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调与低调:慈善领跑者陈光标的AB面

2014-05-19余玮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4年3期
关键词:光标高调慈善

余玮

陈光标又成了新闻人物:2014年1月3日,陈光标在《环球时报》发表文章称,愿倾尽家产收购《纽约时报》;2013年12月26日,陈光标用16吨重的人民币百元钞共约15亿元堆成墙助推经济大普查。这位最具号召力的中国慈善家在做慈善时毫不犹豫、慷慨解囊,而在生活中对自己却极为低调、极其简朴。他的高调与低调体现的是一种无私、博大的价值观,影响着几代中国人。

作为商人,陈光标无疑是成功的典范。但陈光标真正引起人们关注的,并不是他颇具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而是他常年坚持的慈善之路。他高调、张扬地做慈善,以最特别的方式刺激着人们的眼球。而生活中他的低调、简朴,却几乎不为人知。

得到与回报

2009年3月,陈光标以全国政协特邀委员的身份出席了全国两会。他向会议提交提案,呼吁向富人征收遗产税,至少应为60%。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放言:“我捐得越多,得到的东西越多。我回报社会,也看到了社会对我的无形回报。我认为富人更应该回报社会,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2010年3月两会期间,陈光标提出中国企业家应重读马克思《资本论》、代表委员应公布自己的成绩单、富二代要富品德等建议,引发媒体热议。会场外,“耗资20万元在《人民日报》陈列慈善成绩单”的新闻让陈光标备受瞩目。很多人认为,陈光标这是在高调炫善。

陈光标表示,慈善事业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作为全国道德模范,有责任告诉大家这一年自己都做了什么,那些公布出来的慈善活动经得起查验。更重要的是,他想通过这件事呼吁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都来亮亮自己的成绩单,接受人民的监督。他说:“这不仅是对人民的汇报,更是对自己的鞭策和激励。”

有人说陈光标做慈善上了瘾。确实如此,2003年,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成立后,在短短4年时间内,他就先后捐资1.96亿元,捐物价值6700多万元。2008年,陈光标以1.81亿元的年度捐款被评选为当年的“中国首善”。2009年,陈光标的公司利润是4.1亿元,他捐出3.13亿元。截至2013年年底,他已累计捐出善款20余亿元,直接受助人口达百万之余。

对于自己捐出的每一笔钱,陈光标都会记录在案,保留相关票据、凭证。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在行善时总喜欢低调一些,不喜欢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但是,陈光标不仅在持续不断地做慈善之事,而且常常以高调的姿态表现行善的热情与积极。面对非议,陈光标直言反击:“你说我沽名钓誉也好,贪图名誉也罢,我都认了。我从来不在乎人家说我什么,我认为我做得对,我就要做。我就要高调做善事。如果你不服你来做,你来和我争‘中国首善这个称号。”他还说:“其实,在背后默默捐钱的大有人在。但是,我做慈善非常高调——我希望大家知道,做得好了希望大家鼓掌,目的就是带动大家来关爱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光环与困惑

陈光标将慈善当成终生事业全身心付出,慈善也给他带来了无数荣誉: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十大慈善家、中华慈善人物、全球100位华商品牌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红十字勋章获得者……

做慈善免不了纷纷扰扰的烦恼,陈光标也不例外。不过,他的烦恼是嫌自己赚的钱少,帮不了更多的人。他说:“有困难的人很多,每一分钱都要捐用在刀刃上。”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主动找他要求捐助的人也越来越多,平均每天他都收到数百封求助信。陈光标坦言自己曾受过骗,如今学聪明了,会对求助者进行甄别。他说,自己捐赠的对象主要定向在基础教育、孤残儿童、老少边穷和突发灾难四个方面。

