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2014-05-05孙环海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本息储蓄学生会

孙环海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的智力、能力、思维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提供机会,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想让每个学生在每一门课中都有一定的收获和感悟,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方面多花一些心思,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新课标背景下,越来越强调学生“学以致用”,“快乐学习”的理念,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做出一定的改革和创新,尽量做到与实际相联系,在教学中增加例子引发学生思考。只有积极地探索和发现新的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一、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

在对新知识讲述后,要引发学生对“学以致用”的思考,要让他们认识到知识是有用的,并且是无处不在的,还要让他们探索和发现具体要怎样用,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做更深的了解,鼓励他们去发现身边的知识。

例如,对于“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研究性课题,在相关知识讲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教育储蓄的收益,要求学生收集本地区有关教育储蓄的信息, 并思考以下问题。(1)依教育储蓄的方式, 每月存50元, 连续3年,到期(3年)一次可支取本息多少元?(2)依教育储蓄的方式, 每月存a元, 连续存3年,到期(3年)一次可支取本息共多少元?(3)依教育储蓄的方式, 每月存50元, 连续存3年, 到期(3年) 时一次可支取本息比同档次的“零存整取”多收益多少元?(4)欲在3年后一次支取教育储蓄本息合计1万元,每月应存入多少元?(5)欲在3年后一次支取教育储蓄本息合计a万元, 每月应存入多少元?(6)依教育储蓄的方式, 原打算每月存100元, 连续存6年, 可是到第4年时, 学生需要提前支取全部本息, 一次可支取本息共多少元?(7)依教育储蓄的方式, 原打算每月存a元, 连续存6年, 可是到b年时, 学生需要提前支取全部本息,一次可支取本息共多少元?(8) 不用教育储蓄的方式, 而用其他的储蓄形式,以每月可存100元, 6年后使用为例, 探讨以现行的利率标准可能的最大收益( 不扣除利息税), 将得到的结果与教育储蓄比较。在这样一个任务中,学生会加强对储蓄利率方面知识的掌握,并且了解到这一方面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及应用方法,让学生深刻了解到知识的有用性、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在一些问题的解决方面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悟,了解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问题的差异,清楚看待现在学习的知识。

二、在讲述新知识的同时,可以将其与学过的相似的知

识联系

在知识的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知识系统化地传述给学生,将新旧知识巧妙地对比,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与旧知识的联系,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促进他们展开自主学习。

例如,在讲“函数的奇偶性”时,相对之前学过的几类函数做一个复习,同时将其图象画出来,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和发现各类函数的特点。借助图象和定义对函数进行分析,在学生有一定的想法之后,再对这一知识展开教学,学生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这样,学生对之前学过的各类函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把各类函数的图象特征深深地刻在脑子里,同时对函数的奇偶性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懂得在之后的学习中奇妙利用图象达到更直观的效果。

又如,在讲“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时,教师要让学生复习直线和直线的平行问题,找到两类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发学生的思维矛盾和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比较中学习,从而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这样,相信学生会懂得如何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思考自己现在不懂的问题,也学会在对比之中学习掌握知识。

三、在教学中增加一些形象的例子,增强学生的思考

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没有达到特别好的程度,对一些新的知识点没有清楚的认识,存在一些模棱两可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思考方式和所生活的环境,举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小例子,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

例如,在讲“概率”时,教师可举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概率是随处可见的,我们都玩过抛硬币的游戏,硬币的正反面是随机的,所以不管我们的答案是什么,答对的几率都是二分之一。在一些抽奖活动中,我们中奖的几率都是相等的,于是当有人得奖的时候,我们不会说他有多么的了不起,而是说他非常的幸运,成为少有的几个中奖者。在讲述这样的例子之后,相信学生会对概率的特点有更深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于教学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胆地创新实践,找到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认真学习和了解新时代背景下对学生的新要求,改变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本息储蓄学生会
国家发改委:对企业债券本息兑付风险开展全量排查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王弼“崇本息末”思想的再认识
试论民国时期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
高校学生会组织的构建及运行
基于Grails的学生会工作管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