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忌和宜

2014-05-05陈婷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老师课堂

陈婷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所忌、有所宜,不可一刀切。在科学课堂中,善于灵活地变换教学手段,运用多样的传授方式,对于创建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而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观摩或教学交流的过程中,都会发现是同行们所采用的的一种最普遍的教学方式之一。课堂提问是最容易做到,也是提醒学生集中精神思考问题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如果教师不加以思考,纯粹为提问而提问,为叫回分神学生而提问,提问这种本来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便失去了它的意义。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略做了提问的忌和宜,以期抛砖引玉。

一、忌

1.忌毯式提问

有些教师有“掀地毯式”提问的习惯,即指定一排或一组的学生,由第一个学生开始,依次起立回答问题,往往在教师顺次提问到第几位学生时,其他学生便可摸清老师提问的规律,不再为被提问而紧张思考,而是喜欢观察被幸运抽中的学生们的表现,使得参与思考的学生少之又少。这种做法,其实仅适合于练习评讲环节,当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完成任务,全班同学进行基础题目的答案校对时,此时采用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起到一个快速、高效的作用,但在一般的、需要思考的问题的提问中,这种方式就达不到在教学过程中“全体参与”的目的。

2.忌空洞式提问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学生站起来回答,判断性的问题完全可以采取齐答的方式,尤其是关于一些体验性的问题。

例如,在讲“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时,有的教师先举例引入:我们在向上提一大桶水但提不起来的时候,会不会觉得手也要用力啊?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迅速、整齐地迎合老师:“会”。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加以思考,回答之后也很快将这个例子忘记了。此时,换种方式或许会更好:我们在用手提一大桶水的时候,手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如果不经过回忆去短暂“体验”一次的话,就不好做出回答。这样一来,答案的“含金量”就高了。

3.忌无评价提问

相比与作业,提问其实是一种更及时的考察、检验和反馈。学生要求被当堂听题,立即答题,要站立在学生之中、快速组织文字、大声表达,面对的不仅是老师,还有同龄的伙伴的评判,这对于自尊心很强的学生来说,能够得到一种肯定是绝好的鼓舞。因此提问不能只重提,不重评。评价也不是答案“对”“错”那么简单的一句话,对于基础较差不能准确回答的学生,可灵活采取启发式或引导式的提问方式,给予多些机会,让这部分学生偶尔也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最重要的是不能在无意之中挫伤他的自尊心,而应是在订正错漏的基础上适当鼓励,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再肯定答案之后,给予例如“声音响亮”“善于思考”“表达能力好”等简短的评语,使学生获得一种自豪感、自信感。只重提问不重评价的提问,说到底,不外乎是一种换了面孔的“讲授”,是换了主角的、学生对学生的“灌输”。

二、宜

1.宜引导、帮助

对于理论学科而言,与文化学科不同的一点区别就在于它的知识连贯性,每一个章节、每一课时环环相扣,因此,新问题的解决,都脱离不了已学知识的铺垫。所以,新知识的学习,在引入阶段自然就少不了旧知识的复习。在45分钟的课堂里效率最高的复习便是通过提问来进行,在引入新课时,提问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就会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如果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顺延、拓展出来的话,新旧知识便可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时也能顺利找到衔接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宜全面、量力

“面向全体,量力而提”不等于这个问题要简单到每一位学生都能回答,但至少要绝大部分学生通过思考能正确回答,若只有少数优异学生才能回答的问题则不宜提问,因为这会挫伤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这门学科太过深奥、高不可攀,教师本身尤其不可在无人能答的场合下快速自问自答,让学生觉得老师有卖弄之嫌。

“面向全体,量力而提”在解答的时候先提问,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再提问,切忌先叫人后出问,全面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人人动脑,教师要做好判断正误、补充遗漏、改正错误的准备,不宜过早公布答案,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应尽量让学生个抒已见,充分体现教学的民主性,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这也要求教师不要随便以自己的标准去禁锢学生的思路,教师应能机敏地判断学生答案的漏洞所在或可操作性,及时给予准确客观的点评。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想真正达到一个“高效课堂”的标准,还需要同仁分享出更多的宜和忌。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老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