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西门子s7—300主排水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2014-05-12杨春花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综合自动化矿井

杨春花

摘 要:目前, 国内各矿井的排水系统多采用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方式, 对水泵的开停以及选择切换均由人工完成,不仅效率低、水泵工人劳动强度大, 而且很容易出现误操作, 影响水泵房的正常工作, 甚至引发危险事故, 无法适应现代化矿井安全生产的要求。

关键词:矿井;主排水; PLC; 综合自动化

一、系统适用环境概述

1、安装地点:井下水泵房

井下排水控制系统组成示意图

该系统采用由矿用自动排水装置,该装置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全自动排水控制器采用全电子、数字化系统集成、多功能一体化设计的综合性数据处理设备。该控制装置集自动控制、通讯传输、远程指令的执行、程序刷新,运行历史记录为一体。各部分既可独立运行,也可综合执行指令。具有非常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相关输入、输出各类接口为标准,可方便进入其它各类综合自动化控制平台集中管理。

2.2总体功能设计

1)液位监测

通过液位计,直接监测液位位置;通过PLC的数据处理,计算液位变化率,初步判断涌水量是否正常。如液位或液位变化率超限,系统发出启泵指令。

2)初始状态判断

接到启泵指令后,系统开始自检,确定设备是否有检修、未复位等不符合启动的初始条件。

3)方案选择

系统自检完成后,依据“均匀磨损”、“移峰填谷”、“效率优先”等原则,确定启泵台数及主排水管趟数,并最终确定启泵机组及排水管。其中,泵组的循环运行逻辑过程分为单泵循环与多泵循环。

4)水泵启动

系统自动完成水泵启动前后的一系列动作,如真空引水、关阀启动、出口阀控制等动作,实现水泵的正常运行。

5)运行监测

系统实时监测液位信息、机组运行状态信息(包括电流、电压、温度、流量、压力等),确保系统运行参数不超限,保证安全运行。

6)水泵停止

当液位将至停机液位或单台泵组出现故障时,系统对该泵组发出停泵指令。则水泵按关阀、停泵的顺序完成整套停机动作。

7)故障判断

系统拟设置有三个故障检测点,即吸水负压检测、排水正压检测、电机工作电流检测。若在整个过程中出现有设备故障或异常信息,系统发出声光报警并自动进行停泵等处理,最大限度的保证设备安全及排水要求。

2.3 系统开发设计

1)系统可手动设置系统全自动与半自动运行。当在全自动运行模式下可实现井下泵房无人值守,在半自动运行模式下手动控制水泵的启泵操作。全自动运行下系统通过水仓水位的高、低,并考虑水泵的“均匀磨损”原则,控制水泵的启、停数量,保证水泵均衡使用。

2)单台水泵实现闭环控制,当水泵未上水或未按正常功率运行时,系统通过检测本水泵的电流、流量、出水口压力,如低于正常设定值时系统进行反馈并实现水泵的自动停机,并启动其他水泵。

3)控制系统通过以太网接入矿井工业以太干网,可实现水泵监控子系统与全矿井的监控系统信息共享,满足全矿井自动化控制的要求。

4)集中控制器采用西门子公司S7-300系列工业级PLC及先进的过程控制软件,综合考虑矿井各种安全信息,实现井下排水监控系统的最优控制策略。

2.4 性能特点

1)智能化(Intelligent):

四种操作模式遵照“井下优先”的原则可以进行自由切换。特殊条件时也可以进行自动切换。系统在判断监测终端或中间环节出现异常时,能迅速做出判断并处理。并通过设计“井下优先”、“均匀磨损”、“移峰填谷”、“效率优先”等算法,可实现系统的自动判断并选择。

2) 高可靠性(Secure)

依照“安全第一、效率优先”的原则,运行模式的自动切换、机组自动切换及起停、冗余设计、设计系统的故障报警等功能,最大限度的保障系统整体运行。在系统达到最大涌水量或发生透水等紧急情况时,系统做出判断且声光报警,投入所有可运行泵组进行排水,保证井下排水要求。

实时监测每台泵组的运行电流、电压、压力、流量等数据,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及早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3) 最优化(Optimum)

在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嵌入多套数学算法,保证系统的经济性运行。

四、结束语

该系统可自动监测井下的水仓水位, 并根据涌水量的大小自动控制每台水泵的运行, 达到优化配置和自动排水的目的, 实现无人值守, 从而降低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 提高排水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用电效率、经济效益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为全矿井进行联网监控及统一指挥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1]国家机械工业局编,《中国机电产品目录》,2000

[2]孟凡英,《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3]李新梅,《矿山流体机械》,航空工业出版社,2010

[4]张景松,陈更林,《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5]周廼荣,严万生,《矿山固定机械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

