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跻身世界最大研发投资国之后

2014-05-14孙玉涛曹聪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46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经合组织

孙玉涛 曹聪

11月12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两年一度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展望(2014)》报告,该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研发投资国。

2012年,中国研发强度(即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超过了欧洲。假如中国国内研发经费总支出超过美国,这将成为其迈向创新型国家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995年以来,中国研发支出迅速增长。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立了在2020年前将研发强度提升至2.5%的目标。中国增加研发支出的承诺,将有助于进一步转变其经济结构——即使近期出现的经济放缓可能会推迟其研发支出超过美国的时间。

事实上,在研发经费数据的覆盖范围与质量方面,中国与美国及经合组织成员国之间都还存在差异,尽管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进行学习。举例来说,美国研发经费排除了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与科研相关的基本设施建设支出,而基本设施建设支出在中国研发经费中占据很大比例;中国的基础研究支出排除了大部分人员经费支出,而美国的研发支出数据包括这方面的支出。

研发支出数据的质量同样存在差异。在美国,联邦政府研发经费支出数据不仅可以从美国政府管理与预算局获取,还可以从各类经费管理机构,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能源部、国防部、国家科学基金会等获得。而我们的研究显示,中国根本没有相关的统计,我们仅能从研发资金的执行机构中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收集数据,并研判哪些属于政府的研发支出,而这样的数据有时只是大概的估计。因此,中美数据的简单比较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其次,中国研发支出数据可能被高估。经合组织的预测依据是购买力平价法,即基于中国货币在国内的购买力。而实际上,中国大多数科研设备、化学试剂、基础数据等均购自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的数据统计系统仍处于发展之中,因为中国经济还未达到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成熟水平。长期以来,中国官方数据的可信度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话题,而讨论的主题常常和经济数据特别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有关。

其实,研发经费支出数据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研究表明,有些中国企业通过夸大研发经费支出以达到高技术企业或创新型企业的“官方”标准;地方政府也会夸大研发经费支出以满足中央政府的增长目标,并在城市与省份之间的竞争中胜出;国有企业或地方政府的领导者为了获得更好的评估业绩或是为了职位晋升,同样存在夸大研发支出的可能。

实际上,即使2020年中国的研发支出在统计数据上超过美国,这也只能说明两国间的研发支出差距缩小了,并不意味着两国之间的技术差距减少。技术进步是一个渐进且长期的知识积累过程,持续的努力是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虽然中国2013年的研发强度达到了2.08%,但美国早在1957年就已达到2.15%的水平。自那以后,美国一直保持着全球研发支出领导者的位置。

世界级的研发支出并不能确保世界级的产出,而且中国的研发资金并非全部用于研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的《中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03年,中国仅约40%的研发项目预算用于项目研究本身。在中国当前的绩效评估体系中,科学家们都想要早日做出研究成果并且快速获得收益。研究资金的误用与滥用现象十分普遍。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启动了16个重大科技专项,涵盖战略技术领域的信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资源与卫生项目以及军民两用、国防技术项目。中国政府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

然而,与其他已经制度化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预算体制不同,负责这类新型重大专项的官员手中拥有更大的权力来决定资金的流向。一些重大专项拨款的过程较为仓促,甚至被滥用。例如,近期的调查揭露了三位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的陈英旭、中国农业大学的李宁与北京邮电大学的宋茂强贪污公款的行为。

由此可见,中国也许会在未来几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研发经费支出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研发能力与创新水平将超过美国。研发支出数据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同样值得关注。中国不仅需要增加研发投入,还需要通过有效及高效地利用新增经费大力提升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经合组织
地方高校经费支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经费支出管理问题剖析
论采油企业经费支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外媒称经合组织闹分裂或因中国
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会计核算分析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