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计量单位教学的有效性

2014-05-14戴光照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4年2期
关键词:参照物计量单位表象

戴光照

【摘 要】小学数学计量单位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建立计量单位正确的表象,表象的参照物,表象深入化,表象生活经验丰富化,学习“空间化”,都能促进小学数学计量单位教学的有效化。

【关键词】计量单位;表象;参照物;“空间化”

量与计量这部分内容在小学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学生对计量单位接触少,生活经验不足,感到难理解,常常只是记住单位名称,背好进率,做对题目。但要按新课标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建立起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面积单位等单位量实际大小的表象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单位表象呢?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正确的表象

表象就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其形象以痕迹的形式在人的头脑中保留下来,说得明白一些就是物体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以后这种事物虽未出现,但在一定条件的刺激下,它的形象仍然会在头脑中再现。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感知的材料越丰富,活动的体验越充分,建立的表象就越清晰、越持久。

计量单位是在一些测量活动中,因为人类生活的需要而建立的统一度量单位,是一个人为规定的事物。计量单位对小学生来讲是非常抽象的,脱离实际的理解和记忆对他们来讲是不切实际,没有作用的。因此如何让这些抽象的计量单位变得形象直观,生动具体,并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是我们要努力的目标。直观教学是让学生建立正确表象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使学生较容易地理解这些计量单位,完成形象到抽象的过渡,并能正确使用这些计量单位。

在给学生建立表象时,通过实物模型准确建立单位表象是基础。如在教学1立方米有多大时,我做了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纸箱,1立方米的空间能钻进多少个人呢?让学生们小组游戏比赛哪一组钻的人多,有的小组人个头小,装了15个,有的小组人个头大,装了10个,孩子们在游戏中用自己做参照物体验了1立方米的大小,巩固了1立方米的表象。

通过这些直观教学,以后看到“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在学生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抽象的概念了,而是和一些现实情境有关,和一些具体事物有联系的具体形象。学生的思维有了表象作依托,就不会再盲然无序、不知所措了。

二、建立表象的参照物

表象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表象不稳定,是变换的,流动的,表象不鲜明,是比较模糊的、暗淡的。当实物离开眼前,脑中的印象会逐渐淡忘,当再忆时因没有参照标准而偏离实际的概念。因此,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还应给学生的计量单位表像建立参照物。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为参照物,如1厘米相当于手指宽,1分米大约是一拃长,1米大约是课桌的长,1秒是嘀嗒一下,或是红绿灯的数字跳动一下,1平方厘米大约是指甲盖的大小,家中的一袋盐是1千克等等。通过测量自己的手指宽度在头脑中建立起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测量不同身高学生的双手侧平举知道大约有1米长,知道1米要比1厘米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单位量1米和1厘米的表象之后,再列举一些熟悉的物体,恰当选择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有了参照物,当学生再忆时就有了凭借,做题时就有了参照。继而可以参照比较,推理估计出其他物体的大小。如:一个鸡蛋是50克,可以推断出人的体重一定不是50克,应该是50千克。知道一袋盐有500克,可以推断出自己的体重一定不是25克,应该是25千克。

三、计量单位的表象要深入化

表象存在于人的脑中,体验积累于人的心里,表象与体验都不能由外界输入,都不能仅靠语言加以描述,只能发生在学生的数学活动中。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容易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面积的概念理解不透,对常用的面积单位没有正确、清晰的表象。如何帮助学生认清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小学生从认识长度到认识面积,在空间观念上是一次飞跃。对于“面”的概念难以理解,但只要让学生摸一摸课本的封面、课桌的面,铅笔盒的面,观察黑板的面、大屏幕的面、教室的地面。学生就能充分感觉到“面”的存在,并发现物体表面是有大小的。在一课时的计量单位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意义还是比较简单的,但当数量有所提升,变成几立方厘米、几立方分米、几立方米的实际意义时,对学生而言就是一次艰难的提升了。我们用头脑中刚刚建立的表象进行估一估的活动,在猜测与验证中修正表象。如在千克单位教学时,准备多种实物如一袋苹果,一袋黄豆,一桶水等等,先让学生拎一拎1千克的盐有多重,再拎一拎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电子称称一称具体有多重,让学生在猜测、验证、交流中不断深化千克的表象。

四、计量单位的生活经验丰富化

计量单位在生活中虽然随处可见,但如果缺少教学,这些单位对学生而言则是抽象的。如自己的身高是1米3,体重32千克,学生虽然知道,但不能表征出具体的形象。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把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并且还要不断地丰富感知,丰富经验。家庭、超市是计量单位的宝库,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较少注意。但学了相应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找一找家中或超市中的计量单位,并与父母进行交流。此外,可让学生课后调查:(1)从家到学校大约要多长时间?(2)你住的房间有多大?(3)学校的占地面积是多少?(4)你家一个月要用水多少立方米?这些活动都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实地调查、查阅资料才能完成,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计量单位的大小。把隐性的生活经验通过实践活动让其显现出来,以丰富学生对计量单位的经验。

五、计量单位的学习要“空间化”

“给学生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空间”,才可能有想像力,才可以进行创造。对于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计量单位,学生非常感兴趣。但在课堂中,学生往往是跟着教学整齐划一地学,个性得不到张扬。如果教师不给学生机会和空间,那么随着课堂的结束,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在学完厘米和米后,我在课上留下十分钟让学生拿着尺子,离开位置,三五成群,找自已感兴趣的物体测一测,量一量。这样一来,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建立了空间的观念,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有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建立深刻的表象,建立典型的参照物,并不断再现,学生才能真正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熟练地运用计量单位。endprint

猜你喜欢

参照物计量单位表象
疯狂的计量单位
疯狂的计量单位
疯狂的计量单位
利用参照物计算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透过表象看公式
计量单位复习三步走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爱是爱的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