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中暑的临床观察

2014-05-07章雄英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4期
关键词:生脉醒脑持续时间

章雄英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市中医医院,浙江 金华 321017)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中暑的临床观察

章雄英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市中医医院,浙江 金华 3210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中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重症中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醒脑静注射液及生脉注射液静滴,观察两组疗效及高热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且观察组高热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以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醒脑静及生脉注射液治疗重症中暑疗效确切,显著降低了患者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重症中暑 中西医结合 生脉注射液 醒脑静注射液

重症中暑为夏季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较高。常发生在高温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中,由于高热对机体的影响使得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紊乱,引起机体多系统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的综合征[1]。目前西医上的治疗主要是物理降温、戴冰帽、静滴冰盐水、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吸氧等进行对症治疗,研究证实其效果并非十分显著。而传统中医药在降温、促醒、改善微循环以及抗休克等方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重症中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内科学》(第7版)[3]重症中暑的分型标准,且排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 31~61岁,平均(49.80±7.1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19 h,平均(6.70±1.30)h。入院时浅昏迷32例,中重度昏迷8例;热射病12例,热衰竭23例,热痉挛5例。观察组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为32~60岁,平均(48.70±7.3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21 h,平均(6.90±1.10)h;入院时浅昏迷31例,中重度昏迷9例;热射病13例,热衰竭21例,热痉挛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s)

组 别 n 呼吸(次/min)心率(次/min)平均动脉压(mmHg)观察组 40 24.58±5.08 126.62±11.08 59.02±7.82对照组 40 25.90±4.79 130.63±12.06 58.93±8.21体质量(kg)体温(℃)62.62±7.18 42.00±1.12 62.08±7.12 41.96±1.24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予紧急救治均给予吸氧,留置导尿管、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护,包括冰帽物理降温,同时根据体温的高低给予氯丙嗪25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滴;维持呼吸及循环功能,及早建立静脉通道,积极补充钠离子,在尿量>30 mL/h时进行补钾;必要时给予甘露醇25 mg静脉滴注,12小时1次;奥美拉唑40 mg静脉推注,12小时1次,并给予能量合剂及脑细胞营养剂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根据病情给予生脉注射液5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每日1次;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滴,每日1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以及观察两组患者高热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暑的相关标准[5]。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基本消失,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无反复。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发热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发热未减轻或有反复。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时间比较见表3。观察组高热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以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时间比较(h,±s)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时间比较(h,±s)

组 别 n 血压恢复时间 意识恢复时间 症状改善时间观察组 40 0.82±0.21△ 0.30±0.11△ 7.22±3.18△对照组 40 2.53±0.77 1.21±0.19 12.47±4.53高热持续时间 发热持续时间0.44±0.16△ 3.11±0.57△1.43±0.37 5.37±0.63

2.3 两组患者治疗时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出现1例肾功能不全,1例DIC,其并发症发生率为5.00%;而对照组有3例肾功能不全,2例DIC及2例肺水肿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出现。

3 讨论

中暑人数和因中暑死亡的人数持续高居不下,尤其是重症中暑死亡率更高。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高温期间,美国城镇地区10万人中有20人发生中暑,每年死于中暑人数约为240人,而中国中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未见明确报道[6]。随着高温极热天气强度和频率增加,中暑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还会继续升高。中暑尤其是重症中暑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若不及时治疗,一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死亡率极高,不容忽视。然而,中暑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定论。故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和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中暑属中医学“暑厥”范畴,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内郁化火故发热,灼蒸人体,汗为心之液,心主神明,汗液过泄,损伤心气,故暑厥患者出现神志昏迷;暑湿外犯,外邪内湿互结,气机升降失衡,肺不升清则呼吸不利,肾不降浊则可尿量减少,气滞则血瘀,瘀血不循经则出血[7]。且暑热病邪酷烈,传变迅速,常径入气分,若不能及时清解,最易入营入血,直中心包,或有深入肝经而见神昏、痉厥。中医治疗以清暑益气,开窍醒神为基本原则。

生脉注射液是以生脉散为基础药物组成,其中人参为君以补肺气,麦冬、五味子养阴清热、敛肺生津为臣,三者共奏益气敛神,生脉固脱之功效,尤其适用于中暑伤津脱液,气津两伤之证[8]。而醒脑静主要有麝香、郁金、冰片、栀子组成。系在古方安宫牛黄丸的基础上改制成的静脉注射用药,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该药有镇静,抗惊厥,镇痛,解热抗炎,增强免疫功能,和保护脑组织的功能[9],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开窍醒脑功效,适用于暑热之邪由气入营,蒙蔽心包之证。研究证实,重症中暑死亡率与高热持续时间成正比,降温速度的快慢直接决定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通常应在1 h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7.8~38.9℃[10-11]。重症中暑由于身体严重脱水,导致电解质的紊乱,常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死亡。故在积极消除暑热的同时需要积极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西医一般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醒脑静及生脉中药联合治疗重症中暑疗效确切,显著降低了患者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1]周晶.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中暑2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31):63.

[2]林海桐,宁观林.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中暑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1,17(4):488-489.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58-961.

[4]童华生,陈译,唐柚青,等.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广东医学,2011,6(32):1574-1576.

[5]刘志锋,苏磊.胃肠功能障碍与炎症反应在中暑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0,31(6):787.

[6]罗钢,晏新,杨思进.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中暑并发多器官功能损伤1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8,4(17):559-560.

[7]刘永生,段莉周,成鸿.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重症中暑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062-1063.

[8]赵兴.醒脑静注射液在抢救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天津医药,2012,24(4):145-147.

[9]刘辉,宋青,周飞虎,等.亚低温在劳力型热射病治疗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35(9):1148-1150.

[10]戴跃龙,白慧颖,王海虹,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中暑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6):881-883.

R594.1+2

B

1004-745X(2014)04-0743-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4.089

2013-09-20)

猜你喜欢

生脉醒脑持续时间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胸腺肽结合生脉注射液在免疫功能低下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意义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应用血塞通联合生脉注射液对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夏天补点生脉饮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的变化及灯盏生脉胶囊干预的影响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