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文关怀精神对待政治课教学

2014-05-12黄萍贾作璋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

黄萍 贾作璋

[内容摘要]人文关怀,是对人的关怀和对人类文化的关注,特别是对人的情感、生存状态、精神状态等的关注。以人文关怀精神对待政治课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为目的,避免工具化、媚俗化的政治课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

[关键词]人文关怀精神 政治课 教学

一、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的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在我国农耕社会,由于教育的“重道轻器”,使得“君子不器”的观念深入人心,读书人只屑于坐而论道、也只会坐而论道,落得一个“百无一用是书生”无奈和被诟病。这种“重道轻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片面教育模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技发展缓慢,社会进步迟滞。而在“科技理性与工具理性”占主导地位的现当代,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被市场法则、社会分工和就业目标所切割、所支配、所驱使,人才培养越来越被“实用主义”和“科技主义”所支配,教育片面追求“合格螺丝钉”的目标,而越来越偏离“合格人”的目标。教育的工具性、功利性和短视性越来越明显,而教育的人本性、公益性、终极性越来越被削弱甚至忽视。

“重道轻器”、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坐而论道”式的教育不行,以“合格螺丝钉”为目标的功利性、工具性的实用主义教育当然也不行。真正的教育,不但应传授受教育者生存的技能,更应给受教育者以人文关怀,让受教育者明白生存的意义;不但要帮助受教育者实现物质富足,而且更使受教育者打到精神归宿。所以,单纯以传授谋生手段而进行的教育远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因为它只停留在谋生手段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受教育者生存意义的启示。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架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 缺少人文关怀的教育不是真正意义的教育。教育是要塑造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己内心关系,和谐发展的人,经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根本性、终极性人生问题的政治教学更应如此。

二、以人文关怀精神对待政治课教学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关怀和对人类文化的关注,特别是对人的情感、生存状态、精神状态等的关注。人文关怀精神是哲学社会科学应塑造的核心精神。政治课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和精华,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学生前途命运,必然要以人文关怀精神贯穿始终。在政治课教学中有效贯彻人文关怀精神,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第一,深入挖掘课程本身的人文精神

马克思十七岁中学毕业时,在其《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的,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2]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青年马克思以天下为己任的无与伦比的人文关怀精神。其实,整个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解放全人类的学说,古今中外,再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具有如此博大的人文关怀精神。而政治课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服务祖国人民为根本指向的修己尽忠、经邦济世的科学,里面所蕴藏的道理、所提倡和坚守的原则,都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精神的体现。有位政治家说“政治是最高智慧”,所有政治课中蕴含着人类最高的智慧和人文精神。如果不能在政治课教学中挖掘出课程本身深厚的人文意蕴,只是生硬地、空洞地为讲课而讲课,这样的教学必然是枯燥的、令人生厌的,从而很难吸引学生,当然学生就不喜欢。

第二,对政治课教师人文精神的培养

政治课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主要靠政治课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去发现、去讲解和阐发。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其自身就必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我们知道,毛泽东在延安时,经常到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等学校去讲课。毛泽东所讲的课程,是一些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而当时听毛泽东讲课的学生,大多是未读过书的农民出身的军人,总体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但毛泽东的讲课,学生不仅爱听,而且非常受启发,甚至觉得毛泽东的课讲到他们心坎里去了。毛泽东讲课为什么具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毛泽东能够将政治课和在场每个的人生存环境、生活境遇紧密结合,从而讲得非常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同样,现在学校里凡是受学生欢迎的政治课教师,讲课绝不是从一个政治教条到另一个政治教条,而是娴熟运用其丰富的文史哲政等方面的知识,广征博引、融会贯通、寓政于文、润物无声地讲授。只有政治性而缺乏思想性、人文性的政治课学生不会爱听。所以政治课老师,一定要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研究的同时,有意识地增加自身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第三,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近年来学校包括政治课教学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都不太理想,除了与社会大环境、教师素质等有关外,更与学生的人文素养不高密切相关。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文理科过早分家、由于社会生活的日益工具化、感性化、消费化和快餐化等原因,从整体上看,现在学生的人文素养比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厚重的、严肃的、抽象的、终极的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感兴趣程度。为了要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政治课教学的深彻而博大的人文关怀精神,就必须各种采取措施,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一点至关重要,而要做到这一点,政治课教学就必然要防止以下不良倾向:一是过于工具化的倾向。所谓过于工具化就是过分强调“考试”的重要性而忽视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这种倾向是极不利于学生和谐和全面发展的。学校教育过于工具化的倾向,使得包括政治课教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教学越来越被边缘化,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使许多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很容易陷入迷茫甚至走上歧途,同时还使许多学生由于缺乏人文底蕴而生活单调,甚至迷恋于低级趣味而无法自拔。二是过于媚俗化的倾向。就是老师过于迁就、迎合和讨好学生的倾向。如前所述,较之于以前的年轻人,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更喜欢工具化、休闲化、娱乐化、感性化、快餐化甚至解构化的东西,而对真正严肃的、厚重的、抽象的、经典的、终极的东西找不到感觉,不感兴趣。不仅如此,由于受社会消极现象和“西化”影响,许多学生对政治课教学不感兴趣甚至比较抵触。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老师上课,学生爱听什么就讲什么、学生喜欢什么活动就搞什么活动,使得课程的质量和含金量大打折扣。有些老师的讲课,尽管学生评价很好,但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无益甚至是破坏性的。政治课应当讲品位、有坚守,对一些真正严肃的、高雅的、经典的东西不但不能因为学生不爱听而削弱或取消,相反,更应当强化。对真正严肃、经典和终极的东西,该灌输的还得灌输、该熏陶的还得熏陶,时间长了,自然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品味和人文素养。

因此,以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引导学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始终贯穿人文关怀精神的政治课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以生为本”的政治课。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作者简介]黄 萍(1972-),女,甘肃省陇西县人,防灾科技学院思政部,副教授,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防灾减灾文化。贾作璋(1971-),男,甘肃省定西县人,防灾科技学院思政部,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建、防震减灾文化等。

猜你喜欢

政治课教学
让高中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的心灵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答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脱节探因
谈谈“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政治课的运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