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贸专业与地方外贸企业协同发展探索

2014-04-29李胜军孟刚

中国市场 2014年35期
关键词:实务国际贸易协同

李胜军 孟刚

[摘 要]校企协同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国贸专业与地方外贸企业协同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为了促进国贸专业与地方外贸企业协同发展,必须整合校内优质资源,引入地方外贸企业高层次人才,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必须适应地方外贸企业需要,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构建国际贸易实务课群;必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与地方外贸企业协同发展。

[关键词]国贸专业;地方外贸企业;协同发展[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5-0125-02

1 国贸专业与地方外贸企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协同论是德国物理学家哈肯于1976年提出的一种系统理论,它研究各种不同的系统从混沌无序状态向稳定有序结构转化的机理和规律。协同理论在许多领域都有很好的利用。目前国内学者利用协同学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研究的还比较少,而在目前仅有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仅仅是利用协同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对一些现象进行解释说明,主要运用的是定性描述的方法,而有的更是望文生义,仅仅利用“协同”这个词,并没有真正利用协同学的原理和方法。国内利用协同理论的思维方法,来研究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相结合方面的文献,还是比较缺乏的,尤其是专门研究国贸专业与地方外贸企业协同发展的文献资料非常少。

校企协同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高等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具体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校企协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的外贸环境恶化、外贸形势严峻,因此对国际贸易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主力军。诚然,地方高校还不能像重点大学那样承担大量的国家层面的战略性研究,但它对于加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大部分地方高校的学科专业和教学内容设置上明显滞后于本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适合的人才方面,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加强高校与企业和政府的协同发展,不但体现了科技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本质,而且是新时期下提高地方高校服务产业和社会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具体到邢台学院国贸专业更是如此,作为省级外贸经济教育创新高地、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重点发展学科以及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国贸专业建设更应该与邢台地方外贸企业协同发展,这是邢台学院办学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的要求和具体体现。因此以协同理论为指导,对国贸专业与地方外贸企业协同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2 国贸专业与地方外贸企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不适应地方外贸企业需要

传统的国贸人才培养目标受到挑战,尤其是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情况下,贸易经济人才专业知识结构应有较大的变革,应将人文素质、国际交流语言、商贸基础知识和商贸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内贸与外贸结合、贸易与投资结合、人文知识与自然知识结合,具有多种综合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完整人格特征和团队合作的高层次人才。由于国际贸易专业涉及贸易、金融、商务、物流等多个学习方向,综合性强,目前很多高校设置的国际贸易专业并没有明确具体的专业培养方向,往往导致学生各个方向面面俱到,学生自己也无法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使得学生在专业方向上全而不专,专业能力缺乏,专业技能较弱,专业特色不明显。

2.2 教材建设严重滞后,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教学落后

教材中经典理论占的篇幅大,而对近年来学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被广泛接受的新理论、新方法没有及时地被补充进去;实践性教学内容偏少,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中表现更为明显,具体来说就是比较注意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却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比如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课程比重上,理论知识讲授较多,实践部分比重太小,实务操作过程与操作技巧部分实施得太少。经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缺乏,动手能力较差,市场竞争力弱。

2.3 国贸专业教师综合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不适应外贸企业的需求,在实际教学中会遇到各种交叉学科难题,是目前通识教育模式下课程体系中所没有涉及的,更谈不上将这些知识教授给学生。高校称职晋升制度及考评体系削弱了高校教师深入企业的动力,现有的考评体系中尚未包括有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面的要求及指标。松散的、研究方向单一的团队结构制约了教师与企业合作的发展空间,能够为企业解决问题的空间舞台不大。

2.4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大多数国际贸易专业的课堂上还是传统填鸭式的讲授,而对于其他的教学方法应用较少。这些低效率、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缺乏思维力度,造成学生学习问题的主动性不强,没有参与意识,因而学习兴趣不太浓,总体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另外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大多数的高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实验室。但实践教学手段却相对落后,实践教学需要上机操作,难度较大,并且一些贸易实务的操作流程仍然需要教师在黑板或纸上进行演示,难以做到人机互动。还有很多高校无力建立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导致学生中普遍存在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不高的问题。

