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责任扛在肩

2014-05-13

今日农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轮胎绿色企业

一个企业到底能走多远,并不取决于她的起点在哪里。如果这个企业把责任融入自身持续发展的远景目标,并将其视为不懈的追求,那么这个企业将会以其一往无前的勇气和魄力走在同行业的前面,成为一座标杆,成为一种引领。

在广袤的齐鲁大地上,就有这样一家企业。始建于1976年的三角集团,历经38年的创新与发展,从原来只能生产小拖拉机轮胎和农用马车胎的小厂,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供产销研一体化轮胎企业,并在中国轮胎行业及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留下璀璨的足迹:产品从单一到多元、从低端到高端;市场从地方到全国、从本土到全球;企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逐渐成长为国内轮胎行业的领军企业,进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深海”领域。三角集团一直以强大的责任心,肩负起对行业、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走出了一条健康快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行业责任: 撑起创新发展平台 建立优势阵地 众所周知,山东是我国轮胎产业大省,业内素有“中国轮胎看山东”的说法。但多年来,随着山东省内不少中小企业产能无序扩张,市场同质化的恶性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同时,大部分轮胎企业由于缺乏具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只能进入货车、农用车等利润率较低的中低端轮胎消费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三角集团并没有盲目跟风。集团领导认为,企业不能仅看重眼前的利润,要将自身的发展融入行业的发展中,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负责,于是他们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加快科技研发平台建设速度,使一批含金量十足的实验室脱颖而出。

2000年1月,三角集团技术开发中心晋升为国家级技术中心,聚集了由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比利时、罗马尼亚、印度、爱尔兰、韩国、菲律宾等国专家组成的海外专家团。

2011年11月16日,国内轮胎行业最具含金量的科技创新平台——轮胎设计与制造工艺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落户三角,成为应用研究成果产业化的有效渠道、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提升行业创新能力的支撑平台。

该实验室主要任务是充分整合国家、行业科研创新资源,针对我国轮胎行业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攻关解决轮胎行业发展所急需的重大关键和核心技术瓶颈,同时紧跟世界轮胎先进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究,重点围绕轮胎设计、工艺及制造技术、工程化技术开展相关研究,主要包括:轮胎设计技术、工艺创新、配方设计创新、新产品、轮胎关键性能测试手段及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促进我国轮胎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我国轮胎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并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建立轮胎研究开发的综合评价体系,制定相关企业、行业、国家标准;建设轮胎制造工艺技术工程化平台,促进重大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为行业技术创新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和服务;培养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发人才和技术团队等。

2013年6月,山东省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轮胎橡胶新材料及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也落户三角。

除了国内实验室的拔地而起,与此同时,三角海外实验室的建设也同步跟上。

2011年8月19日,三角在美国阿克隆市设立了轮胎行业首个海外科学研发机构(A3T),并与阿克隆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面向全球市场进行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工作并定期开展专家互访交流、培训等。

筑巢引凤才能打造人才高地,高水平的实验室聚集了大批高水平的人才。2013年,三角又新增了一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和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引进博士、硕士专业人才30多名,引进国外技术专家5名,在高性能乘用车胎、商用车胎、巨型工程子午胎等产品领域,加快提高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当一个企业在创新的硬件和软件上都具备高水平时,企业在行业的创新领导性也就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了。

作为我国轮胎行业的领军企业,三角于2010年3月22日联合国内轮胎行业相关企业、高校和设计单位,牵头组建了轮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联盟成立以来,不仅加强了国内轮胎企业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了行业内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的有效整合,还取得了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其中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混胶、智能子午胎等新工艺、新产品5项,成功打破了国际市场的质量、环保、节油等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轮胎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推动行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角不仅重视应用方面的研究,还以长远的眼光在基础理论方面下足功夫。公司以力学、有限元仿真、高性能新材料替代应用及汽车适配性等为重点研究方向,不断提升产品使用性能。在应用有限元技术提高产品设计水平上又有新的进步,三角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限元软件开发设计能力。2013年,公司新增40项国内外专利授权。截至目前,公司共获得28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6项,国际专利24项,居国内同行业之首。 社会责任: 打造绿色经济模式 推动产业升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愈加重视,能耗、资源消耗、排放等因素倒逼轮胎行业开始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橡胶行业提出,要在“十二五”末实现绿色轮胎产业化,达到50%的企业可以生产绿色轮胎,其中50%的企业绿色轮胎产量超过普通子午胎的目标。面对这样的社会责任,三角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摆在重要位置,成为国内轮胎行业中率先实践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企业。

