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味刺桐

2014-05-02撰文摄影刘潇然

海洋世界 2014年7期
关键词:刺桐德化南音

撰文/摄影/刘潇然

品味刺桐

撰文/摄影/刘潇然

刺桐花飘香,菩提树乘凉。依靠着清源山的苍秀,坐卧在蓝色的古港旁,这就是让人来了不想离开的城市——泉州。

泉州既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始点,也是现代人悠闲游玩的好去处。古时候又被称作“刺桐城”。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又是山清水秀接近自然的圣地。走在泉州的大街上会看到道路两旁种满了菩提树,当走进开元寺,你甚至能看到需要两人甚至多人合抱的菩提古树,还有那美丽的泉州市花——刺桐。刺桐花虽无香味,但她绽放时却透着圣洁的火红,向人们昭示着只有圣洁文化的源头才能开出如此火红的颜色。之所以神圣,正是因为受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各国文化相继涌入,使之成为宗教种类并存最多的地区之一,这里也遗留下了世界上仅存的唯一的摩尼教遗址。

这里也曾是茶叶出口的重要源头之一,著名的铁观音就在泉州市安溪县大量产出。安溪最有名的茶有六大种类,分别是: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梅占、大叶乌龙。而其中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的极品,据说当年一位叫做“乌龙”的将军上山采茶追猎,偶然发现新的做茶工艺,做出的茶问更香,味道更浓。当地的乡民纷纷向他学习,自然而然也给此茶起名为“乌龙茶”。西坪镇是乌龙茶的原产地,早在宋代时,乌龙茶经海上丝绸之路一路走向世界各地,备受各国的青睐,还有很多海外商人不远万里顺着“古海丝之路”来到中国,就为了做安溪乌龙茶的生意,所以“古海丝之路”又有“海上茶叶之路”之称。安溪的乌龙茶之所以这么畅销,首先是因为安溪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得天独厚,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产出的茶叶清香雅韵,独具清香,特别持久,其中的铁观音还具有独特的“观音韵”,香气也特别持久,素有“七泡有余香”的美誉。相传,清官员王士让告假回乡访亲会友,在南岩山麓发现此茶。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让奉召赴京师拜谒礼部侍郎方苞,携茶相赠。方苞品后,自感为茶中珍品,遂转献乾隆,乾隆召见王士让询茶来处,王细说茶之来源,乾隆细观茶叶形似观音,脸重如铁,便赐名为“铁观音”。

铁观音的优质品质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与其精湛的制作工艺不无关系,发展至今日,铁观音的做法分为:正炒、消青、回青、拖补四种。在制作之前再配合上严格的采摘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产出最好、最优质的极品铁观音。

“海上茶叶之路”被誉为“海上陶瓷之路”。自宋代开始,德化陶瓷已经远销海外,成为中国瓷器销量的重要产地之一。依靠优越的泉州港,使得德化的陶瓷更快捷更方便的销售到海外。马可·波罗在其游记里就曾说过“刺桐城北,有一别城曰迪云州,产瓷既多且美”。这正是证明德化瓷器自古享誉世界美名的最有利的证据。德化也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瓷都”。

德化所产的白瓷瓷质最为优质,釉面包浆细腻,光线柔和,洁白如霞。称得上是白中极品,白中之最。而到了明代,德化白瓷达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制瓷师傅们对技艺的完美保留是德化陶瓷能达到巅峰的最直接的原因。他们传授徒弟技法时,态度严谨,对工艺要求极为严格,坚持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使得陶瓷的质量趋近完美。明代也是制瓷大师辈出的时期,亦是丝绸之路发展的兴旺时期,自然而然,德化白瓷成为当时享誉海外的一颗明珠。时至今日,德化白瓷的制作技法已经失传。在“泰兴”号沉船的挖掘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德化瓷器,对35万件完整的器物进行拍卖,拍卖总成交额高达2240万德国马克(1100多万美元),它的价值使人们惊叹之余,不得不承认德化白瓷的珍贵。

图1:南曲的传承相当讲究,继承老一辈的习俗需要严格的拜师仪式。

图2:1990年出版的《南曲》曲谱

图3:《南曲》内文

泉州不仅有厚重的茶文化与瓷文化,当地的戏曲也有着独树一帜的风采,被誉为音乐“活化石”的南音,流行于闽南人生活的地方,南音也在2009年荣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音唱腔优雅中带有一丝丝哀怨,倾诉着母亲、妻子对于漂洋过海的儿子、丈夫的深深思念,折射出闽南历史上传统社会和家庭生活的特征。于是,在海外的很多闽南人开始建立起很多闽南戏曲社团,一解他们的思乡之情。泉州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是保存我国古代文化最丰富、最完整的一大乐种,是两汉、晋唐和两宋等朝代一批批入闽的中原移民把中原戏曲带入到当地,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后的产物,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华戏曲的历史遗存。南曲还有“御前清曲”的美誉。他的传承也相当的讲究,继承了老一辈的传统,正因为如此,他才得以流传至今。

说起南曲不得不提一提当地的木偶戏,古时候称作“悬丝傀儡”,现在叫提线木偶戏,闽南民间俗称“嘉礼”,制作工艺相当考究,演绎技法自唐代时传入泉州,明代时已发展到脱离了片段,杂技似的技法,已经可以演出历史剧了。在这座历史文化气息浓厚的小城里,坐在菩提树下,刺桐花相伴,赏着南曲,再来一碗土笋冻,真是人间一绝了。美丽的泉州仍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让我们去一点点地发掘与品味。

(责编:金希)

图4:木偶戏所用珍贵道具

图5:木偶戏老师傅带着自己的徒弟在演出

图6:闽南乡村木偶戏台

图7:木偶戏所用珍贵道具

图8:闽南 “土笋冻”

猜你喜欢

刺桐德化南音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德化窑白釉雕鹤鹿老人像
德化白瓷,从地方民窑到“瓷界新星”
李进杰的南音情
德化昆坂村:穷山沟变身红色旅游胜地
刺桐叶过氧化物酶对水体中联苯胺的降解
FATE, PLAY, LOVE
刺桐胜景 知多少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