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哮喘防治策略

2014-05-12梁伟军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防治策略

梁伟军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以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常见呼吸系疾病。本文就如何加强支气管哮喘防治进行分析。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防治 策略

引言 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患,具有长期性、周期性、反复性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胸闷或顽固性咳嗽等症状,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因此,如何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一、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及对策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由多种炎性细胞、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的炎症过程。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加剧,可有轻、中、重度,甚至危及生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我国新改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以及《哮喘全球防治创意(GINA)》都重点强调了支气管哮喘的阶梯治疗方法及其重要性。现已证实,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和支气管扩张剂解除支气管痉挛,并加以规范使用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对策。

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一线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强平滑肌细胞β2受体的反应性。

1、常用药物可分为吸入、口服和静脉用药

1.1、吸入激素,是控制哮喘长期稳定的最基本的治疗。可以将药物直接送入气道以提高疗效,使局部抗炎效价明显增加,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所用剂量较小。目前最常用的是二丙酸 倍氯米松(BDP)、布地奈德(BUD)和丙酸氟替卡松。

1.2、口服激素,适用于轻中度哮喘发作、慢性持续哮喘吸入大剂量激素联合治疗无效的患者和作为静脉应用激素治疗后的序贯治疗。一般使用半衰期较短的激素,如泼尼松、泼尼松 龙等。可以大剂量短疗程应用,症状缓解后渐减量,然后停用或改用吸入剂。对于激素依赖型哮喘,可采用每天或隔天清晨顿服给药的方式。泼尼松的维持剂量最好每天≤10 mg。

1.3、静滴激素,在严重急性哮喘发作时,应经静脉及时给予大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症状缓解后改为口服、吸入疗法。无激素依赖者可在短期内停药;有激素依赖者应延长给药时间,控制哮喘症状后改为口服给药,并逐渐减少激素用量。静脉用激素需4~6h后才能起效,因此,在给予激素的同时,必须给予强有力的支气管舒张药。

2、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有局部和全身两方面。局部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吸入激素时,主要为口腔霉菌感染和声音嘶哑或上呼吸道不适等,用清水漱口可以明显减少局部反应和胃肠吸收;吸入激素全身反应较少;全身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口服或静脉给药时,主要表现为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出血或穿孔;诱发或加重感染;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伤口愈合迟缓;长期应用可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糖尿病、白内障、青光眼、肥胖及肌无力等。

三、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

1、β2受体激动剂

β2受体激动剂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药物。主要通过对气道平滑 肌和肥大细 胞膜表面β2受体的兴奋,舒张气道平滑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和介质的释放、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气道上皮纤毛的摆动等,缓解哮喘症状。

1.1、β2受体激动剂可分成三代。第一代:非选择性的β2激动剂,如肾上腺素、麻黄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等,因其心血管副作用多已被高选择性的β2激动剂所代替;第二代:选择性短效的β2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和酚丙喘宁等,作用时间4~6h,对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明显减少;第三代:新一代长效选择性β2激动剂,如班布特罗和富莫特罗等。

1.2、不良反应。长期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引起β2受体功能下调和气道反应性增加;静脉用药易引起心悸、骨骼肌震颤等副作用;因此,经常需用β2受体激动剂者应该配合长期规律应用吸入激素,不主张长期应用。

2、茶碱类药物

茶碱类具有松弛气管平滑肌、兴奋心脏和中枢神经的作用,还能预防和恢复呼吸肌疲劳以促进支气管粘膜的纤毛活动,加速气管内分泌物排出。抑制炎性细胞的介质释放;抑制微循环血管的通透性,这些性能对哮喘患者均有治疗作用。是目前常用于治疗哮喘的药物之一。

2.1、目前用于临床的药物品种有氨茶碱、茶碱、羟丙茶碱、二羟丙茶碱、恩丙茶碱等,可以口服和静脉用药。口服药有普通剂型和缓释放型。口服氨茶碱一般剂量每天5~8m g/kg,缓释放茶碱每天8~12mg/kg。

2.2、不良反应。下列情况应避免使用茶碱:有癫痫发作史、心律不齐、复发性左心衰竭、肝脏疾病、心血管状态不稳定、败血症。下列情况茶碱剂量应减少:使用西米替丁、环丙沙星、红霉素等;甲状腺功能低下、肺心病、长期发热。

3、抗胆碱药物

抗胆碱药物可以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而起舒张支气管作用,并能阻断反射性支气管收缩。

3.1、抗胆碱药物。如溴化异丙托品等,此药尤其适用于夜间哮喘和痰液多的患者。其扩张支气管的作用比β2受体激动剂弱,且起效慢,两药联用起效时间迅速,作用时间较单用沙丁胺醇延长。

3.2、不良反应。溴化异丙托品单用时不良反应很少,少数患者有口苦或口干感。

四、总结语

随着对哮喘的深入研究以及发病机制的正确认识,新的更为有效的平喘药物的不断问世,本病的治疗起了根本的变化,使支气管哮喘的预后大为改观。

参考文献:

1、余李彬,支气管哮喘的防治[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第1期

2、潘颖 付秀华,支气管哮喘治疗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年第39期

猜你喜欢

支气管哮喘防治策略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Meta分析及治疗策略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