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教学之我见

2014-05-05吴向东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红球袋子小明

吴向东

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说明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按照原来设定的思路进行的,而是在师生互动、对话中不断动态生成的。真实的课堂虽然可以预设,但常常带有偶发性、不确定性、随机性等特点,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具有意义的信息材料,也就是动态生成资源。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捕捉到这些生成资源,精妙点拨学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就会迸发出很多火花,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灵活调整教学实际,使课堂处于动态生成的过程,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焕发数学课堂魅力。

那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动态生成资源,让课堂焕发出鲜活的魅力呢?

一、精心预设,促进生成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预设的生成,是以预设为基础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大都是盲目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只有在备课中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有效的引导动态生成,所以说要想促进生成,就要精心预设。教师课前预设时考虑的越多,设计的方案越多,面对真实的数学教学情景时越能应对自如,越能充分利用生成资源。

例如,在几何复习课中,教师课前了解学生解题存在思维定式,分类思想淡薄,对三角形的高理解不全面。备课时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预设,引导学生结合解题过程探究、讨论。(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刚好等于腰长的一半,求顶角的度数是多少?(2)在△ABC和△DEF中,已知AB=DE,AC=DF,AG,DH分别是两个三角形的高,且AG=DH,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是全等吗?为什么?上面的两道题,第一题学生给出的答案大都是30°,第二题大都认为是全等的,并且还能证明。其实这两个答案都不完整,教师要精心预设,引导学生画图,发现问题所在:第一题要认识到三角形有锐角和钝角两种情况,它的高有可能在三角形外部;第二题和第一题的道理一样,如果是钝角三角形的话,则不会全等。由此可见,学生解题中存在思维定式,应引导学生在反思、讨论中理解三角形的高。

精心预设是生成的基础,有人认为既然课堂是生成,就可以淡化备课环节,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如果没有课前的精心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利用生成。因此,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教材是新课程改革的载体,是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的依托,教师要深入研读,将教材与自身教学风格及学生学情结合起来,制定个性化的实施方案。同时要掌握学情。课堂动态生成是师生互动的结果,学生的能力水平、知识经验等都会影响到课堂生成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把握学情,预测课堂教学动向,制定多维的课堂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有预测性、自由度,为课堂生成留有余地。

二、及时捕捉,激发生成

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是开启学生思维的最好时机,教师应理解学生的错误,正是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才会产生教学机智、智慧,因此说学生的错误是课堂生成的重要资源。课堂上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要有耐心的给予指导,充分利用错误,因势利导,激发生成。

例如,在讲“分解因式”后,请学生分解因式:-9a2+25b2。这类问题学生很容易出错。我找了三个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答案:第一个学生写的是-9a2+25b2=(-3a+5b)(-3a-5b);第二个学生写的是-9a2+25b2=(3a+5b)(3a-5b);第三个学生写的是-9a2+25b2=(3a+5b)(-3a-5b)。以上看似简单的问题,这三个学生给出的答案都不正确,说明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分解因式的方法,这是课堂动态生成的真实写照。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错误。课堂教学中遇到这类问题,教师不能简单地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及时捕捉这一错误资源,发觉“错误”中蕴涵的宝贵的资源,并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发现问题、改正问题,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中思考,探索中生成正确的认识:分解因式时可以变更交换项的次序再分解;提取负号后再分解,这样不容易出错。这样教学中教师及时捕捉错误,引导学生重新审视问题,逐步深入学生的理解,体现了课堂动态生成的灵活性。课堂上的信息丰富多彩,而且这些信息存在重要与次要、有用与无用之分,教师不仅要树立生成意识,还要善于甄别,及时捕捉,充分利用生成的资源。

三、适时调控,创造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反馈,才能实现控制与调节。课堂上教师出示的内容都有预定的目标和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常会出现学生偏离教学预设思路的现象,一些教师为了赶进度,往往不重视这些不和谐的因素,用课后再交流等予以消除。而有一些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不和谐,适时调控,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教学机智,营造多元发展的过程,在体验、开放中创造生成。

例如,在讲“感受概率——可能性”时,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1)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5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红球。师:从袋子中任意摸出一球是红球,从代理中任意摸出一球是白球,这两个事件是什么事件?可能性是多少?(2)将5个大小形状与红球完全相同的白球放入刚才的袋子里。师:从袋子里任意摸出一球是红球,从袋子里摸出一球是白球,这两个事件是什么事件,可能性是多少?(3)袋子里装有4个红球,一个白球。师:从袋子里任意摸出一球是红球,与上次活动相比,这次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大了还是小了?从袋子里任意摸出一球是白球,与上次活动相比,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大了还是小了?师:你们能否用一个准确数据表示在此摸球活动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这样的操作活动学生很感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摸到每个球的可能性是相同的,体会到概率的意义。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学生突然说:这问题太简单了,没有挑战性,老师能给出难一点的吗?这是个细节问题,学生要增加问题难度,这是生成的亮点,是创造生成的机会。教师要适时调整预设结构,给出问题:(4)在5个球中(4个红球,1个白球),四人共进行20次摸球游戏,记录摸到红球的次数与概率。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动手动脑,在摸球活动中体验学习,发展个性。教学中出现了预设之外的情况,这是正常的,教师要适时调控,引导学生在体验操作中生成。

四、拓展思维,精彩生成

数学知识逻辑性强,是环环相扣的,思路也灵活多变,解题的方法有很多,一般都有最优的解题方法。教师教学不能止于解完题,要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解法,并不时地给予点拨、启发,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在解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掌握规律,创造性地学习、探索,达到精彩生成。

例如,小红和小明从A、B两地同时出发,小红骑自行车,小明骑摩托车,沿着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出发后经4h两人相遇。已知在相遇时小明比小红多行了120km,相遇后经过1。5h小明到达A地,问小红和小明行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思考。很快有学生举手回答,生1:设小红行驶的速度为xkm/h,相遇前小红行驶的路程为4xkm,小明行驶的路程为(4x+120)km,小明行驶的速度是4x+12014km/h,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列出方程:[(4x+120)÷4]×1。5=4x。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学生自然的思考、讨论。生2:我有一种方法,可以设小红行驶的速度为xkm/h,那么小明行驶的速度为4xkm/h,根据题意可以列出:4(4x)-4x=120,同时学生也给出了列式所依据的定量关系。教师继续鼓励学生探究其他的解法。这样学生的思维在碰撞,所产生的效果远远超过教师的讲解,这需要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挖掘动态资源,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生成空间。

猜你喜欢

红球袋子小明
关注问题本质 提升数学素养
小明照相
把手放进袋子里
我们都有“袋子”,你有吗?
一定、可能和不可能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做不到
概率与统计高考解答题考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