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DEA的安徽省区域低碳经济效率评价

2014-04-29许陆军

中国市场 2014年27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安徽省

许陆军

[摘 要]本文构建了基于DEA 模型的低碳经济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对2012年安徽省16地市的低碳经济效率进行评价和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整体的低碳经济效率不高,且各地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针对上述情况,提出提高区域低碳经济效率,促进安徽省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低碳经济;经济效率;DEA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7-0143-02

经历了20余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GDP排名世界第二,GDP增长速度世界第一。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建立在对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的基础上,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这样的发展方式并不是长久之计。中国迫切需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中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发展模式。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有利于摆脱仅仅依靠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拉动模式,有效缓解工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状况,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判断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国家低碳经济的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安徽省作为我国重要的人口与生态资源大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总量也逐年上升。2005—2012年,安徽省GDP由5350.17亿元增长到17212.05亿元,年均增长18.17%;能源消耗总量由6215.42万吨增长到10947.05万吨,年均增长8.4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由1.21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0.722吨标准煤/万元,年均下降7.18%。这些数据表明安徽省依然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分依赖煤炭资源,同时也可以看出,安徽省的低碳经济发展基础已经初具规模。因此,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通过DEA模型对2012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低碳经济效率进行横向的评价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安徽省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2 安徽省区域低碳经济效率评价

2.1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科學、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准确评价安徽省区域低碳经济效率的关键。本文在充分参考了学术界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选取能够衡量区域低碳经济效率的评价指标,综合运用DEA方法对安徽省区域低碳经济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其中,选取了各地区的能源消费量、就业人员数、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3个指标作为投入指标,选取了碳生产率作为产出指标,构建了安徽省区域低碳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在上述选择指标中,各地区的就业人员数、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等指标数据均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2013》,各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碳生产率的数据则由《安徽省统计年鉴2013》中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标的数据经过计算得出。

2.2 实证结果与分析

根据2012年安徽省区域低碳经济投入产出指标数据,使用DEAP2.1软件进行求解,得出安徽省16地市的低碳经济效率值,具体结果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安徽省各地市的低碳经济效率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根据上表,分别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个方面来分析:

从综合效率来看,2012年安徽省16地市的综合效率均值为0.463,说明安徽省整体低碳经济水平不高。其中,黄山的综合效率值为1,处于较高水平,这是由于黄山的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较为发达,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第三产业,碳排放量非常低;合肥、淮北、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池州、安庆等地区的综合效率值均低于0.5,处于较低水平;亳州、宿州、铜陵等地区的综合效率值均高于0.7,低碳经济发展较为良好。综合效率较低的城市中,合肥、阜阳、马鞍山、芜湖等地区的经济总量均处于安徽省前列,而综合效率较高的城市中亳州、宿州等地区的经济总量均处于安徽省的中下游水平。由此可见,低碳经济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非完全一致,地区的产业结构,资源的利用效率等因素也至关重要。

从纯技术效率的角度来看,亳州、铜陵、池州、黄山的纯技术效率值为1,表明投入资源的使用效率较高;合肥、宿州、蚌埠、滁州、六安、芜湖、安庆等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值均高于0.6,表明投入资源的使用效率较为良好;其他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则处于较低水平。对于纯技术效率较高的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效率主要受规模的制约,应致力于提高规模效率。对于纯技术效率较低的地区,其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应集中于以技术进步推动节能减排,提高投入产出比例。

从规模效率的角度来看,合肥、蚌埠、滁州、芜湖、宣城、池州等地区规模效率较低,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淮北、亳州、宿州、阜阳、铜陵、黄山等地区规模效率较高,但仍未达到最优状态;其他地区的规模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亳州、宿州、铜陵、池州处于规模效率递增阶段,应加大资源、人员投入,改善低碳经济效率水平;除黄山外的其余地区均处于规模效率递减阶段,应适当缩减规模,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安徽省整体的低碳经济效率不高,各地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为了提高安徽省整体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各地市自身区域特点,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第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发展低碳产业。由实证结果分析可知,各地区低碳经济效率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并非完全一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合理的产业结构也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应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适当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尤其是高耗能产业的比重;增加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着力发展低碳产业。

第二,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低碳技术水平。安徽省大部分地区的纯技术效率都偏低,低碳经济的发展受制于技术的欠缺。因此应充分利用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能力,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不断进行产业和技术升级,发展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减少碳排放量。

第三,因地制宜,合理资源配置,提高要素使用效率。对于处于规模递增阶段的地区,必须进一步加大资源投入,扩大产业规模,争取实现规模经济;对于处于规模递减阶段的地区,由于存在投入冗余,应适当缩减规模,提高要素使用效率。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发挥导向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区域协作,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发新能源,推动能源结构的改革;建立碳基金,搭建低碳技术研发平台,促进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征收碳排放税,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控制碳排放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安徽省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79-87.

[2]李健,徐海成.低碳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11):81-84.

[3]吴雪,陈锦,李爽.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企业经济,2012,382(6):11-14.

[4]胡大立,丁帅.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

[5]潘文砚,王宗军.我国区域低碳效率实证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3(9):15-18.

[6]张欣,赵涛.基于 DEA 的我国省级区域低碳经济的效率评价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21(9):61-67.

[7]杨颖.四川省低碳经济发展效率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6):52-56.

[8]唐莹.基于DEA法的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效率评价[J].特区经济,2012,(8):197-199.

猜你喜欢

低碳经济安徽省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发展
为湖南低碳经济发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