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014-05-05刘学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想象创新能力

刘学

数学作为一种智力体操,在学生智育的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在德育和美育的形成中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优化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人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展现。在数学的解题中,每一步都体现出逻辑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在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推理过程中体现出数学的逻辑美。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计划,使其具有可行性和启发性,要不断精炼教学语言,使其具有逻辑性和趣味性,善于设计富有悬念的探究思路和情境,铺设充满兴趣和悬念的探究渠道,促使学生自然地联想与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或推理过程,并把这一过程一步一步地落实在书面上,成为解题的过程或步骤。

第二,在推理过程中,每一步都做到来有出处、去有依据,因果关系要明确,推理过程要合理。

二、加强归纳综合能力的培养

归纳综合能力是我们探索自然必不可缺的一种能力,它为我们在自然界众多纷纭的现象中发现规律、探索规律,并利用规律来推动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这门学科中,有关归纳综合的题目比比皆是,这类题目的大量练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勤于观察,并善于思考。对于归纳综合类题目的练习,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和沉着冷静地思考,才能真正洞悉其内在联系,找出其必然的规律。

第二,对于找出的规律性的东西要注意归纳总结,并验证。因为归纳总结出的东西,没经过推理证明,所以有时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见得一定正确,所以它的真实性有待进一步多方面、多层次地去验证。

三、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显得重要。

第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思维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能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并且集思广益、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搞好师生之间的互动。

第二,鼓励学生质疑、答疑。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让学生敢于质疑教师,敢于质疑教材。

第三,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使创造之源泉涌不断。

四、注重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丰富的想象对我们的创造产生深远影响。如“三视图”的学习,体现了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学生要有物到形的认识,并且有形及物的想象。

五、数学教学中提倡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材,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利用这些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阅读教材中有“勾股定理”等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阅读,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在数学研究及应用方面有辉煌成就,再讲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的贡献。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热爱社会、发展科学,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数学中不但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且存在许多哲理。教师要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是一个无性的坐标系,每个人步入社会后就像平面内一个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同时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自己的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

六、数学教学中体现美育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美丽的图案,而在这些图案中,有许多是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数学变形形成的。在讲解这方面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由这些变形得到的美丽图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去感受美、欣赏美,并鼓励他们利用这些变形自己动手设计一些漂亮的图案,让他们在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享受生命之乐、生活之趣。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让自己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行官,为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想象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快乐的想象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