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进程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2014-04-29张雅娜

吉林蔬菜 2014年4期
关键词:经营权农村土地现代农业

张雅娜

土地是稀缺资源,应加强规划管理,规范合理流转,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为农民增收创富服务。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然而,今天没有土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一系列先进农机具和先进技术无法施展,也就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农村土地流转必须坚持平等自愿的原则,合理流转。

1 农村土地流转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强调:“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按照这一要求,引导农户将分散的土地采取规范有序地流转,使土地集中连片开发,实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业产业的宏观框架已经形成,为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提供了发展载体,也为现代农业社会化生产打开了局面,但家庭土地分散经营模式是加快发展的瓶颈。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坚持国家土地政策基础上,坚持原则,尽快建立稳定、规范、有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才能保持乌苏现代农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态势。因此,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社会化程度,有利于统一生产管理和农产品销售,提高农产品的综合性收益,发展现代农业的必备条件。目前现有农村土地的经营方式不利于农业社会化发展。如果不采取措施将具备集中连片开发的土地有效地利用,将不会具备现代农业的发展条件。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适度规模化,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配备先进物质装备农业,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有效、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才能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具备了条件,才能按市场经济规律重新安排使用土地。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方法。

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机制,促使土地向种植能手、经营大户、土地合作社集聚,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吸引工、商、贸等领域的企业加盟投资经营农业,有利于建设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产品基地。这样将有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通过当地的劳务就地转移,不出乡或不出村减少成本费用,农民既能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又可获得在合作社、企业型农场等实体经济组织的工资性收入,有效地增加农民的总体收入。让不愿经营土地的农户可放心转出,使流转农户“进”可放心进城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行业,“退”可凭借土地承包权,有稳定的流转收益保障,解除了农民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可向城镇和二、三产业集中转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规范、有序的农村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有效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也将为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实现“三个转变”提供了契机和内动力。

农村土地流转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形成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动力。农村建设地流转将开启城乡一体化新路径,并促进新格局的形成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土地流转能够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规模经营也利于改善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另外,在农村土地流转中,构建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机制,又可以使农民更充分地参与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成果,显示集体土地资产价值,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此外,这一机制还有利于缓解经济建设对国有土地的需求压力,减少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冲动。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将成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形成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动力。一方面通过适当集中与合理的土地置换,可以避免农村居民点过于分散的住房方式所造成的土地浪费,进行整治复耕,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化解耕地红线失守的尴尬;另一方面“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有利于提高农民非农转移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弱化城乡二元体制,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借助农村宅基地等建设用地集中整治复耕项目、“党员创业工程”项目契机,以及城镇发展目标,已着手制定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国家的土地政策明确要求:土地流转中要严格控制土地流向,力避耕地资源流失,严格土地征用制度,完善土地补偿机制,严厉制止各种强占与寻租行为。这势必提醒我们应该做到未雨绸缪进行制度设计,规避流转风险带来的问题。

2 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2.1 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家庭经营方式,一方面解放了农村劳动力,确立了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家庭经营优势;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分散经营与规模经营、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比较突出的矛盾。承包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流转不可避免也是必要的。一些农民专业大户及相关企业、合作组织等对流转土地的需求很大,但土地流转的成交量依然偏少。目前四大难题制约土地流转进程。一是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认识模糊,有愿望无行动。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绝大部分农民在城里既买不起商品房,也享受不到城里人的卫生、教育、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权利。一些农民弄不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害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会失去自己的承包地,因而不敢大胆参与流转。另外影响土地流转的障碍,还来自农民对土地根深蒂固的依赖情结。土地作为农民的最后保障,一些农民在外打工或搞别的行业,怕万一有一天不行了,就没有了保障。前几年,农业税还没有取消时,农民种地不挣钱,一些农民宁肯免费将土地转给别人种。现在土地升值了,市场经济不确定因素也增多了,增收尽管有潜在空间,但增收风险加大,生产成本提高了,甚至有时增产不增收。农民对土地流转愿望强烈,可行动缓慢;二是我市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流转中介组织较少,缺乏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评估机构。没有流转中介组织,流转信息渠道不畅,真正按市场规则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不多。这就说明影响土地流转的问题主要在于需求的规模化与交易的零散性之间的矛盾。一些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及合作组织需要大块土地搞规模经营,而土地交易价格信息不对等,市场不成熟制约了流转;三是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研究指导不够,缺乏配套扶持政策和流转收益保障机制。承包合同签订、经营权证发放等行为还存在不规范问题,农民缺乏对承包土地的安全感。流转合同文本不统一,缺乏权威机构和法律认可程序。关于土地流转中土地升值和物价上涨因素缺乏相关政策指导性,容易产生纠纷。同时,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是农村金融服务严重滞后,种养殖大户或合作组织贷款困难,融资渠道狭窄,也制约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四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在流转程序、流转手段、流转档案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定。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还做不到有效提供流转服务,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监督职能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没有一个涉农部门制定并出台过适合当地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较成熟方案。要做好这项工作,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制订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机制,推动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

