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2014-05-05杨登高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垃圾袋德育数学

杨登高

在每门学科的教学中,德育渗透都是必须的。一般认为,文科类的课程进行德育渗透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而理科比如高中数学,思维缜密、推理严谨,所以枯燥而缺乏情感,无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至于很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如何挖掘数学学科中的德育因素,如何利用数学这一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在树立自身人格魅力中渗透

德育

1.言位身教,从自己做起。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首先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在概念教学时,要运用数学语言完整、精练地叙述;对公式所起的作用,要讲得确切;在板演过程中要有条有理,推理要步步有根据;书写要规范。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严谨求实的表率。

2.严格要求,从小事抓起。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要严格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点滴差错都有可能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从而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

二、在讲解数学史的过程中渗透

德育

高中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从上古的结绳记数到中古的《九章算术》都是最早问世的数学成就;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最早由魏晋时期的刘徽开始,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大大早于欧洲;近代的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了卓越贡献。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在课堂即时评价中渗透德育

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某些思想教育契机,如果我们能及时抓住这些德育生成点,巧妙而又不失时机地给予教育,就能产生极好的德育效果。教师在不经意中对学生的教育,其效益胜出师生的一次长谈,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例如,我们可以对学生的严谨的态度,踏实的作风给予表扬;可以对学生的灵活思维给予表扬……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即使一个平凡的学生,在鼓励的雨露下也会变得更加鲜活起来。

四、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渗透德育

我们可以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学环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仅靠教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协作,共同思考。这样,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努力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使学生领悟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

五、在联系生活实际中渗透德育

学习目的是学习的动力。只有目的明确的人,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学习目的教育放在首位。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意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学习目的教育放在首位。

在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坚忍不拔、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

例如,七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星期使用垃圾袋的数量,计算出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分析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也使意志品质得到培养和锻炼。

六、在利用多媒体技术中渗透德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例如,在讲“椭圆”时,教师可以利用flash设计制作关于“神舟”六号从发射到升空,然后绕地飞行的动画片,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这样,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为祖国建设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中,这不仅符合教学课标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垃圾袋德育数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垃圾袋里有证据
会飞的垃圾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极简垃圾桶
如何优雅地捡宠物屎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