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世发:到信阳建电网

2014-05-16

河南电力 2014年7期
关键词:投运信阳变电站

林 平

认识左世发,应该追溯到20多年前。那时,我从事输电线路工程设计工作,左世发是新调入信阳地区电业局(信阳供电公司前身)的副局长,主管基建工作,电网建设自然首当其冲。听人说他是从信阳地区水利局调来的,至于他从“水”到“电”的缘由,不得而知。

20多年后的今天,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我学的是发配电专业。”左世发对我说。他的另一句话则颇让人意外,“我是从国家水电部十一工程局调到信阳的。”

“为什么会来信阳?”我不解地问。

“信阳离老家近啊。”左世发说,他老家在湖北广水,北接信阳。早年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当时的国家水利电力部十一局工作。妻子是广水人,后随岳父转业到信阳。当时,左世发有两个选择,要么把妻子调至电力部十一局所在地的三门峡,要么他调到信阳工作。他选择了后者。

1977年,左世发调到信阳地区水利局工作,与他所学的专业毫不搭界,直到1985年调入信阳平桥电厂任党委书记,才算回归“电”上。1990年,他调入信阳地区电业局,先后任副总工程师、副局长,从此与电网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武汉上大学和在水电部十一局工作期间,用电都很正常;来信阳后,虽然也能用上电,但经常停电,让人很不适应。”左世发说,1977年他来信阳时,虽然在水利部门工作,却十分关注电力事业发展。当时,信阳地区正在建设35千伏电网,以平桥电厂为主电源,用35千伏线路辐射到全区各县,到1978年,35千伏电网才有了雏形,十分薄弱。

对于在大学里学习发配电专业的左世发来说,到电厂工作是正途。几年后,他的愿望得以实现。

“信阳电网发展缓慢,1990年才建成两座220千伏变电站,基本形成220千伏主网架。当时最重要的工作是保证京广电铁牵引站如期建成投运。”左世发回忆说,1990年他任信阳地区电业局主管基建的副总工程师时,正赶上京广电气化铁路建设异常紧张的时期。该项工程需要在信阳建设两座110千伏牵引变电站,一座位于淮河北岸的明港镇,一座处于大别山腹地的李家寨,要求1991年投运。

110千伏明港牵引站的建成投运是在1991年冬天。左世发清晰地记得,当时正大雪飞扬,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他组织技术人员投入到紧张的试运各项准备中,夜以继日,吃完晚饭已是翌日凌晨3点钟。“我坐在屋子里都冻得直跺脚,干活的工人却毫无怨言。”左世发感慨道。功夫不负有心人,该站最终一次试运成功。

最艰难的是为110千伏李家寨牵引站供电的110千伏信李线路选线及施工。这条线路大部分处于大别山中,基本建成时正值1991年隆冬,左世发带领基建和设计人员深入山中检查验收,处理缺陷,前后不下5次。

“从柳林到毛狗冲,都是徒步跋涉。上山时一身汗,热得解开棉衣,一到山顶,寒风一吹,又浑身哆嗦。这还不算什么,最难的是吃饭。中午自带干粮。”左世发说。

2.新县110千伏变电站。 林平/摄

3.新县110千伏变电站站址原貌。 林平/摄

对此,我深有体会。当时,我作为设计人员,参与了那条线路的选线及设计工作。山中林木茂盛,很难见到人家。每次进山,我们都随身携带干粮,徒步登山,钻山林,翻山岭,常常是过了中午,饥肠辘辘了大半天,才寻得一户人家,请人家烧一锅开水,就着开水和榨菜,啃硬邦邦的馒头。

也许就是在那个工程的野外现场,我第一次认识了左世发吧?时隔20多年,已经记不清了。无论如何,我们都是那个工程的亲历者,品尝了电网建设的艰辛,也分享了工程投运的喜悦。

随后,220千伏潢川变电站及110千伏明港变电站相继扩建,又在信阳市区相继建成宝石桥、曾家园、侯家湾等110千伏变电站及220千伏沙港变电站,左世发都是工程的主要负责人,既要操心施工工艺,又要操心设备到货情况,事务庞杂,劳心费力。当时,宝石桥变电站的主变到货困难,左世发亲自跑江苏常州变压器厂催货,保证了该站如期竣工投运。

左世发印象最深的,是220千伏沙港输变电工程的施工建设。沙港站位于信阳市区西北部,投资超过1亿元,是当时信阳地区一次性投资最大的电网工程,建成投运后可极大地缓解市区电力供应紧张形势。但该工程线路大部分处于市区,拆迁工作异常繁重。左世发一边向老百姓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协调工作,一边争取政府支持,才确保了工程建设如期推进。

沙港站建成投运后,左世发已临近退二线了,极少去站里,直到十多年后我采写这篇稿子过程中,他才故地重游。说起站内设备,他竟清晰地记得什么设备出自什么厂家,如数家珍,甚至连某个开关是某个厂家的第一批产品都脱口而出,令人惊诧。

“那个时候,信阳农村电网异常薄弱,停电现象很頻繁。1998年农网改造展开,国家投资加大,农网建设很快跃上一个新台阶。”左世发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信阳全市的供电量只有10亿千瓦时,2013年达到近90亿千瓦时,高速发展的电网功不可没。

2001年5月,左世发退居二线,同年10月开始负责信阳电网建设监理工作,依然奋战在电网建设一线。

“从监理的角度,可以看到电网建设的日新月异。每年开工建设的电网工程数量在逐年上升,工程建设进度加快,设备和工艺质量显著提高,极大地促进了信阳电网的发展。”左世发说,近13年来,仅他负责监理的新建和扩建的110千伏变电站就有30多座,35千伏变电站就更多了。

今年之前,信阳只有1座500千伏变电站,受电断面有限,过去几年,每年冬夏用电高峰时期,信阳地区供电形势都异常严峻,供电缺口最高达40万千瓦,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也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6月份,投资6.7亿元的500千伏信阳东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变电容量200万千伏安,极大地改善了信阳地区缺电的局面。

《信阳供电区“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信阳电网建设投资将达到60亿元,实现“1230”工程(新建1座500千伏变电站,形成2个电源支撑,西部、中部、东部形成3个220千伏环网,消除220千伏变电站空白县区),实现供电能力翻一番。仅2014年,信阳电网投资就达14.6亿元,电网建设高速推进。

“作为一位老电业建设者,我感到很欣慰!”左世发感慨道。

猜你喜欢

投运信阳变电站
宁夏首个“零碳”供电所建成投运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关于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探讨
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信阳茶魂
变压器投运与维护技术探究
220kV户外变电站接地网的实用设计
变电站,城市中“无害”的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