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脂代谢与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临床研究

2014-05-07刘莹露张华军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4期
关键词:风动阴虚证型

刘莹露 张华军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8)

血脂代谢与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临床研究

刘莹露 张华军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8)

目的探讨血脂代谢与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阴虚风动(28例)及风痰瘀阻(30例)两个证型组。对两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33例)进行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的阴虚风动组和风痰瘀阻组的TG、TC和LDL-C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两中医证型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的阴虚风动组和风痰瘀阻组的HDL-C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两中医证型组之间也存在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与血脂代谢紊乱有关,风痰瘀阻是脑梗死合并血脂代谢异常的关键病机。

脑梗死 血脂代谢 中医辨证分型 临床研究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其致残、致死率高,为临床常见疾病,可归为中医学“中风”范畴。笔者通过比较脑梗死各中医证型之间以及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血脂水平,探讨血脂代谢与脑梗死各中医证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为该病临床辨证论治的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8例脑梗死患者均来自南京市鼓楼医院中医科。男性30例,女性28例;年龄52~86岁,平均年龄71.30岁。正常对照组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70.10岁。西医诊断标准按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进行诊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有关内容制定,并结合临床观察将脑梗死患者分为阴虚风动组和风痰瘀阻组。阴虚风动证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次症: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风痰瘀阻证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次症: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排除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另设正常对照组33例:无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严重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疾病,非精神病患者及病情危重者。

1.2 检测方法 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送鼓楼医院生化室完成各项内容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各组间血脂比较(mmol/L,±s)

表1 各组间血脂比较(mmol/L,±s)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风痰瘀阻组比较,△P<0.05。

组 别 n TC TG LDL-C HDL-C风痰瘀阻组 30阴虚风动组 28 5.14±0.17* 2.14±0.17*3.14±0.18*0.79±0.09*4.83±0.14*△ 1.72±0.14*△2.40±0.61*△1.00±0.18*△正常对照组 33 2.92±0.14 0.98±0.21 1.65±0.40 1.19±0.12

见表1。结果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的阴虚风动组和风痰瘀阻组的TG、TC和LDL-C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两中医证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的阴虚风动组和风痰瘀阻组的HDL-C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5),且两中医证型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脑梗死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而高脂血症可以使血黏度增加,凝血活性增高,纤溶功能下降,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增加脑梗死发生的几率。因此,血脂代谢异常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陈飞等对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脂测定,结果提示脑梗死患者TG、LDL-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则低于正常对照组[1]。管益国等检测了123名脑梗死患者和124名非脑梗死对照者的血脂水平,结果提示两组HDL-C有显著性差异,认为低HDL-C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2]。张杰等比较了58例脑梗死患者及4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水平,结果发现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TC、TG、LDL-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形成的HDL-C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证实了脂代谢异常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3]。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TC、TG、L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与目前大部分实验研究结果一致。

HDL-C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保护作用,其体现在胆固醇逆转运,将动脉壁中多余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和抗LDL-C氧化、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等作用上。LDL-C则主要是抑制内皮舒张因子,损害内皮抗凝和纤溶功能,趋化单核细胞,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卒中[4]。目前,有研究表明,LDL-C通过血管内皮进入血管壁内,在内皮下滞留的LDL被修饰成OX-LDL(氧化型LDL),巨噬细胞吞噬OX-LDL后形成泡沫细胞,后者不断增多融合,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5]。朱瑞等通过研究认为,TG增高可促进中密度脂蛋白和小颗粒LDL形成,后两者因颗粒较小,易沉积于血管内膜下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6]。另外,TG可促进外源性凝血系统,又可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从而抑制纤溶系统,有促凝作用。TC与脑梗死的关系,目前尚未完全统一,还存在很多分歧。根据笔者的实验结果,脑梗死患者的TC较正常对照组是升高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因此,笔者认为,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需警惕脑梗死的发生。

中医学认为,内伤积损、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气虚邪中均可导致中风的发生。其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瘀,其形成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临床上,中风病的辨证分型较多,有阴虚风动证、风痰瘀阻证、肝阳暴亢证、气虚血瘀证、痰湿蒙窍证、痰热腑实证等等。黄先长等回顾性分析了316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变化,提示风痰瘀阻型中的TC、TG升高明显高于气虚血瘀型,但与阴虚阳亢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DL-C升高则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阴虚阳亢证[7]。黄晓等观察了118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风痰阻络、痰热腑实2证血脂变化最明显,其次是气虚血瘀证,而肝阳暴亢证和阴虚风动证变化不明显[8]。笔者结合本科室收治脑梗死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较多见的阴虚风动证及风痰瘀阻证进行比较。结果提示风痰瘀阻证的TG、TC、LDL-C较阴虚风动证升高,HDL-C较阴虚风动证低。笔者的实验结果与以上研究者均较符合,说明血脂代谢异常在风痰瘀阻证中更为明显。中医学认为,过食肥甘厚味和醇酒乳酪,使脏腑功能失调,饮食不归正化,膏脂输化障碍,或先天禀赋不足,阳无以化气,阴无以成形,导致膏脂过多,渗入血中,均可发生高脂血症。膏脂过剩则表现为痰浊。痰浊和瘀血作为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均可单独见于缺血性中风患者,但是,由于痰瘀在病理上密切相关,痰浊和瘀血常常相互交结,相兼为病[9]。结合本实验研究结果,笔者认为痰浊瘀阻可能是脑梗死合并血脂代谢异常的关键病机。

[1]陈飞,邱燕陵.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流变学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50-51.

[2]管益国,赵金龙,张建伟,等.血脂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1621-1622.

[3]张杰,宗静杰,郑健刚.脑梗死与血脂异常关系的临床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8):3579-3580.

[4]乔曼丽,吴升平,王文志.血脂与卒中[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7):515-518.

[5]Tabas I,Williams KJ,Boren J.Subendothelial lipoprotein retention as the initiating process in atherosclerosis:update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Circulation,2007,16,116(16):1832-1844.

[6]朱瑞,周农.脑卒中急性期血脂代谢异常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病杂志,2009,12(11):23-25.

[7]黄先长,贺运间,朱惠斌.脑梗死患者血糖、血脂变化与中医证型关系的临床分析[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2(1):55-56.

[8]黄晓.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证候分类与血脂、血压、血液流变学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2,11(1):32-33.

[9]刘红权.浅论痰瘀交阻与缺血性中风[J].四川中医,2008,26(3):33-34.

R743.9

B

1004-745X(2014)04-0723-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4.077

2013-08-29)

猜你喜欢

风动阴虚证型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枯叶蝶(外一首)
波动性高血压之“风动”“痰结”思辨与论治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
痔病症状发作诱发因素的对照研究及其与中医证型相关性
风动流槽实际问题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