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林业转型经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014-04-29金春玉

吉林蔬菜 2014年11期
关键词:林业森林文明

金春玉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当前林业发展的现状以及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需要是促使新时期我国林业发展方式实现转变的有效途径。

林业是进行木材、林产品生产和实现各种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事业。它包括营林和森林工业,主要职能是有计划地绿化现有荒山荒地,扩大森林资源;对天然林和人工林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增加木材和其他林副产品的生产,以满足社会需要;通过林业建设,可充分发挥森林的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环境保护等多种效能;森林经营包括森林的采伐与更新、森林保护、森林再造及抚育间伐和城市森林的建立和管理等一系列林事活动。

多年来,由于存在林业经营生产许多困难,林业资源破坏严重,过度采伐,造成资源日趋紧张,营林工作面临许多困难,资金紧张,管理不当等,日益显示出林业转型的必要和迫切。加快林业经营工作转型,加强各方面管理,非常重要。

1 当前林业经营生产现状问题

近年来,我国林业发展势头良好,经济林产品、竹及竹制品、人造板、松香等主要林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纸和纸板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林业产业总产值不断增长。

尽管林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是国民生产总值中林业产业所占比重较低。二是林业总产值中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过低。三是以木材及其他林产品加工为主的加工企业规模小。四是技术装备水平低,初级低档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五是科技含量低,科技成果转化慢,目前我国林业产业科技贡献率仅为20%。此外,我国林业还面临资源基础支撑能力弱、传统林区的可采资源趋于枯竭、木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进口依存度比较大等瓶颈。

2 林业转型经营生产的必要性

2.1 适应生态建设的需要

我国的人工造林长期以来存在着重用材林、纯林的培育,轻珍贵树木培育,树种单一,致使许多林区森林环境恶化、林木生长不良、病虫危害严重,珍贵林木资源锐减或枯竭。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良土壤等生态功能及作用。同时,还应进一步认识到:森林资源具备物质与生态服务同时利用的可能性,可以做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目标。一方面,任何生物都具有生长、发育、繁殖和衰退的自然规律,在这一生命周期中同时实现物质生长和生态服务效益。另一方面,森林生态服务与物质利用之间可能是互补、冲突、协同关系,森林可以实现物质与生态服务同时利用。因此,发展林业,还须适应生态建设的需要,使有限的林地发挥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2 满足市场需求的需要

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木材供给总量进一步减少,林业经营的林种、树种与木材市场的需求尚不完全一致,但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却日益增长。当前,我国国内房地产业、家具业、家庭装修业迅猛发展,使得木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仅靠我国商品材的生产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木材巨大需求和国内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及我国木材加工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缓解和解决木材供需矛盾、增加木材可供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速生用材林、工业原料林的建设,这也要求我国林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2.3 提高林农收入的需要

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有利于提高林业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林业效益的提高。对林业发展方式进行改变,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充分调动、激发林农生产林产品的积极性,使发展林业成为增加林农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

2.4 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

目前,我国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可持续性日益凸显,经济增长向可再生、清洁、高效利用能源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迫在眉睫。循环经济以优化资源的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为特征,是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最佳发展模式。林业的转型过程中同样也应遵循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注重林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使我国林区经济结构由资源主导型向技术主导型转变、资源配置方式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林业产业走上循环发展的轨道。

2.5 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是指以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求为前提,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和发展,即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这是因为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能源消费量较大,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寻求替代能源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推动林业转型是解决我国目前能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林业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还可向社会提供可持续的服务,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在自然、社会系统中的功能。

3 转变林业经营发展方式

3.1 推广林产品加工一体化。

一是林纸一体化。从世界造纸强国的发展历程看,使用木浆造纸是发展趋势。

二是木业家具业一体化。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购买力不断增加,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木地板及木家具业在大城市的普及率将快速提升。这要求我国林产品加工实现木业家具业一体化的模式。

3.2 以市场为导向,定向培育商品林。

发展商品林首先需要解决生产什么种类的产品和需要多大的生产规模,即定向培育问题。在西方林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芬兰等,林业产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实现商品林培育目标的高度定向,以工业化产品加工作为培育商品林技术和管理的目标。

对高质量、多品种和满足特殊需要的工业定向用材(如优质高效针、阔叶树种)的培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发展数量增长优势明显的树种与多品种高质量用材林相结合。

3.3 提供资金支持。

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优惠的信贷补贴和专项资金的支持政策,降低商品林行业竞争成本。针对林业经营的市场风险性,政府应当制定长期的面向个私企业和有关组织的商品林产业化投资信贷计划,带动中国林业经营机制的根本转变,提供林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

4 林业转型发展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创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现阶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潮流。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了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百姓以绿色家园,提升人民群众的福祉。

生态文明建设,破除了科学发展的瓶颈制约。发达的林业、良好的生态,是国家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林业承担着保护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如何发挥作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森林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新时期,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林业肩负着更加光荣的使命,承担着更加重大的任务。林业是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主体,承担着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大职责。党的十八大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些都是林业部门的重要职责和任务。

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中的主体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林业是重要的绿色经济体,承担着促进绿色发展的重大职责。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发展的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环,重点是形成有利于生态安全、绿色增长的产业结构。

林业既是改善生态的公益事业,又是改善民生的基础产业;既是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支撑,又是规模最大的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体;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潜力所在,又是拉动内需的主战场。依托林业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增长,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林业系统部门应该紧扣中央的决策部署,以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促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最重要的是要突出强制性的生态技术、生态标准、生态法规的地位和作用,以此规范社会各个成员的行为。同时,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林业生态建设补助补贴政策等,从机制上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发展。从各个方面入手,从各个环节着眼,精心布局,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持续健康发展林业经济,促进社会经济合理有序文明推进。林业转型经营生产,就是对创建生态文明的巨大推动。

猜你喜欢

林业森林文明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land produces
对不文明说“不”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文明歌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