如今的陈光标回到家乡并没有衣锦还乡的感觉,他曾经帮助过的同乡总会避开他,就连他仍住在村里的父母生病,村里人都很少探望。村民们觉得陈光标的钱赚得容易,说不定是非法得来的,他帮助村里是理所应当。其实,陈光标有着深厚的家乡情结,他说:“我是吃淮河水长大的,正是有了家乡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才有了我今天的成就。回报家乡、回报社会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此,我坚定不移并将坚持不懈。我捐款捐物的目的,就是想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为家乡的发展作点儿贡献。”

身为“中国首善”,陈光标的光环很多,争议也不少,他承认自己也有压力:“只要我一出门,就能感觉到来自东西南北的4个探头在对着我看。有时,我也很累很烦。但我马上就会想起那些我帮助过的大学生,想起他们拿到大学通知书时的喜悦之情,想起全国各地人们送来的锦旗与感谢信,就会觉得很感动。我之所以高调‘作秀,是因为我想带动更多的富人不要做‘守财奴。我觉得如果全国人民都来高调作这个‘秀,那我们的国家会更美好。”

裸捐与财富

2010年9月,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准备在北京举办一场慈善晚宴。行前,盖茨和巴菲特向中国的50位企业家发出邀请信,陈光标是其中一位。

9月5日凌晨1点多,陈光标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他索性到书房把自己酝酿已久的一个想法写在一封信里。在信中,他承诺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这封信是陈光标对盖茨和巴菲特邀请他参加慈善晚宴的一个正式回应。

9月29日,陈光标出席盖茨和巴菲特的慈善晚宴。曾有“好事者”粗略地估算了一下陈光标的“见面礼”——固定资产和现金合计约50多亿元人民币。

谈起宣布“裸捐”,陈光标表示,他曾决定身后捐出全部财产的95%,留一点儿给亲人。但后来他想想,留着5%干什么呢,干脆一起捐了算了。捐出全部遗产后,子女会不会有意见?亲朋又会怎么想?陈光标表示,他的妻子从没因为捐赠的事与他吵过一次架、拌过一次嘴,孩子只要继承“靠双手吃饭”的精神,未来的人生路上肯定没问题,家里的老人也觉得这样做有意义。“父母给我留下的是吃苦吃亏的精神,这种精神财富帮助了我的一生。”

陈光标说:“财富如水,应该学会分享。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正是这样的理念支持着他一路走来,并将坚持走下去。

心酸与快乐

陈光标选择做慈善并非偶然,从小他就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尽管家里生活条件很艰苦,但父母总是乐善好施。如今的他依然记得,小时候,每当有要饭的在吃饭时间路过家门口,父母就会叫他们到家里同桌吃饭;大雨来了要收麦子,他和弟弟妹妹在场上抢粮食,母亲却跑到别人家帮助抢收粮食。这些事情,对陈光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陈光标出生于安徽五河,长于江苏泗洪。泗洪县天岗湖乡,是一个曾经以“穷困”闻名的地方。陈光标原本排行老三。他两岁那年,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因为家庭极度贫困先后饿死。这给童年的陈光标带来了对饥饿的恐惧记忆。这种恐惧的记忆,唤起了陈光标“靠自己改变命运、一定要脱贫致富”的想法。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0岁的时候,陈光标就开始了对创业致富的探索。陈光标得到的第一桶金和做的第一次慈善都是在这一年。那时,正在上小学的他利用中午放学时间,用两只小木桶从二三十米深的井中打水,再用小扁担挑到离家1公里的集镇上叫卖。“家里穷嘛,交不起学费,我只得挑水到镇上卖,一个暑假挣了4元多钱。”回想起往事,陈光标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年9月1日开学后,陈光标用自己卖水的钱交了学费。交完学费刚刚回到家,母亲跟他说隔壁家的薛刚正在哭,因为没有钱上学。陈光标二话没说,就用剩下的钱帮助薛刚交了学费。这是陈光标第一次用自己赚的钱帮助别人。也正是这次偶然的“善行”实践,开启了他日后的“行善”之门。