[6] 煤矿设计研究院主编,《煤矿井下排水设计技术规定》,1985

[7] 煤矿设计研究院主编,《煤矿井下中央泵房系列及基本参数》,1985endprint

摘 要:目前, 国内各矿井的排水系统多采用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方式, 对水泵的开停以及选择切换均由人工完成,不仅效率低、水泵工人劳动强度大, 而且很容易出现误操作, 影响水泵房的正常工作, 甚至引发危险事故, 无法适应现代化矿井安全生产的要求。

关键词:矿井;主排水; PLC; 综合自动化

一、系统适用环境概述

1、安装地点:井下水泵房

井下排水控制系统组成示意图

该系统采用由矿用自动排水装置,该装置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全自动排水控制器采用全电子、数字化系统集成、多功能一体化设计的综合性数据处理设备。该控制装置集自动控制、通讯传输、远程指令的执行、程序刷新,运行历史记录为一体。各部分既可独立运行,也可综合执行指令。具有非常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相关输入、输出各类接口为标准,可方便进入其它各类综合自动化控制平台集中管理。

2.2总体功能设计

1)液位监测

通过液位计,直接监测液位位置;通过PLC的数据处理,计算液位变化率,初步判断涌水量是否正常。如液位或液位变化率超限,系统发出启泵指令。

2)初始状态判断

接到启泵指令后,系统开始自检,确定设备是否有检修、未复位等不符合启动的初始条件。

3)方案选择

系统自检完成后,依据“均匀磨损”、“移峰填谷”、“效率优先”等原则,确定启泵台数及主排水管趟数,并最终确定启泵机组及排水管。其中,泵组的循环运行逻辑过程分为单泵循环与多泵循环。

4)水泵启动

系统自动完成水泵启动前后的一系列动作,如真空引水、关阀启动、出口阀控制等动作,实现水泵的正常运行。

5)运行监测

系统实时监测液位信息、机组运行状态信息(包括电流、电压、温度、流量、压力等),确保系统运行参数不超限,保证安全运行。

6)水泵停止

当液位将至停机液位或单台泵组出现故障时,系统对该泵组发出停泵指令。则水泵按关阀、停泵的顺序完成整套停机动作。

7)故障判断

系统拟设置有三个故障检测点,即吸水负压检测、排水正压检测、电机工作电流检测。若在整个过程中出现有设备故障或异常信息,系统发出声光报警并自动进行停泵等处理,最大限度的保证设备安全及排水要求。

2.3 系统开发设计

1)系统可手动设置系统全自动与半自动运行。当在全自动运行模式下可实现井下泵房无人值守,在半自动运行模式下手动控制水泵的启泵操作。全自动运行下系统通过水仓水位的高、低,并考虑水泵的“均匀磨损”原则,控制水泵的启、停数量,保证水泵均衡使用。

2)单台水泵实现闭环控制,当水泵未上水或未按正常功率运行时,系统通过检测本水泵的电流、流量、出水口压力,如低于正常设定值时系统进行反馈并实现水泵的自动停机,并启动其他水泵。

3)控制系统通过以太网接入矿井工业以太干网,可实现水泵监控子系统与全矿井的监控系统信息共享,满足全矿井自动化控制的要求。

4)集中控制器采用西门子公司S7-300系列工业级PLC及先进的过程控制软件,综合考虑矿井各种安全信息,实现井下排水监控系统的最优控制策略。

2.4 性能特点

1)智能化(Intelligent):

四种操作模式遵照“井下优先”的原则可以进行自由切换。特殊条件时也可以进行自动切换。系统在判断监测终端或中间环节出现异常时,能迅速做出判断并处理。并通过设计“井下优先”、“均匀磨损”、“移峰填谷”、“效率优先”等算法,可实现系统的自动判断并选择。

2) 高可靠性(Secure)

依照“安全第一、效率优先”的原则,运行模式的自动切换、机组自动切换及起停、冗余设计、设计系统的故障报警等功能,最大限度的保障系统整体运行。在系统达到最大涌水量或发生透水等紧急情况时,系统做出判断且声光报警,投入所有可运行泵组进行排水,保证井下排水要求。

实时监测每台泵组的运行电流、电压、压力、流量等数据,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及早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3) 最优化(Optimum)

在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嵌入多套数学算法,保证系统的经济性运行。

四、结束语

该系统可自动监测井下的水仓水位, 并根据涌水量的大小自动控制每台水泵的运行, 达到优化配置和自动排水的目的, 实现无人值守, 从而降低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 提高排水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用电效率、经济效益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为全矿井进行联网监控及统一指挥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1]国家机械工业局编,《中国机电产品目录》,2000

[2]孟凡英,《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3]李新梅,《矿山流体机械》,航空工业出版社,2010

[4]张景松,陈更林,《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5]周廼荣,严万生,《矿山固定机械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

[6] 煤矿设计研究院主编,《煤矿井下排水设计技术规定》,1985

[7] 煤矿设计研究院主编,《煤矿井下中央泵房系列及基本参数》,1985endprint

摘 要:目前, 国内各矿井的排水系统多采用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方式, 对水泵的开停以及选择切换均由人工完成,不仅效率低、水泵工人劳动强度大, 而且很容易出现误操作, 影响水泵房的正常工作, 甚至引发危险事故, 无法适应现代化矿井安全生产的要求。

