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果树股份合作社成立的前前后后

2014-05-15吕斌孙国权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玉田入社永春

吕斌 孙国权

一条4米多宽的水泥路将大梁沟的各户串起来。记者沿着这条水泥路走进大梁沟村口,两排整齐的房子前挂着“大小梁沟蒙古野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铜牌。

八九位农民迎出来,领头的叫刘玉田。屋里的桌子上摆着两盘通红的123苹果,烧得通红的炉火立刻赶走了记者身上的寒气。大家炕上地下围坐一起,聊起了股份制合作社成立前前后后的故事。

村民们后悔当初没入社

刘玉田是东方红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这个合作社的董事长,他说:“通过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我们感到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在于走合作社之路……”

记者正惊诧于这位刘书记的出语不凡,镇党委书记刘海峰介绍说,刘书记是镇司法所去年退休的干部,去年换届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刘玉田接着说,2010年海峰书记带领我们参观了林西七合堂合作社,回来也成立了合作社,却没真正运转。2013年夏天,海峰书记又催我们再去七合堂看看。一看才知道,这3年,七合堂合作社运转得相当好,人均收入过万,小楼也起来了,集体经济年均增收70万元。

刘玉田说话的表情有羡慕、有后悔,旁边听着的农民也露出后悔的表情,后悔当初没按照七合堂村的办法做。大梁沟处于两山夹一沟,山坡上种满了苹果和沙果等果树,与林西县七合堂村的情况基本相似。七合堂村能搞成功,大梁沟村也应该能行。

全组共2500亩果树,是退耕还林时栽的。今年71岁的李斌是原村党支部书记,他指着身边的韩文清说:“当年我们老哥俩搭伙干,种下这片果林没少费劲。”

但是,村里人并没将123苹果作为经济树种来经营,秋天水果熟了,很少销售到市场,正如五组的崔景忠说的:“我家的8亩果树从来没卖过钱。秋天果下来,东家一兜西家一筐就分光了。五队百分之八九十的户基本不挣钱,不挣钱也就没人好好经营,林里的草比我还高呢。”也有三五家果树大户有收益,如五组的翟春成有70亩果树,他不但每年往外销苹果,还当了水果销售经纪人。有收益的果树大户就不愿入社。胡永春家有70亩果树地,他不愿意入社。他态度坚决地说:“我这些果树地,有的是用好地换次地归拢到一块的, 又上了水、电,建了果窖。自己经营一年收入二三万呢,这样挺好的,干嘛入社呀。”李汉成家有3亩果树,都是新栽的树。他的心思不一样,说:“入了社可省心了,每年一亩保底还能收入400元。”

形成共识拧成一股劲

刘玉田和村干部们调查发现,赞同成立合作社的人多,反对的都是水果大户。村委会决定:所有果树地不论盛果期还是新栽果树,一律以每亩保底400元收入。现在看不均衡,长远看则是均衡的。如果现在以质论价,将来的麻烦事儿就太多,很难操作。

对于反对者,村委会组成工作组,反复动员劝说。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有针对性地说服动员,终于使大家达成共识,全部入社。

全组249户,小组以每亩保底400元的价格入社,2500亩果树每亩果树一个股,按股份分红,聘请苏州农村经济问题专家卢水生教授当义务顾问,并帮助起草了股份制合作社章程,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理事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

合作管理效益明显

合作社成立后,积极进行果树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建起了管护组织,确保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刘玉田说,以合作社的名义进行了项目建设,向上级争取300万元,修了通往项目区的6.2公里水泥路,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40万元,修建了两个果储窖。旗里还给了20万元帮助合作社发展。有了合作社,上级给我们支持的力度也大了。

果窖里,18万斤水果码放整齐。刘书记说:我们听取了专家意见,将水果储藏起来,到春节前出手,可以增值。预计能卖到140万元,不但增收,还会有盈利给村民分红。

当初不愿意入社的胡永春说:“70亩林地入社后收入2.8万元,我们两个人打工又赚了3万元。如果再分红,肯定能达到6万元。收入是过去的两倍。”

胡永春开心地笑了,满屋子的人都笑了。

(作者单位: 赤峰日报社)

(本栏编辑/周居霞)

猜你喜欢

玉田入社永春
浅论九三学社组织开展入社谈话的方法
从太空俯瞰地球
永春雪山岩
The Research of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永春“逐火把”激情上演
通往宗教人的神圣死亡路
——浅评《入社礼的仪式与象征:关于生与再生的秘仪》
济源钢铁嬗变之道——探寻河南省人大代表李玉田的治企哲学
玉田
——我美丽的家园
恒天然(玉田)牧场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