陈光标上小学时的老师王乃勇对陈光标如此评价说:“陈光标从小略显顽皮,但做事优于同龄学生,敢为人先,不同于别的孩子,思维超前。他是一个秉性好、与人为善、脾气好的人。”

“我这辈子拿了很多证书,第一本证书不是小学毕业证书,而是看不见的、无形的做人的结业证书。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陈光标就是这样一个坚持做好事、做善事的人。或许这是因为他的善心是从小就融入其血液中,他的大爱精神是自幼就铸成的。

慷慨与抠门

陈光标对慈善事业的大方慷慨,众所周知。却很少人知道,他的亲弟弟陈景标只是一名月工资1500元的保安,妹妹陈春华在一家餐馆里当服务员。

陈光标的弟弟只有小学文化水平,这些年来一直在酒店做勤杂工、保安等工作;妹妹也只有初中文化,一直在自谋职业。作为亿万富豪,陈光标本可以让弟弟妹妹过得更好,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说:“虽然我是他们的哥哥,但我没有义务给他们财富。我也曾安排他们到我的公司工作,但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适合。他们应该靠勤劳的双手去找工作、去生活。我不希望他们成为不劳而获者。”

陈光标对待弟弟妹妹显得很严苛,没有让他们养尊处优,而是让他们自食其力。对他们的孩子,陈光标则慷慨解囊,把他们孩子的学费、医药费以及平时的零花钱都包揽下来了。陈光标深有感触地说:“我的弟弟妹妹被生活的磨难耽误了前程,他们的孩子,我一定要扶持好,让他们读好书,将来有所作为。他们才是弟弟妹妹未来的希望。我帮助他们的孩子,就是帮助他们未来的生活。再苦不能苦着孩子!”

陈光标发达了,他的父母也过上了好日子。不过,老两口还是过不惯城里人的生活,依然住在农村老家。在那里,他们才觉得亲切、自在。了解了父母的心思,陈光标在老家为父母新盖了一栋宽敞房子,让父母颐养天年。但一辈子勤劳惯了的老两口怎么也闲不下来,还是坚持每天到自家的几亩地里拨弄一番,享受栽种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每年暑假时,陈光标会带着儿子回老家去体验农村生活。

做慈善高调的陈光标为人则极为低调。他率性、坦然、谦虚、平和,没有架子,反对伪装,生活上不与人攀比,追求一种洒脱的态度、超然的心境、博大的胸怀。陈光标对别人慷慨解囊,但他自己的生活却过得很简单。他说:“我从没去过KTV或桑拿等娱乐场所,平时既不抽烟也不喝酒。你看我穿的衣服,都是从夫子庙大市场花几十元买布自己做的,穿的鞋也是几十元一双的。”他的手机也用了多年没有换。

陈光标吃饭标准很低,一般都是在员工食堂用餐。如果太忙,他就叫厨师将员工餐热一下或下碗面条将就一顿。有人问陈光标:“你对自己很抠,怎么舍得把大把大把的钱撒出去?”陈光标这样回答:“我也重利,并且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是我行善的基础。但我一直都在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当我老去的时候,我可以拍着胸脯对孙子说,‘你爷爷这辈子只做好事,没做过一件坏事。”

对得来的荣誉,陈光标毫不讳言地说:“我喜欢荣誉。我希望中国的历史与人民能记住我这个人,就像记住雷锋一样。”与利相比,他更看重自己的名。

荣誉与追求

童年时的饥饿和贫困,使得陈光标在自己有了财富和能力之后,更愿意去帮助别人;而从小养成的对荣誉感的追求,也成了他不断投入慈善事业的动力。

陈光标说:“我今天做慈善,希望明天全世界就知道!”然而,在2005年之前,他却在默默行善。一次回老家,父亲把他叫到屋里,父子之间有了难得的一次谈话。

“你捐赠的目的是什么?”

“帮助别人!”