3 国贸专业与地方外贸企业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3.1 整合校内优质资源,引入地方外贸企业高层次人才,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立足地方实际,充分发挥地方本科院校优势,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实行优势集中重点突破战略,积极推进“政府—企业—高校”三位一体的专业发展模式,主动参与政策决策,适应地方外贸企业实际需求,与地方外贸企业协同发展,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通过政策调整(包括岗位设置、科研工作量考核、课题立项、经费支持等),在学科层面加强校内教学科研资源的整合和强化。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进、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引进优秀博士或高水平教师,安排青年教师通过委托培养博士学位或访问学者计划提升业务能力。实行教师资格与岗位职业资格双证制度,建立健全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机制。完善专业教师队伍“双师结构”,40岁以下专业教师都要经过企业实践或校内实训基地学习训练,并通过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或鉴定,具备指导学生实践训练的能力。新进专业教师原则上要先到企业或实训基地进行一个学期实践学习,达到能指导学生实践训练后再安排理论教学任务。专职教师要定期参与“产学研结合”活动,每年应有不少于3个月的生产一线实践活动或应用研究的经历。兼职教师每年要有不少于三周职业教育和专业理论方法的培训经历。聘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行业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和客座教授,打造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优秀教学团队。广泛吸收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中业绩突出的外贸行业专家参与学科建设,主要参与项目包括实训基地的教学内容、服务地方的科研项目等。依托中外合作平台,吸收外籍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活动,发挥国际师资优势,逐步推进专业师资队伍的国际化。

3.2 适应地方外贸企业需要,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构建国际贸易实务课群

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改革。把外贸行业与职业需求作为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依据,根据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物流师等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使调整后的课程教学内容更能符合社会需求。突出应用能力培养,按照“模块”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核心的,包括《外贸英文函电》、《单证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谈判》、《商务礼仪》、《商务沟通》和《外贸模拟》等课程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群”,使学生掌握英语商务函电的写作、外贸单证的填写、国际结算的操作、商务谈判的模拟、外贸流程的模拟,熟悉国际贸易业务的各个流程和环节,具备较强的国际贸易动手能力。进一步严格现有教材选用、编写、审核制度,鼓励选用国家面向21世纪教材和“十二五”规划教材、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积极组织编写或更新实践课程教材。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强化主干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稳步推进双语教学。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紧扣行业需求,精心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完善课程相关内容的试验及实训条件,与地方外贸企业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库。

3.3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与地方外贸企业协同发展

增加实践性课程的开设比例,使课程体系更符合培养厚基础、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着力构建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课教学内容,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教学全过程,有意识地使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课程实习与毕业实习、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它们整合成为一个统一的、贯穿于四年学习全过程。

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和合作单位,组织开展项目教学,安排学生参加实体企业或行业管理部门实践,根据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选择贴近实际的工作项目作为学生课程学习内容。与外贸企业合作,搭建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成集教学、贸易、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四位一体、多功能”的国贸实训基地,尝试按“外贸公司”模式进行建设,做到管理企业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按照“以实务、案例、问题、流程为主”设计实训内容,构建“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内实训、顶岗实习与综合性毕业实习的有机结合。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将校外实习和毕业实习相结合,指定经验丰富、业务熟练的实习指导老师深入实习外贸单位,跟踪指导,提高学生实习质量和企业对实习学生的满意度,并以实习带动就业,提升实习留用就业率,提高就业水平。

总之,国贸专业与地方外贸企业协同发展,是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地方高校应加强与地方外贸企业的合作,建立切合实际的协同发展战略,为国家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是大势所趋。

猜你喜欢

实务国际贸易协同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