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2014-05-12刘华柳志刚李雪霞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培养模式

刘华 柳志刚 李雪霞

摘要】文章在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培养模式;创新

在教育部倡导高职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之际,一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探索校内教学和企业顶岗实习在内容与组织过程方面的有效衔接机制,探索并实施了以“职教融合,工学交替”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也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院校在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时,必须科学准确地定位培养目标,应该明确本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区别以及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的工作类型,如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那么各项教学工作就难以有的放矢,专业的生命力也不会长久。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出的技能人才应具有的特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可以适应的职业岗位为物流活动执行工作或基层管理工作,并应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确定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具体要求如下:

(一)知识基本要求:掌握实用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现代商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与职业工作岗位(群)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

(二)能力基本要求:掌握与职业工作岗位(群)有关的专业技能;具有所在职业或岗位相关领域内的适应能力;同时能够熟悉国内外有关的商品流通、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程序与惯例,并能够在工作中实际应用。

(三)态度基本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及信息获取能力;具有勇于创新、艰苦创业、爱岗敬业的精神。

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不仅需要从事企业发展方向研究、企业管理体制研究、企业管理软件开发和企业设备研究等方面的战略型高级管理人才,更需要系统化的物流管理人才,比如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资金周转、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物流人才。其特点是精通现代物流商务活动,同时具备足够的物流技术知识,善于提出满足物流活动需求的方案。各高等院校物流专业大学毕业生是物流人才的主要来源之一,加强高等院校物流学科专业建设是提高物流人才各项理论基础和实际技能的最有效途径。此外,不断拓宽物流人才培养渠道对缓解物流人才供需矛盾也显得至关重要。

(一)从企业和院校对物流人才培养的模式方面来看,我国物流业正在蓬勃发展,但突出的问题是现代优秀物流人才相当匮乏。从目前物流产业的现状看,人才培养环境、培养机制等诸多方面均存在缺陷。比如,在一些物流企业中,由于用人机制不完善,造成人员流动性过大;不管是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物流企业,还是其它企业,仅是对本企业的操作流程进行一般的上岗与在岗培训,没有培训企业员工的物流专业讲师,无力承担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加之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使很多物流专业人才在自身职业规划上,缺乏统一性和延续性,阻碍了他们的进一步成长和发展。另外,在院校教学方面,目前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与高职高专类院校中,几乎都设立了物流专业,培养目标为中低端人才与操作人员,而培养中高端物流人才的院校很少。由于缺乏长期战略规划,缺乏资金投入,使培养成为一句空话,这些问题都成为我国物流业产业发展的瓶颈。

(二)从市场对物流人员需求来看,我国具有相关物流功能的企业约70余万家,据人事部门调研显示,全国物流专业人才的缺口已高达600余万人。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根据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内,物流市场需求将保持年均20%的增长速度,对物流人才的培养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物流规划咨询人才、物流外向型国际人才、物流科研高级人才奇缺,尤其是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英语、国际物流及物流管理理论和技能的经营型复合型物流人才。

三、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备。现有的师资力量大多是从计算机、工商管理、交通运输或其他专业转行过来,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目前出版的一些物流书籍,再加上大多没有从事物流实践的经验,因此,大多数教师在从事物流教学时,理论和实践结合得不是很紧密,无法满足物流管理专业正常教学需要。

(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由于起步晚,加之硬件设施欠缺等多方面原因,课程体系设置中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过大,实践教学内容太少,理论不能很好地与实际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当前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理论基础普遍不牢,动手能力较弱,。

(三)教学方法落后。不少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设施陈旧、实验设备老化,教材内容枯燥、教学手段落后。目前教学仍主要采用教师讲课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更需要具有针对不同情况解决特定物流问题的能力,而传统教学模式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学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和态度体系的结构,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实施的“CBE”模式、英国的“三明治”合作教育模式、日本的“官产学合作”模式、韩国的校企合同“订单”培养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通过分析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式,可以得出几点启示和借鉴:一是职业教育必须有企业的参与,成功模式几乎都离不开产学合作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需要。二是职业教育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三是职业教育坚持“双证”制度。四是职业教育要高度重视市场的需求与变化。五是重视教师实训能力的培养。六是普遍采用“模拟实验室”的教学方法。

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是以知识本位为代表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以及重学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然而这种培养模式逐渐显露出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茫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寻求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鉴于此,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工作,物流管理专业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基础知识并具备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为目标,构建符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构建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这其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则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进一步深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要贴近企业,贴近经济发展的需要,应打破传统高等专科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创新“职教融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职教融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职业技能培养与教学任务相融合、职业素质提升与教学过程相融合、职业岗位训练与教学情境相融合、职业资格考证与教学内容相融合”。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物资的广域流通,要求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这就需要专业的物流认证培训。物流行业实行有效的内部培训,通过对规章制度的学习、实际的操作、经验的交流、开办专门的学习班等形式可以迅速的为企业培养一批实用型物流人才。推行物流师、采购师证书、教育培训与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制度, 加强现有物流人员素质的培训和提高。职业培训要把物流管理人员的培训作为重点, 培养造就优秀物流企业家;还要培训物流专业管理人员。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较晚,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工作刚刚起步,因此,通过引进国外成熟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系统,尽快建立和统一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同时充分发挥物流企业和教育部门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将物流学历教育与物流人才的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完善物流从业人员的终身教育。

(二)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建立与实施

构建与物流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一个平台,两个系统”的新型课程体系。通过实际调研和毕业生跟踪问卷回访,针对运输物流、仓储物流、配送物流等物流职业领域,确定物流专业从业的职业岗位群,并对物流职业岗位群能力进行分析;分解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能力需求,归纳出行动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重构行动领域并转换为课程;参照物流行业标准,整合课程内容,动态调整并优化专业教学方案,构建与物流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一个平台,两个系统”的新型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平台与理论教学系统和实践教学系统。理论教学体系按“必需、够用”的原则重新设计,由公共学习领域和职业技术学习领域组成;职业技术学习领域包括专业一般学习领域、专业综合学习领域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三部分,另有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作为补充。实践教学体系按“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规划设计,由公共训练领域和职业技术训练领域组成,包括基本技能训练、职业基本技能训练、职业核心技能训练、职业方向能力训练四个层次递进式组成,体现“多方向、分岗位、重操作”的实践教学特点。

由于物流学科综合性、物流产业的跨行业、跨部门的特点,这就要求物流人才必须是复合型的。行业的特点要求这类人才一方面应该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比较宽泛的知识面和比较强的适应性;另一方面还要具有有效组织物流活动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由于现代物流学科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与管理学、经济学、工程学、交通运输工程等关系密切,因此要开展对物流学科的研究,搞好物流学科建设。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必须根据专业特点,着眼于拓宽基础、突出创新、注重能力,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建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段力宇.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探索[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6).

[2]黎冰,武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物流技术,2010,(7).

[3]赵居礼,曹喜为.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猜你喜欢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培养模式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GIS云服务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