关键词:矿井;主排水; PLC; 综合自动化

一、系统适用环境概述

1、安装地点:井下水泵房

井下排水控制系统组成示意图

该系统采用由矿用自动排水装置,该装置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全自动排水控制器采用全电子、数字化系统集成、多功能一体化设计的综合性数据处理设备。该控制装置集自动控制、通讯传输、远程指令的执行、程序刷新,运行历史记录为一体。各部分既可独立运行,也可综合执行指令。具有非常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相关输入、输出各类接口为标准,可方便进入其它各类综合自动化控制平台集中管理。

2.2总体功能设计

1)液位监测

通过液位计,直接监测液位位置;通过PLC的数据处理,计算液位变化率,初步判断涌水量是否正常。如液位或液位变化率超限,系统发出启泵指令。

2)初始状态判断

接到启泵指令后,系统开始自检,确定设备是否有检修、未复位等不符合启动的初始条件。

3)方案选择

系统自检完成后,依据“均匀磨损”、“移峰填谷”、“效率优先”等原则,确定启泵台数及主排水管趟数,并最终确定启泵机组及排水管。其中,泵组的循环运行逻辑过程分为单泵循环与多泵循环。

4)水泵启动

系统自动完成水泵启动前后的一系列动作,如真空引水、关阀启动、出口阀控制等动作,实现水泵的正常运行。

5)运行监测

系统实时监测液位信息、机组运行状态信息(包括电流、电压、温度、流量、压力等),确保系统运行参数不超限,保证安全运行。

6)水泵停止

当液位将至停机液位或单台泵组出现故障时,系统对该泵组发出停泵指令。则水泵按关阀、停泵的顺序完成整套停机动作。

7)故障判断

系统拟设置有三个故障检测点,即吸水负压检测、排水正压检测、电机工作电流检测。若在整个过程中出现有设备故障或异常信息,系统发出声光报警并自动进行停泵等处理,最大限度的保证设备安全及排水要求。

2.3 系统开发设计

1)系统可手动设置系统全自动与半自动运行。当在全自动运行模式下可实现井下泵房无人值守,在半自动运行模式下手动控制水泵的启泵操作。全自动运行下系统通过水仓水位的高、低,并考虑水泵的“均匀磨损”原则,控制水泵的启、停数量,保证水泵均衡使用。

2)单台水泵实现闭环控制,当水泵未上水或未按正常功率运行时,系统通过检测本水泵的电流、流量、出水口压力,如低于正常设定值时系统进行反馈并实现水泵的自动停机,并启动其他水泵。

3)控制系统通过以太网接入矿井工业以太干网,可实现水泵监控子系统与全矿井的监控系统信息共享,满足全矿井自动化控制的要求。

4)集中控制器采用西门子公司S7-300系列工业级PLC及先进的过程控制软件,综合考虑矿井各种安全信息,实现井下排水监控系统的最优控制策略。

2.4 性能特点

1)智能化(Intelligent):

四种操作模式遵照“井下优先”的原则可以进行自由切换。特殊条件时也可以进行自动切换。系统在判断监测终端或中间环节出现异常时,能迅速做出判断并处理。并通过设计“井下优先”、“均匀磨损”、“移峰填谷”、“效率优先”等算法,可实现系统的自动判断并选择。

2) 高可靠性(Secure)

依照“安全第一、效率优先”的原则,运行模式的自动切换、机组自动切换及起停、冗余设计、设计系统的故障报警等功能,最大限度的保障系统整体运行。在系统达到最大涌水量或发生透水等紧急情况时,系统做出判断且声光报警,投入所有可运行泵组进行排水,保证井下排水要求。

实时监测每台泵组的运行电流、电压、压力、流量等数据,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及早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3) 最优化(Optimum)

在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嵌入多套数学算法,保证系统的经济性运行。

四、结束语

该系统可自动监测井下的水仓水位, 并根据涌水量的大小自动控制每台水泵的运行, 达到优化配置和自动排水的目的, 实现无人值守, 从而降低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 提高排水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用电效率、经济效益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为全矿井进行联网监控及统一指挥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1]国家机械工业局编,《中国机电产品目录》,2000

[2]孟凡英,《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3]李新梅,《矿山流体机械》,航空工业出版社,2010

[4]张景松,陈更林,《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5]周廼荣,严万生,《矿山固定机械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

[6] 煤矿设计研究院主编,《煤矿井下排水设计技术规定》,1985

[7] 煤矿设计研究院主编,《煤矿井下中央泵房系列及基本参数》,1985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自动化矿井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煤矿矿井技术改造探讨
铁路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CIPS)在冶金企业运用的探讨
发电厂电气中和自动化系统浅析
矿井提升自动化改造
临时主要通风机在基建矿井中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