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生物的奇妙感知生命的珍贵

2014-05-05陈晓龙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生物意识生命

陈晓龙

摘要:新时期的高中生物教学有着与时俱进的独特内涵,除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之外,更融入了对生命的诠释,以及对学生所开展的生命关怀教育。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命教育

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应当教什么?又应当怎么教?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课题。近年来,许多优秀生物教师先后通过不同途径对此发表了极具价值的观点和看法,但大多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来进行研究。从理论层面上看极为科学,但是否能通过实践的检验则不得而知。而近日,笔者也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由“学而知”所构建的过程体系中,“三维”目标处于体系的最顶端,即最难达成、最难评价以及最难维系;而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生命的诠释力度,并加强生命关怀教育,反而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进而感知生命的珍贵,最终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对此,笔者现将论证过程阐述如下。

一、强化诠释生命的意义与方法探究

从本质上说,生物本身就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在生物课堂上,几乎每节课都与生命有关,每节课都是对生命的诠释。然而,这仅说明我们已达成了诠释生命的事实,严格来说,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满足生物教材的需要。学生虽然知道生物与生命有关,但却极度缺乏生命意识,只是将生物课程当做一门纯知识的课程来学习,难以提升学习效用,而这正是由于教师不注重诠释与渗透生命意识所导致的。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强化诠释生命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掌握生物课程的基本内涵,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哪些方法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呢?笔者认为,我们应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来加强引导。

第一,在理论层面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全面灌输与渗透生命的可贵,并加强生命与生物之间的联系,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来加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例如,在讲“光合作用”时,笔者随手抓住一片从窗外飘来的树叶(或课前准备),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光合作用是通过这一片小小的树叶来完成的,那么,树叶有生命吗?它是一种生物吗?为什么?上述两个问题,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的;既与“光合作用”有关,又与“生命”诠释有关。而对于学生来说,要正确回答这两个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就必须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探究时间,并为学生提供一些提示,如从分析生物的概念和生命的特征入手等。只有经过深入的探究,学生才能得出“树叶具有生命特征,但却不属于生物范畴”这一结论,并在探究中积累生命意识。

第二,在实践层面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外探索生物世界的奇妙,以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主导,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生命的成长和凋谢,进而加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例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植物的种子,让学生在课外种植,利用所学过的生物知识培育植物的生长。当学生看到自己亲手培育的种子发芽并渐渐长大时,他们会将植物的生命与自己融为一体,最终养成热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二、生命教育与学生探索意识的关联性探析

在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与学习对象构成了学习的主体与客体,而知识仅是预期达成的结果。众所周知,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而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即如何学,以及怎么学。然而,假如学生没有学习动力,那么教师又应当如何引导呢?因此,在学生为获取知识而所开展的客体研究中,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求知”意识创设足够的动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坚定地对学习对象进行探索,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开展生命教育与加强学生探索意识之间具有重要的关联。严格来说,人的一生是由无数次的生命活动所构成的,如工作、学习、购物等,而生命教育即是对学生的生命活动产生影响的教育过程。其中,它诚然包括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动力源泉,而从生物课程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这一特质来看,加强生命教育的意义不尽于此,更包含了“阐释生物课程的基本内涵”这一重要作用。在生命教育下,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动力,有全面的课程认识,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可以说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的重要前提。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应以全面诠释生命的特质为主,教会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教师要通过生命意识的培养而全面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用生命教育为学生打开生物世界的大门,让学生感受生物的奇妙,进而加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学生在不断的拓展认识与积极探索中前行,继而通过教师科学合理的教学引导,以及学生自身的动力驱使,可更有效的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最终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生物意识生命
生物多样性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