“帮助的目的是什么?”

“希望更多的人好起来。”

“你一个人能改变全局吗?”

“不能,但总会帮到一些人。”

“与其你一个人默默地行善,何不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和影响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最后,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讲:“光标,你赚钱了,就要像小时候唱的《学习雷锋好榜样》一样,做一个榜样人物,赚了钱以后要帮助更多的人。”

这时,陈光标领悟到:一个人的能力再大,所做的事情再多,也只不过是海洋里的一颗小水滴。应该将自己做的事情告诉大家,让更多的企业家一起来行善。只有这样,借助更多企业家的力量,才能解决更多社会问题。

2005年以后,陈光标做慈善开始变得高调起来。每次做慈善捐助,他都要邀请媒体、政府官员参加,自己频频在镁光灯下露脸。每当有捐建项目建成后剪彩,他必亲自出席,并要求媒体将全程记录下来,尽早播出,以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他就是要让大家知道:陈光标又做好事了。

在高调慈善中,陈光标从点滴中发现了自己的号召力。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在成都街上,他被一位中年妇女认出来。那位中年妇女对他说:“标哥,看您给灾区做那么多事情,我们本来准备只捐款1万元,后来全家商量了一下,捐了20万元。”事实上,汶川大地震后,至少有上百位企业家发出过颇为雷同的感慨:“标哥啊,你在前面冲锋,我们不捐也不行啊!”这以后,陈光标多了一个外号——“标哥”。

这位慈善狂人不仅把慈善当成一生的事业,而且改变着国人对于慈善的观念,以高调的姿态在慈善的路上昂首阔步前行。陈光标无法复制,社会不能也不会要求每位企业家、每位富人都像陈光标一样。但陈光标无疑是一个慈善符号,从他的身上,人们可以看到什么是慈善、什么是慈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光标是可以复制的,因为他值得每个人学习。

陈光标说,他现在每天都在研究,怎么让富人自愿自觉地把钱从口袋里掏出来回报社会。他认为如何改变富人对人生和财富观、价值观的认识,让他们自觉地捐,这才是最重要的。他强调:“我认为慈善是没有门槛的。比如,我今天捐了10亿元,其实,这和老百姓捐10元钱是一样的。捐献的理念最重要,那是人的价值观和财富观。”

“大厦千间,夜眠七尺;饮水江河,不过满腹。”一个人不能成为财富的奴隶,而应当是财富与人分享的善德公民。在慈善领域,陈光标不仅是一名实践者,更是中国慈善事业的一面旗帜,他的每一次慈善行动都极具社会影响力。

一位领导曾经感慨万千地对陈光标说:“你这几年为中国慈善事业奔走呐喊,无形中唤醒了很多有良知的人共同加入和谐家园的建设中来,这比捐1000亿都重要,因为这将会影响几代人。”不少高校的大学生在聆听了陈光标艰苦创业与执着做慈善的演讲后,感动不已,创业激情燃烧,表示要像陈光标当年摆地摊创业那样去奋斗。

陈光标说:“证明我是好人,我就很欣慰了。一个人活在世上,能影响更多的人幸福和快乐,我认为这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而今,他已经完成了从“中国首善”到“最具号召力中国慈善家”的跨越。什么叫真正的慈善?陈光标认为那就是发自内心地帮助别人同时使自己快乐的事业。

“以人为本,祖国至上;富而有德,德富财茂;帮助别人,快乐自己。”陈光标的名片背后写有这么一段话。或许,这就是他的治企宝典,也是他的人生理念。

他的梦想就是做一位新时代慈善的领跑者。他的梦已实现。他的梦正在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光标高调慈善
画与理
慈善义卖
上期主题高调获奖作品
过大寿,不高调也能有格调
陈光标 癫狂自有逻辑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Mac OS X系统中Delete删除键的5种用法
Mac OS X系统中Delete删除键的5种用法
农一网:高调上线,低调地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