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历史命题的思考

2014-05-10黎英陈东亮

新课程·中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命题评价

黎英+陈东亮

摘 要:如何真正发挥考试的评价作用,使考试成为促进教学发展的原动力,是初中历史新课程评价改革的首要任务。只有不断对试卷的考查功能并加以创新与提高,才能实现考试评价与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命题;评价;史学素养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新课程要实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考试能满足“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而实际上两者往往背道而驰。历史教学编辑部认为,由于人为的原因,我们的考试评价与服务教学相违背,“有些考试制约了教学的创新,但上层并没有要求历史考试必须考那些死知识……如果说考试是制约教学发展的‘瓶颈,那么,有些考试的制约作用是主持命题的人造成的,有些考试在鼓励教学创新而教师看不清指挥的方向。”因此,如何真正发挥考试的评价作用,使考试成为促进教学发展的原动力,是初中历史新课程评价改革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主持初中历史命题的人必须把握好命题的尺度、原则。笔者认为,要实现考试评价与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和谐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的命题一定要科学规范,这是命题创新的前提。如果你的试题没有史实依据,不论进行怎样的创新,也是无效的。近年来,高考试题有着越来越“史料化”的倾向。以史料为依托进行试题情境的创新,成了近年高考历史的一个亮点。中考显然也从中得到启发,越来越注重对史料的利用、创新。然而,由于命题人的失误,也出现了一些瑕疵,如,2007年漳州市中考历史试卷第13题,题目如下:

“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为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这一句话反映的是英国历史上哪一时期议会权利的变化?

A.《权利法案》颁布后 B.《1787年宪法》颁布后

C.《人权宣言》颁布后 D.《拿破仑法典》颁布后

命题者试图创设新情境,引导考生从典型史料的叙述中体会到英国议会权利的最高地位是从《权利法案》开始的。试题表面上没有错误,然而,《权利法案》颁布后是不是议会马上“能够做一切事情”呢?根据《英国政治制度史》的记载:“1689年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1692年下院提出《任职法案》,先被上院否决,次年议会重提此案,又威廉三世否决。以后如此多次,直到1707年作了有利于国王的修改后,才由安妮女王签署。”可见,当时的议会并非“能够做一切事情”。《权利法案》颁布后,虽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但议会权力要高于王权实际上是由一个王权向议会转移的演变过程,题目显然会出现知识性的误导。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周群博士认为,我们国家的命题技术与西方国家相比,大都停留在经验命题的层面上。教师命题时切忌“想当然”,我们的命题,一定要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前提下,否则,容易造成以讹传讹、是非不分。其实,要达到科学规范的要求并不难,我们可以把握好三样东西:一是课程标准,用来明确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二是教科书,用来校对题目的准确性;三是备有历史书籍和教学专业期刊,用来扩大知识面,加深史学素养。

其次,我们的命题要关注现实,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历史学科在人文教育、公民教育方面具有其特有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如今历史教育已将触角伸向各个领域,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的同时,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针对历史学科教育的这些特点,我们也在努力尝试将现实元素引入历史试卷当中,把课堂知识伸展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收获和提高。

1.从生活中寻找历史素材

家乡的风土人情、文物古迹、古籍宗谱和民间故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遗留物,“文革”有关的像章、照片、口号、回忆录等都可以成为试题的载体。这样使试题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的实际,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历史认同感,掌握“学以致用”的方法。

例如,我市中考一道选择题:

“漳州的明清历史街区荣获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右图是位于该街区文庙里的一尊雕像,它纪念的是 (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这道试题取材于同学们身边熟悉的文物古迹,问题引出自然贴切,让学生一拿到试卷就感觉到浓郁的家乡气息。

2.链接时事热点事件

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是近年来历史考试的一个命题倾向,我们以国内国际的热点问题作为情境材料切入考查问题,将热点信息与学科教材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这类试题将历史的现实性和致用性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

例如,我市中考试题:

“2008年3月5日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周恩来的丰功伟绩,九年级某班学生以‘伟人周恩来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这次活动。”整道大题围绕“周恩来”专题展开,从黄埔军校任教到参加万隆会议,对周恩来的活动做了全面的考查,既抓住当年的时政热点,又考查学生熟悉的基础知识。

