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完善检测质量管理机制提升国有检测机构公信力

2014-04-29齐迹

吉林蔬菜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公信力约束报告

齐迹

摘 要:通过建立检测合同,以及公正性、准确性、有效性的约束管理机制和独立质量考核机构,用以进一步完善检测报告质量管理约束机制,不断提升国有检测机构的公信力。

关键词:完善管理机制 提升公信力

随着国有检测机构改革的深入和检测市场的逐步放开,国有检测机构进入市场参与到与民营机构、外资机构的市场竞争已是大势所趋,充分发挥国有检测机构在市场长期考验中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民众良好的心理认同感和公信力的特有优势,是参与未来市场竞争的有力砝码。

公信力是指“公共权力领域与公民社会领域中以组织形态存在的行动者,具有公共性的抽象存在物,因赢得公民的普遍信任而拥有的权威性资源”。按此定义理解,检测机构的公信力就是通过对社会产品的客观、公正、权威的检测,赢得社会的普遍信任而拥有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可以说公信力是检测机构的生命和灵魂,是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

检测机构公信力的核心,主要体现在检测报告的质量和权威性上。应该说,国有检测机构在多年的发展中已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内控质量保证体系,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这是国有检测机构与民营检测机构相比最大的优势,也是国有检测机构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实现规模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在实践中感到,发挥和保持好这一优势,除严格按照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外,还必须结合检测工作全过程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些必要的考核奖惩约束制度,进一步完善检测报告质量管理约束机制,不断提升国有检测机构的公信力。

1 建立合同管理约束机制,确保合同严谨规范

检测合同是检测机构以检测技术知识为客户解决特定检测服务所订立的合同,是检测质量控制体系的一部分,也是保证检测质量的先决条件。严谨规范的合同能使检测机构的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检测服务,增加客户的信任,减少甚至避免与客户之间产生误解或争执。对此,《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合同评审有明确的程序要求。但在实际检测合同签订评审中,因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合同评审程序贯彻和管理不到位,加之部分受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相应业务素质不足,与客户有效沟通不够,造成合同签订不规范,内容不全,约定不清,甚至不尽合理,出现随意修改等问题,导致部分客户不满和流失,影响了国有检测机构的公信力。为规范合同管理,提高管理人员和受理人员严格执行合同评审体系的自觉性,增强和维护国有检测机构的荣誉感,应建立《合同评审考核奖惩细则》,明确各级合同评审职责,考核的具体内容、时间和办法,奖惩激励措施等,用机制强化合同评审的规范。同时,为严格履行合同,兑现对客户的承诺,按时完成客户委托的检测任务,也需要建立检测工作及时性的考核奖惩机制,对不同检测项目的时效、检测报告完成时间、考核办法等内容做出详细的规定,保证检测报告出具的及时性。

2 建立检测公正性约束机制,确保检测客观公正

“公正”是检测机构的生命线,是公信力的重要体现。对此,检测机构都建立了《保证公正性程序》,也加强了对检验人员的公正性教育,但从实际检测教训中看,只建立程序和教育是不够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此,要确保检测工作的公正性,杜絕虚假检测报告的发生,必须建立相应的保证措施机制。从我们在检测工作的实践中体会,可采取检测样品密码编号和块状管理机制,强化检验公正性的保障。即对一些重要的委托检验样品先由接收样品的业务部门对其进行密码编号,然后将没有任何客户信息的密码编号样品交接给检测部门,再由检测部门随机安排不同检测人员进行分项检测,综合检测结果出来后,检测部门通过内部网络传给密码编制业务部门,并由该部门负责给客户出具正式检测报告。达到接收样品与检测分离、检测与出具报告分离的目的,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

3 建立检测准确性约束机制,确保检测数据准确

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体现了一个检测机构检测水平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一个检测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为政府和社会提供质量信息是否准确可靠。国有检测机构无论在专业技术力量、仪器设备方面,还是检测环境等方面,都具备出具准确检测数据的资源保障,并按有关准则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但这套管理体系只规定了应该如何做才能保证出具的检测结果准确,而没有规定不按要求做怎么办,缺乏监督约束机制,容易出现检测工作的不规范和随意性,而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为此,应建立检测结果质量控制奖惩制度和检测结果不合格项复核制度,即在检测工作结束后,由有关部门抽取一定量的留样,进行密码编号,要求检测人员重新进行检测,核查两次检测结果是否一致,对检测不认真、数据出入较大的人员按规定进行处罚,以督促检测人员认真地做好每次检测工作,保证出具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对执法检测及其它特殊的委托检测,依据标准判定出现的不合格项,必须进行复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严肃性和权威性,给执法机构提供严谨的技术依据。

4 建立报告有效性约束机制,确保检测报告有效性

检测报告是产品质量性能的技术报告,是向有关执法部门和产品生产企业反映质量信息的重要技术资料,是查询和处理客户申诉和争议的重要凭证。检测报告的重要性要求其必须做到真实、清晰、完整、有效、规范和具有可追溯性。因此,仅仅做到检测数据准确不等于出具的检测报告就一定有效,必须做到全面、规范,才能有效。现在的检测机构往往采用自行设计或按委托方要求的报告格式出具报告,受多种因素影响,常出现内容不够全面、填写不够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报告的效能。对此,需按有关准则和标准设计统一规范的检测报告格式,做到必须有的内容不能缺,自选内容一定要慎重,报告中的信息一定要与原始记录、抽样单、合同等相关内容表述一致,检测结论要明确、准确,不能引起异议,填写要规范、清晰、标准等。同时,还应建立检测报告质量考核奖惩制度,定期随机从存档的检测报告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报告进行考核,对发现缺陷的检测报告部门审核人和报告填写人进行处罚,对考核未发现有任何缺陷的检测部门给予奖励,确保检测报告的有效性。

5 建立独立考核机构,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完善的考核管理制度,需要强有力的执行部门做好监督和抓好落实。为此,应设立独立于检测部门和职能部门之外的专门质量管理机构,由所属单位的主要领导任该机构负责人,从事检验工作质量考核的组织工作,并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各检验部门和检验员绩效挂钩,确保各项质量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取得成效。

综上所述,公信力是检测机构的灵魂和生命,是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国有检测机构的特有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检测报告的质量和权威性上。因此,进一步完善和建立检测报告质量管理约束机制,不断提升国有检测机构的公信力,是参与未来市场竞争的有力砝码。

猜你喜欢

公信力约束报告
“碳中和”约束下的路径选择
约束离散KP方程族的完全Virasoro对称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报告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报告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报告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