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2014-05-08梁小文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公倍数意识思维

梁小文

【关键词】小学生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12-02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思维意识。如何改变长期以来“重单纯的知识灌输而轻传授知识的探究与引导方式,轻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成了教师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主要表现

第一,不敢问。有些学生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因太过幼稚或与课本知识点脱离而遭到其他学生的嘲笑;有些学生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是老师已讲解或多次解释过的而遭到老师责备。

第二,不会问。“老师讲,学生记”的传统学习方法根深蒂固。每个知识点都由教师从头到尾地讲解,学生机械地记忆和接受,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造成学生成为了记忆的机器,久而久之,他们“质疑”的意识便削弱,不会提出数学问题。

二、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主要原因

(一)教师教学观念陈旧,造成学生问题意识淡薄

在传统的课程观、质量观的影响下,一些教师教学的着眼点牢牢地锁定在对书本知识的传授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宰”了整个课堂,“满堂灌”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学生有问题而不敢问、不能问。教师缺乏课程的整合意识、课堂结构的开放意识、目标追求的发展意识,甚至因害怕学生提问影响教学进度,或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难以解决,或提出的问题与所授内容无关。这些做法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二)学校教育、教学评价机制落后制约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升学制度的缺陷,学校教育存在“重考试,轻实践”的现象。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由学生考卷的成绩来决定,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水平、思维拓展等并不重视,以至于家长、老师和学生为了升学,都把“多练、多考”作为好好学习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更新教师的旧观念,重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角色,做学生的引导者,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一位数学教师没有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他不急于讲授最小公倍数概念以及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而是以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最小公倍数的真正意义。该教师从日常的生活情境入手,举了一个例子:“小斌的爸爸每隔5天休息1天,小斌的妈妈每隔3天休息1天。小斌很想等爸爸、妈妈都休息时,全家一起去公园玩,他的愿望能实现吗?”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他们主动地去探索,充分体现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把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创设良好的提问环境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心无顾忌,敢于提问

只有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著名的解剖学家麦克劳德,读小学时是一个好奇又好动的男孩。有一次,他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把校长的宠物狗给杀了。没想到校长当众宣布他的处罚决定:要求麦克劳德画一张狗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从那以后,麦克劳德对解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常说是校长造就了他。正是那位校长以自己平等、民主的理念以及宽容的态度才造就了一个伟大的解剖学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和学生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让学生知道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都不可能永远不出差错。对提出错误问题的学生,教师也需给予表扬和鼓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材和教师的观点。相信只要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消除学生提问的顾虑,在班级中提倡“在学习中提问,在提问中进步”的良好风气,必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提问意识。

2.创设适合提问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提问

要让学生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教师要营造学生求知探索的氛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时问学生:“老师今年40岁,老师过了几个生日呢?”“过了40个生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老师只过了10个生日,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教师故弄玄虚的做法让学生产生了“为什么老师四年才过一次生日”的问题。于是教师拿出几张不同年份的年历给学生们观察,强烈的好奇心使得学生们都想尽快找到问题的答案。很快就有几个学生争先恐后地向老师汇报自己观察到了二月份的与众不同。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一位数学教师改变了以往教学的呈现形式,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情境:小熊猫的“小小百货商店”开始营业了,在货架上陈列着一些商品及价格:铅笔每支1元、笔记本每本3元、文具盒每个10元、篮球每个65元、书包每个126元……每个学生到商店里买3件相同的商品,大家算一算自己需要用多少钱?学生们的热情极高,最开始学生购买时还可用到以前学过的表内乘法,例如:铅笔每支1元,买3支是3元……紧接着就有学生提出问题了:文具盒每个10元,买3个是多少元?列式是10×3,该怎样计算呢?篮球每个65元,买3个是多少元?列式是65×3,又该怎样计算呢?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不了现在遇到的问题,于是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虽然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简单、很基本,但这对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是很有帮助的。

(三)在拓展学生多向求异的思维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谓求异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对某一研究问题求解时,不受已有信息或以往思路的限制,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求异思维通常包括发散求异和转换求异等独具特效的思维方式,它具有灵活性、积极性和多元性等特征,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地提出与常规不同的问题。如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简算25×16时,引导学生把16转化成4×4或8×2;把16转化成8+8,把25转化成5×5,从而得出如下简算方法:25×16=(25×4)×4、25×16=25×8×2、25×16=25×(8+8)=25×8+25×8、25×16=5×(5×16)。在此例子中,教师没有让学生按常规的列竖式计算,而是引导学生对常规方法提出质疑,努力找到更快、更便捷的方法。如此长期训练,学生便能不局限于现有的知识和方法,会多开动脑筋,多提疑问,养成多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之,教师应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必能培养学生敢问、爱问、善问的良好的学习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责编 林 剑)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倍数意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小小数迷泽西之小房间里的大世界(下)
浅谈快速求最小公倍数法
浅谈快速求最小公倍数法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