内强回声、静脉不能压缩、或无血流、管腔扩张、血流缓慢。化验室检查:D-二聚体均>500单位, 最高达6000单位。

1.3 治疗方法 确诊后患肢制动并抬高患肢, 口服本院制剂“活血祛瘀汤”, 100 ml, 每次100 ml, 3次/d。应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进行患肢中药熏洗, 方法是将独活寄生汤煎煮制成汤剂, 先以热气熏蒸患处, 待水温适度时用药水浸洗患肢, 1次/d, 每次15~20 min, 适度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等。同时给与抗凝治疗。抗凝: 低分子肝素钙500 IU, 每12 h 1次脐周皮下注射14 d,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 口服, 1次/d, 丹参川芎注射液10 ml针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250 ml 静脉滴注,日1次。治疗14 d。治疗期间注意监测BP等生命体征和凝血指标。2周穿弹力袜下床适度活动。改口服华发林维持量2.5 mg 1次/d, 服2个月。

1.4 疗效标准 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制定的标准。治愈: 站立20~30 min, 行走1500 m, 无明显肿胀疼痛、沉重感、压痛, 大腿中段小腿中段比健侧周径差< 2 cm; 显效: 站立15~20 min, 行走1000 m后,肿胀比治疗前明显好转, 下肢浮肿明显减轻, 平面周长同健侧比≤3 cm; 进步: 站立10 min以内, 行走500 m, 疼痛肿胀比治疗前有所改善, 下肢浮肿减轻, 平面周长同健侧比较治疗前有好转; 无效: 治疗后症状与体征无改善或患肢水肿加重并发肺水肿[1]。

2 结果

本组患者症状3 d内患者自感患肢疼痛症状减轻, 5 d后肿胀开始消退, 全部病例随访1~8个月, 通过观察站立、行走、疼痛及患肢肿胀情况进行疗效评定。治疗前后总疗效评价共42例患者42条肢体中, 治愈26例( 61.90%), 显效13例(30.90%),进步1例(2.38%), 无效2例(4.29%), 其中并发肺栓塞1例(2.38%), 总有效率为95.24%。

3 讨论

外伤骨折术后, 患肢骨折处出血、疼痛刺激等致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骨折及创伤造成局部静脉血管内皮及功能损害, 致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释放, 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导致血小板聚集、粘附易形成血栓。久病卧床、术后患肢制动造成静脉血流缓慢。这三种因素同时存在, 此时因静脉血流缓慢, 在静脉瓣周围形成涡流, 瓣膜缺氧引起白细胞粘附,促成血栓形成。骨科或其它手术后, 尽早恢复肢体活动及加强功能锻炼, 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的意义[2,3]。

中医认为:患者术后卧床制动, 机体自主活动较少。致使血流缓慢, 脉络阻塞不通, 营血回流受阻, 水津外溢, 聚而为湿。此病祖国医学将其归为:“股肿”、“脉痹”、“血瘀证”、“肿胀” 等范畴[4], 骨科术后静脉血栓的形成, 证属:血瘀气滞。故本病的防治方法:应用活血化瘀药物, 同时应用活血通络药物“独活寄生汤”熏洗、热敷, 配合理疗等中医综合治疗, 可促进患肢局部的静脉血管扩张, 血液回流, 改善微循环, 促进栓子的分解、吸收, 达到消除肢体肿胀, 缓解疼痛的目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既起到了抗血小板聚集,溶解血栓的作用, 又能很好地扩张血管、改善了血液循环;避免了应用尿激酶、肝素等溶栓、抗凝药物的毒副作用, 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 临床常用抗凝、调脂方法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MilitaCrisby发现他汀类药物主要对斑块的稳定机制产生影响, 拜阿司匹林具有抗凝血、抗炎血管保护作用, 但治疗周期长, 加用活血祛瘀汤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术后卧床的患者, 应定期进行D-二聚体检查, 出现异常增高应警惕患肢是否有静脉血栓形成。及时进行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 进行明确诊断。由于本病痛、肿等症状,常被骨折术后反应所掩盖, 导致被临床医师忽略, 容易延误诊治。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下肢是否有肿胀、疼痛等症状,患者自述患肢疼痛且肿胀时, 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治疗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未采用溶栓治疗, 而是采用中医活血祛瘀、理疗、全身抗凝及适当的功能锻炼, 减少了溶栓的毒副作用,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秦有,麦秀钧,陈经宝,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68 例疗效观察.四川中医, 2008,26(8):100-101.

[2] 万广珍,周生艳.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得预防.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6,8(17):106.

[3] 陈跃平,黄有荣,苏波,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得预防.医学文选, 2006,25(4):659-660.

[4] 李敏,梅凌.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28例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27(6):389.

450052 郑州市骨科医院微创脊柱科

猜你喜欢

患肢抗凝骨科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Mutually Beneficial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