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为什么干活

2014-04-28牛牛

孩子 2014年4期
关键词:牛牛存钱罐洗碗

经常会从电视里、从新闻中,或者周围朋友那里看到听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在家里干了家务,譬如叠衣服、洗碗、擦地、收拾玩具等等,家长会给予一些诸如金钱、糖果、玩具之类的物质奖励作为回报。有不少孩子在还懵懂、稚嫩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只存钱罐,每次摇一摇,晃一晃,听到里面叮叮当当的声音,就能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我小时候既没有存钱罐,也从未获得过任何物质奖励。所以,每当有人问我:对你的儿子牛牛,你会采用这样的奖励方式吗?我的答案总是:NO!

付出是一种责任

打从牛牛出生就成为了家庭的一员,虽然年纪小,但我没有因此就忽略他本应该对家庭承担的责任。

那么,牛牛的责任在哪儿呢?开始就在于健康茁壮长大,让父母与他一起体验成长变化所带来的快乐;等到上幼儿园,就要开始学习生活自理,学习干简单的家务,长成为小小男子汉,为家庭作出贡献。

起先,牛牛觉得擦地、洗菜、洗碗、洗衣服、擦桌子等家务都是游戏。他喜欢抡着笤帚满屋子跑,喜欢一手拿着袜子一手拿着肥皂,喜欢一边铺床一边蹦床,喜欢一边干活一边搞破坏,这些都是他与生俱来的天性。

而我呢?不怕他做过卫生之后,客厅里变得更脏更乱;不怕他洗过衣服之后,我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收拾卫生间;不怕他铺过床之后,我还要再洗一遍床单。我更在乎的是,牛牛知道干家务是他每天必须做的事,就像他每天必须洗脸刷牙一样。

金钱不归属于童年

孩子小的时候,对金钱没有概念,他们只是在细心观察大人的言行后,知道如果想要糖果、想要玩具,就必须给钱,给了钱,才能吃上糖果,才能拆开玩具的包装。除此之外,在他们幼小的世界里,就只有游戏、嬉闹,还有快乐。我认为,这种没有被金钱所沾染的童真世界,才是最美好的。

所以,对牛牛的奖励,我都会避免给予单一、有形的物质奖励,而以精神性的、活动性的、少量的物质性相结合的灵活奖励来代替。比如几句口头表扬、鼓掌,或者给他竖起大拇指,又或者是一个大大的拥抱等;活动奖励可以是与我们一起做游戏,观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外出游玩,和喜欢的朋友一起逛街等。

有奖励要干,没奖励也要干

若是孩子每次做家务都能够获得数量不等的金钱,而这些金钱可以用来买糖果或小玩具,时间一长,孩子就会有这样一种心理:有钱就干,没钱就不干。

这种把付出和回报对等起来的做法,其结果是:当孩子觉得所获得的奖励低于他们付出时,就会在某种程度上产生心理不平衡。

真正的奖励,应从孩子的内在心理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培养生活习惯的目的。平时,我会告诉牛牛:你要去洗碗,是因为碗洗干净了,下次才能再用;你要去洗衣服,是因为你要做一个干净的孩子;你要去收拾玩具,是因为收拾好了,下次想再玩时才能找得到;你要把自己脱下来的鞋子摆整齐,是因为家里需要一个整洁的环境,等等。

对于家务活,我更加希望牛牛是自愿去做,而不是因为有奖励才做。让他做任何事情都保持原生态,一旦把功利的目的加入进来,就等于破坏了一切。

奖励是怎样减少内在动力的?

斯坦福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马克·莱普和大卫·格林对51名3~4岁且喜欢画画的儿童进行了一个有趣的研究。他们把这些孩子随意分成三组:

第一组:承诺给予奖励。孩子们被告知:如果他们参与画画,在画画结束之后就会得到一个带有金印和色带的证书。

第二组:意外惊喜奖。孩子们同样会收到上述的奖赏,但他们事先没有被告知奖励的事。直到完成绘画之后,才意外得到。

第三组:没有奖励。孩子既没有收到奖励的承诺,在绘画完成之后也没有得到奖赏。

每个孩子会被带到一个单独的房间里作画6分钟,随后根据设定的情境给予或不给予奖励。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研究者发现:第一组的孩子花在绘画上的时间明显少于其他两组。这是因为孩子不是为给自己带来愉悦的情绪而画,其外部动机是要获得奖品,因此他们觉得画画已经不好玩了,也失去了想要画画的兴趣。

研究结果也显示了在不同的人群中类似的作用,其中大多数是成年人。若给予尽力戒烟的人期望的奖励,他们在刚开始的时候会做得很好,但三个月后,他们比没有奖励的人更糟糕。实际上,给予他们期望的奖励,更容易使他们对吸烟的数量说谎。

总之,切实的奖励对内在的动力有本质上的负作用,人们会减少对感兴趣的活动的内在动力,有些奖励甚至会降低人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牛牛存钱罐洗碗
可笑的牛牛
家乡的变化
洗碗记
我的存钱罐
洗碗记
洗碗记
存钱罐
顽皮的牛牛
第一次洗碗
黄人存钱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