2.2 科学应对实际矛盾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为了使农村土地流转收到预期成效,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处理好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各种关系十分必要。农民对土地流转愿望强烈,但因种种原因,流转步伐缓慢。观望心态普遍,裹足不前,顾虑重重是主要特点。乌苏农村土地流转进程正处于初级攀升阶段,要做到因势利导推动流转进程,势必应该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今后加快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布局、定位是取得工作成败的关键。当前必须科学处理好两对关系是推进乌苏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加快的当务之急。一是科学处理好农村农业用地流转与农村建设用地流转之间的关系。农村农用地流转的关键在于保证农民流转收益的同时,要确保农用地流转中“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国外一些农地私有化国家,耕地在转让中也明确规定必须要用于农业,不准弃耕、劣耕、搞房地产开发与旅游休闲等项目。这对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化流转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违规行为,规避流转风险。这就要求我们的国土部门要根据国家土地政策要求,加强对我市农业用地特别是永久性基本农田的严格界定和管制。即便要改变土地用途也必须要履行法律程序,经国土管理部门依法审批后才能改变,以此遏制农业用地流转后的“用途扭曲”。农村建设用地的有序流转,实践证明是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村建设用地的客观流动既可满足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建设用地的要求,也使得农村建设用地的实物财富形态转化为货币财富形态,为新农村建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大的资金支持。

3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3.1 加大科技投入:组建一支精干高效的科技服务队伍: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投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农技推广网络现有农技服务人员因过去主要从事大田农作物技术服务工作,对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管理技术不熟练,要求尽快培养出一支专业技术娴熟的服务队伍,转变服务技能,积极引进推广区内外先进的设施蔬菜栽培管理技术,重点在建造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引进培育适销对路新品种、制定各种绿色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科学安排种植茬口、节本增效等方面加大科技投入,为设施蔬菜产业化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3.2 寻求订单找出路: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日光温室蔬菜是一个产业,如何将其做大做强,眼睛只盯着本地市场是不够的,必须瞄准国内外市场,积极寻求订单、拓展发展空间。各县、乡、村已在积极成立各种蔬菜协会、合作社组织,加紧市场调研,及时向菜农发布市场供求信息,瞄准国内外市场选好主攻方向,积极联系定单,组织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各级政府正在积极引导乡村蔬菜种植向着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方向发展,为设施蔬菜产业化的健康发展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

3.3 建好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确保高产优质高效:建造一个保温性能好、抗御各种自然灾害能力强的现代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是确保冬季蔬菜安全生产基本保障。能有效的适合各种果菜的生长和提高棚内种植经济效益。

3.4 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在当今信息时代,农民要致富奔小康,就需要政府及社会向他们提供大量的科技信息服务。通过各新闻媒体、通信等相关部门搭建了多种信息服务平台,向农民群众传播大量的科技致富信息。如今,菜农非常渴望政府能投资兴建一处大型现代化农产品、农资交易批发市场。不仅可以解决当地菜农买难卖难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公开、公平、公正交易,有利于实行市场准入制,保护菜农和消费者的权益。

3.5 发挥优势、打造品牌:利用当地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同时还有的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地方生态品牌,以此争取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获得国家绿色产品认证。今后设施特色蔬菜也力争向绿色无公害食品的方向发展并获取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打造品牌,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经营权农村土地现代农业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土地经营权入股您怎么看?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
遥感技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