三角致力于构建“绿色产品+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绿色消费”的新型经济模式,大力发展以低油耗、低噪声、高安全性能等为标志的绿色产品,打造轮胎产业新的生产力模式,先后发展了冰雪地轮胎、工程子午胎、工程子午巨胎等等。

一方面三角加快推进生产制造领域信息化、自动化的深度融合,提升生产制造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水平,新生产线的效率较老线提高了20%。三角工业园基本建成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等各环节的数字化制造管控体系,实现生产、检测和物流全过程的信息化集中管理与控制,建成了“绿色智能工厂”。endprint

另一方面,三角产品在节油、湿地抓着和噪声等方面指标达到欧盟新标准,商用车轮胎系列通过了美国环保署SMARTWAY认证,标志着三角轮胎产品在全球绿色轮胎领域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乘用车和商用车系列产品在滚阻、湿滑、噪声等指标达到欧盟标签法要求;噪声测试水平达到欧洲2016年标准。

三角冰雪地胎在芬兰伊瓦洛测试场(北极圈内)经受住严苛的考验,综合性能达到市场先进水平,先后畅销北欧、俄罗斯、日本、北美等国家和地区;超大规格巨胎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并逐步实现批量销售;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圣彼得堡12000千米,使用三角轮胎车辆成功穿越俄罗斯全境……三角凭借高品质的产品和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促进人们生活和消费方式向低碳经济模式的转变,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

不仅如此,三角还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勇气,在过去3年间,三角主动关闭了2条低端生产线550万条产能,在节能降耗方面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民族责任: 推进全球市场战略 实现合作共赢 2009年,美国轮胎特保案可能还让业内不少轮胎企业心有余悸,而这正是我国轮胎行业在国际市场遭遇的尴尬。如何在国际市场上立足、为民族企业争气?三角扛起了这面大旗。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三角以全球化的理念定位公司发展,在“跳出威海看三角,跳出国门看三角”的国际化思路的引导下,着眼全球市场,立足轮胎主业,努力构建全球营销网络,以转型升级推进公司的全球化发展。

全球化是对品牌、管理经验、技术成果等知识资源的重新配置。三角从科研、品牌、销售、生产等多方位大刀阔斧地推行国际化政策,构建辐射全球的研发体系,同时加强国际战略合作,建设可调控的国际市场营销和服务网络体系,实施本地化运作,积极推进产品、技术、资本、人才、运营的国际化。

首先,三角积极调整全球营销和服务模式。2013年持续加深与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充分利用其OE市场合作伙伴的售后服务体系。同时加快新兴市场的开发力度,在俄罗斯、中东非、中南美等市场分别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另一方面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三角在英国、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与合作伙伴合资成立本地化的营销和服务机构,利用本地化人才和网络资源,开发国际区域市场。同时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了上海华太(三角)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组建一支国际化的市场团队,作为公司推进全球市场的前沿阵地,让三角品牌真正走出去。

再者,三角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开展技术研发。其生产的产品达到欧盟新标准,通过美国SMARTWAY认证,全部生产工艺和原材料标准达到欧盟REACH法规要求,产品综合性能达到国际水平。三角还参与国际行业标准制定,代表我国轮胎行业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参与制定了《全球轮胎技术法规》。

纵观三角的发展历程,她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在绿色增长中实现新跨越,实现了企业、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以业界惊叹的“三角速度”及独具特色的“三角模式”,走出了一条超常规、跨越式的技术创新之路,为我国民族工业的振兴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面对未来,三角将,如既往在科技与生产力的转化上实现大踏步的迈进,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打造国内最先进的综合轮胎试验场,加速轮胎新材料应用与配方技术的创新与研发,用全球化的视野、世界级的标准进行科学的定位,推进转型升级战略,用科技创新引领公司向国际轮胎巨头行列迈进。endprint

猜你喜欢

轮胎绿色企业
绿色低碳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胖瘦自如的轮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大轮胎,玩起来
轮胎业未来数年将现并购潮
固特异Fuel Max系列新增LHS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