又如,选择题:毛泽东在天安门亲自升起新中国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距今(2009年)已有 ( )

A.50年 B.55年 C.60年 D.70年

这些试题既考查了历史知识,又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了国内外重大的时事热点,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较好地体现了历史学科自身的价值。

3.利用收藏或考古资料创设情境

历史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在于其现有的或者是不断被发现的文物资料印证、讲述着历史,这些东西真实、直观而又形象地折射出历史发展的印迹,使生活与历史相通,书本和实践相连,促使学生亲近历史、体验历史、感悟历史。例如,改错题:“2009年我国在河南安阳考古发现了三国时期曹操的高陵。”endprint

又如选择题:

右边这张门票是小明暑假旅游带回来的,他去参观的是中国著名的武侯墓,位于陕西勉县城南4公里的定军山古战场内。这是为了纪念一位病逝于此的著名历史人物( )

A.曹操 B.张飞 C.刘备 D.诸葛亮

再次,我们的命题要有创新精神。2009年11月17日《文汇报》刊载了钱学森老师的谈话整理稿。钱老认为,中国当前缺乏的是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创新思想的人才是靠我们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步步培养出来的。事实上,我们的基础教育在这方面就出了很大问题,这又与我们的考试评价分不开。《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年第23期刊登了邹远航老师的文章——《“对的”教学与“好的”教学——从一道题目“雪融化了以后是什么?”说起》。文中举了一个有趣的案例:“雪融化了以后是什么?”这是一小学试卷里出现的题目,答案是“水”。有一个小学生作答“雪融化了以后是美丽的春天”被判错,问及原因,改卷老师说,标准答案就是“水”。雪融化了以后是水,这是一个科学常识,无可非议,然而,“雪融化了以后是美丽的春天”又有什么错呢?因为雪融化了,意味着寒冬过去,春天来临。这个答案比前一个答案更有新意。倘若我们从小学开始就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还谈什么创新人才的培养呢?因此,我们的命题一定要有创新,鼓励学生的创新。这一点高考命题已经注意到,对于中考命题很有借鉴意义。笔者在这一点上有一些尝试,如下题:

材料一:北平卢沟桥外,发生了有人向日本驻屯军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双方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日本是在稀里糊涂的情况下被拖入战争泥潭的。战争是由对方的挑衅和攻击引起的,属于“忍无可忍”的防卫举动。 ——新日本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通往河北南部的咽喉要地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守军严词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向卢沟桥发起进攻。 ——尼莫《十九路军战记》

请回答:

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的发生对中日两国的关系有什么影响?

两则材料有什么不同?你该如何解释这种不同?

你认为在中日两国的历史上还有哪些类似的情况?

在学习历史中,当你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该怎么做?

我们的教科书与日本的教科书对七七事变的说法不一,而且这种类似的问题在中日两国的历史中还有很多。如何还原历史的真相?如何通过分析探究真相进而掌握治史的原则?我想本题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中历史的命题由于难度的考虑,往往考查的多为一些死的知识,较少留给学生发挥的余地,而有的时候这个余地又留得太大。例如,有的试题就给出了世界金融危机的材料,让学生谈谈我国该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所以,要创新,更要把握好创新的尺度,结合课程标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最后,我们要精心编制历史试题的答案。好马配好鞍,好题目需要配好答案。一个好的答案,既能保证考试功能的实现,又可令人回味无穷。什么样的答案才算好答案?冯一下老师认为:第一,科学正确;第二,相对全面;第三,重点突出。

历史新课程改革十几个年头,考试评价问题始终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考试评价成为整个课程改革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中起了指挥棒的作用,影响着教学的内容和走向。我们希望,通过初中历史考试评价的完善、创新,能够完成两个重要的使命,一是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为高中培养合格的人才;二是为完成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以要不断对试卷的考查功能加以创新与提高,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的要求,推动课改向纵深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梁亦锦.“两个原则”的理解[J].历史教学,2009(3).

(作者单位 福建省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第二中学)

编辑 申 璐endprint

猜你喜欢

命题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我喜欢自己命题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2011年“秋季擂台”命题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