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注重有效互动

2014-05-05陆春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教法教材内容新课程

陆春

目前实施新课程教学,倡导积极的师生互动,要求更高,价值取向更新。具体地讲, 互动要有素材以及素材呈现的方式;互动要有情境、场景、道具,需要搭建教学生成的平台, 至少要有一个可供学生发现知识的载体;互动还要有师生的激情参与、主动参与,并把握好各自的角色效应。

新课程倡导的有效互动,必须同时具备如下三个条件:第一,采用的互动方式必须呈现多样性;第二师生互动的过程要充分展示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实效性;第三,互动的结果要充分体现学生获取知识的科学性。我们要让有效的师生互动成为高效课堂的主旋律。

一、师生互动的要求

新课标中反复强调,课改目标之一要实现两个“转变”。第一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第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实现这两个转变,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搭建师生之间不断发 生有效互动的平台。也就是说,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形式各异的、科学有效的师生互动中, 才能实现上述两个转变。否则,转变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就是一句空话。我们提出课堂教学中有效互动的概念,目的是为了寻找哪些互动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掌握知识的科学性;哪些互动方式可以迫使教师不得不放弃传统单一的教法,从而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做法。为了使不同的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课堂中配合默契,以达到助学而教、促教而学的最高教学挠界,只有努力实现互动方式的多样性,才能适应思维类别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兴趣特点;只有注重互动过程的实效性,才能全面落实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只有讲究互动内容的科学性,才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相对自身有进步的发展;从而促进教学相长。

二、有效互动的方式

1.设主悬念,激发兴趣

凡是班级授课都有一个如何“引课”的问题,而引课方式有许多,如温故启新式、开门见山式、图片实物直观式、生产生活例证式、竞猜游戏式等。然而,设疑激趣探究悬念的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促使学生追求答案的愿望更为迫切。因为探究悬念是人类的本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这种引课方式,或者叫新课引入互动,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立竿见影的聚焦作用,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状态。

2.创设情境,易学乐学

我们成人所具有的知识其实大多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在生产生活的实际中自己学会的,学生习得文化知识当然更是如此。只有在与知识技能相匹配的情境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学生才能真正习得知识,并学会运用与创造。因此教学需要情境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但是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有就好,而是应具备短小精干且有效的原则。

在对话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多媒体技术运用中的课件情境、实物图片情境、动手操作情境、合作探究情境,还有视听片断资料以及模拟扮演课文剧情境等,这些教师常用的情境本身不存在谁好谁差的问题,只存在是否与教材内容相匹配、是否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吻合、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问题。

3.合作学习,形成浓烈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确立合作意识非常重要。而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是一种最朴实的形式,是新课程改革格外倡导的学习形式。因为,这种教学活动,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表现 自我的平台,为听取各种不同见解获得一个专门的场所,使学生的思维处在共赏共析、质疑 异议的积极状态,最大程度地利用了集体智慧的力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 学习小组各成员还可从不同的视角去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通过思维碰撞,产生新的观点和见解,至少可以完善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三、有效互动方式的设计与实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某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教者本人感到心情舒畅,精神爽快。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产生亢奋情绪,主动投人学习,并有体验感悟,这样一种教学状态下的互动,我们称做有效互动。

有效互动的设计优化。第一,如何恰如其分地处理教材内容;第二,选用哪些适合学生、符合教材要求的教法和手段;第三,学生以什么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因此,设计有效的互动方式,先要钻研教材,用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去安排教学内容,并在安排中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设计有效互动的原则。第一,要紧扣教材内容,并使各环节过渡自然到位;第二,所选教法必须匹配学法,因为教与学的方式方法非常多,选什么样的互动方式,才能把教法与学法整合好,以利学生易学乐学,使互动达到理想状态,换句话讲,就是要有生成知识技能的过程。第三,联系教与学的教学情境要设计好,即情境有效。需注意三点:①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联;②要变抽象概念为形象感知;③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总之,教师要根据教材创设恰当的情境,在利用情境中选配有效互动方式,方能使课堂更加精彩。只有选用好的互动方式,才能使情境发挥最大的助教助学作用,才能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猜你喜欢

教法教材内容新课程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