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厥阴头痛31例疗效观察

2014-05-02肖俊锋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23期
关键词:厥阴吴茱萸灯盏

肖俊锋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330020)



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厥阴头痛31例疗效观察

肖俊锋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330020)

目的:观察吴茱萸汤治疗厥阴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经辨证为厥阴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灯盏细辛40mL与生理盐水静滴结合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实验组患者在静滴灯盏细辛的基础上加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厥阴头痛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厥阴头痛;吴茱萸汤加减;灯盏细辛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在祖国医学中,头痛主要可归结为外感与内伤所致的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可引起以头部不适、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1]。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可将头痛分为多种证型,本文主要讨论厥阴头痛的治疗。我院采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厥阴头痛,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治疗组男14例,女17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39.83±11.54)岁,病程3~20年,平均(9.63±5.64)年。对照组男15例,女16例,年龄26~56岁,平均年龄(36.73±13.19),病程2~19年,平均(8.93±6.1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目前最权威的国际头痛学会(IHS)诊断标准[2]:①病程较长,多次间断发作,持续时间不长,持续几天;②头痛局限在单侧,为搏动性,活动后头痛加重;③头痛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④头痛常有先兆,比如视觉障碍、语言障碍等,短时间内可恢复。另外必须同时伴有:①头痛部位以巅顶为主,头痛喜按;②伴呕吐涎沫或头痛时口水多;③头痛时四肢逆冷或烦躁不安,烦躁欲死;④舌淡,苔白,脉沉弦或脉迟。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①灯盏细辛40mL与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②口服氟桂利嗪胶囊5mg,qd。实验组:在静滴灯盏细辛的基础上加用加减吴茱萸汤(吴茱萸10g、党参10g、大枣10枚、生姜6片、川芎30、藁本10g、全虫6g、荆芥10g、白芷20g)。烦躁欲死合茯苓四逆汤;怕风合桂枝汤;四肢逆冷合当归四逆汤。

两组患者均以21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

1.4 疗效标准

头痛程度根据VAS评分来评定。治疗前后根据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SF-MPQ问卷)评分,收集数据,最后再对数据进行分析。评定标准:痊愈:头痛症状基本消失,6个月内未复发;显效:头痛症状基本消失,但6个月内复发过,次数较少,且持续一定时间;无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或复发多次。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治疗21天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吴茱萸汤在《伤寒论》中有三条[3]:一为阳明寒呕条;一为少阴下利条;一为厥阴头痛条,其临床表现为“干呕吐涎沫,头痛”,合观三条,见证虽有不同,其病机均为肝气犯胃,胃气虚寒。厥阴之脉,挟胃,属肝,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故肝所生病者,腹满呕逆。然则厥阴之邪,循经上逆,故见证如是。肝寒随经上逆,则见颠顶痛,肝气犯胃,胃气虚寒则干呕、吐清稀涎沫,治当暖肝温胃,益气降逆止呕。吴茱萸汤以吴茱萸为主药,暖肝温胃、降逆止呕,配以生姜散寒止呕,人参、大枣补虚益气。

祝味菊[4]认为其适用标准为:脾胃虚寒、消化不良、食谷欲呕者;胡希恕[5]认为应用吴茱萸汤的指征为:吐涎沫或口水多,头痛头晕,胃痛、胃虚饮停;姜春华[6]认为吴茱萸汤应用的辨证要点为呕吐涎沫、舌质不红、苔白滑、脉迟、癫顶头痛;张长恩[7]认为三阴经本无头痛,唯厥阴例外,因厥阴之经与督脉会于巅顶,故厥阴经病有头痛。厥阴头痛有阴证和阳证的区别。曹颖甫[8]认为寒湿留于膈上,脾胃因虚寒而不和,则干呕而吐涎沫。清阳不升浊阴上逆,则为头痛。吴茱萸汤中吴茱萸祛寒而降逆;人参、姜、枣补虚和胃,即其病当愈。盖其所以头痛者,其于干呕,气逆而上冲也。其所以吐涎沫者,起于脾胃虚寒,脾虚则生湿,胃寒则易泛也。考吴茱萸辛温,主温中下气,最能散肝脏风寒,故于厥阴寒症为宜也。曹颖甫[8]认为,太阳水气不能随阳气外达,流入胃中,即为寒饮,胃中阳热本盛不能容涓滴之水,饮入于胃,随时化气,从淋巴细管散出,故胃中但有有胆汁,胰汁,肝液,而不能留积外来之水,其所以浸成寒饮者,胆汁少而胃中虚寒也……中阳既虚,则上下隔塞不通,浮阳上扰,因病烦躁。姜,附热药,既以中脘隔塞之故不能下达,反以助上隔浮热而增其呕吐,故但宜缓以调之。方中用温中下气之吴茱萸以降呕逆,余则如人参、姜、枣,皆所以增胃汁而扶脾阳。但使中气渐和,津液得通上下四旁,而呕吐烦躁当止。

复习既往医案结合笔者体会,认为吴茱萸汤所治厥阴头痛应用指征:①头痛以巅顶为主,头痛喜按;②伴呕吐涎沫或头痛时口水多;③头痛时四肢逆冷或烦躁不安,烦躁欲死;④平素有胃痛,胃冷或怕风;⑤舌淡,苔白,脉沉弦或脉迟。

[1]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4.

[2] 彭瑞强.头痛的最新国际分类诊断标准和治疗新进展[J].重庆医学,2006,5(12):1130.

[3] 柯雪帆. 伤寒论选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21.

[4] 祝味菊.祝味菊医学四书合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5] 胡希恕.胡希恕伤寒论讲座[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243.

[6] 姜春华.姜春华经方发挥与应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37.

[7] 张长恩.伤寒论临证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2.

[8] 曹颖甫.伤寒发微[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831.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4-08-27

肖俊锋(1976-),男,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神经内科。

R277.7

A

1673-2197(2014)23-0116-01

猜你喜欢

厥阴吴茱萸灯盏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灯盏乙素对OX-LDL损伤的RAW264.7细胞中PKC和TNF-α表达的影响
厥阴病篇再论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黑暗中的灯盏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HPLC法同时测定灯盏细辛注射液中10种成分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从厥阴之义论厥阴病❋
吴茱萸敷腹治疗婴幼儿腹泻及护理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