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油层夹层建模方法探讨——以A油田Ed2Ⅲ31小层为例

2014-04-27高江博翟明群丁清如杨德育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4年3期
关键词:小层泥质油层

高江博,张 帆,翟明群,丁清如,智 刚,杨德育

(1.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0;2.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3.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老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尽管一类厚油层含水高、采出程度高、剩余油分布零散,但仍剩余较高的可采储量,一类厚油层仍是高含水开发阶段的主要开发对象。但其层内非均质性尤其是夹层的存在降低了油层的动用程度,使油层水淹状况和剩余油分布复杂,因此,深入剖析厚油层内部结构,研究夹层及其分布规律,并有效预测井间夹层展布,对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无法识别夹层,本文应用随机建模方法,在夹层成因模式及分布规律研究基础上对井间夹层的预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夹层建模思路

夹层的井间分布预测是夹层建模的一个难点,本次泥质夹层建模主要应用等时地质约束原则[1-2],在精细等时小层对比基础上利用小层顶底两个等时界面首先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模型。由于小层也是经历了漫长的沉积过程,由多个更小的等时沉积体构成,因此,在模型中通过细分小层网格到足够细,则每个层在该油藏局部范围内可以认为是一个小的等时单元。以小层为模拟单元,通过模拟每个层的沉积微相展布,进而展现出整个小层的各沉积微相变化过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的侧向迁移过程和湖平面短暂升降过程。最后通过过滤技术将含砂岩的微相区过滤就得到了泥质夹层的空间展布。因此,此种夹层建模方法的关键是精细等时小层对比和小层沉积微相变化过程的精细刻画。

2 夹层建模流程

2.1 资料准备

夹层建模使用的基础资料包括:一是井数据,包括井位、井斜、补心海拔、测井曲线;二是综合研究成果,包括单井沉积微相纵向解释成果、沉积微相平面图、井分层和断点数据、地震解释成果[3]。夹层建模流程见图1。

图1 夹层建模流程

2.2 建立构造模型

应用地震解释成果数据及井分层和断点数据,建立构造格架模型。

2.3 建立沉积微相模型

应用研究区所有单井沉积微相成果,沿井轨迹将微相信息离散化到模型中,进而统计出小层的各微相垂向概率分布曲线;同时编制出小层的平面微相图,进而编制出各微相的平面概率分布趋势图。最后在沉积微相平面概率分布趋势和小层垂向概率分布曲线的共同约束下,采用序贯指示模拟算法模拟出沉积微相模型。

2.4 建立夹层模型

在细分小层纵向网格的物质基础上,通过建立精细的沉积微相模型后,应用过滤技术,便可展现出储层发育区夹层的空间展布。

3 实例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

A油田构造背景为一宽缓断鼻构造,地层倾向北北东向,地层倾角3~5°。东二段3砂组整体为一套三角洲前缘水下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远砂和泥坪微相。该区夹层以泥质夹层为主,本次建模主要表征Ed2Ⅲ31小层。

3.2 夹层分布特征及成因

泥质夹层平面分布特征主要有席状连续分布和片状不稳定分布两种:①席状连续分布夹层,多沿河道两侧展布,为湖侵相泥岩,厚度稳定,连续性好,该类夹层是暂时性湖侵大面积沉积的一套薄的泥质沉积物[4-5]。②片状不稳分布夹层,一般规模不大,小范围内零星分布,多呈孤立的小片状、土豆状或窄条带状。该类夹层是由水下分流河道横向迁移造成,多为间湾泥岩。

总之,湖面的升降和物源的摆动是工区泥质夹层的主要成因。

3.3 构造模型

构造模型是沉积微相模型及夹层模型的基础和载体,A油田构造模型总网格数为160×96×40=614400,纵向上划分为19个小层。

3.4 沉积微相模型

本次沉积微相模拟过程中,应用前期建立的地质模式和地质参数知识库[6],在确定性信息的控制下[7],应用随机模拟算法进行预测。31小层纵向上共划分为12个网格,网格编号从23-34(从上到下),多个小层的微相变化展现了该层沉积微相演化过程(图2)。

图2 31小层沉积微相模拟流程

3.5 夹层模型

将31小层中的砂岩过滤掉,可展现出31小层中夹层的空间分布形态(图3)。

3.6 模型检验

通过夹层分布预测,主河道夹层不发育,在河道两边的侧缘形成层层叠置的发育较为稳定的夹层,而在河道与湖泊交汇处,由于河道侧向迁移,形成分布不稳定的条带状夹层。同时编制了31小层的砂岩等厚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河道发育区砂岩较厚,夹层发育区砂岩较薄(图4),这与夹层分布是吻合的。

图3 31小层夹层空间分布

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根据夹层分布预测结果分析认为31小层目前河道发育区水淹较为严重,夹层发育区剩余油较为富集,针对剩余油富集状况,对油藏内部的注采关系进行调整。将河道发育区的P626、P613、P621和P611井转注,后期对夹层发育区的P610、P614、P612和P620井压裂,与注水井沟通,措施实施后,单井平均日增油3 t。

4 结论

(1)小层精细等时对比与小层沉积微相变化过程精细刻画是进行夹层建模的关键;

图4 31小层砂岩厚度分布

(2)A油田Ed2Ⅲ31小层在河道两边的侧缘形成层层叠置的发育较为稳定的夹层,而在河道与湖泊交汇处,由于河道侧向迁移,形成分布不稳定的条带状夹层。

(3)在预测成果指导下,通过转注和压裂,提高了单井日产,较好地指导了后期开发。

[1] 吴胜和,张一伟,李恕军,等.提高储层随机建模精度的地质约束原则[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5(1):55-58.

[2] 严耀祖,段天向.厚油层中隔夹层识别及井间预测技术[J].岩性油气藏,2008,22(2):127-131.

[3] 谭梦琦.大牛地气田山1段储层三维地质建模[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22(2):25-27.

[4] 王国鹏,何光玉.双河油田厚油层内夹层分布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20(2):55-58.

[5] 马俊芳,廖顺舟,廖光明,等.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夹层分布特征研究-以海安凹陷安丰辫状三角洲为例[J].特种油气藏,2006,13(3):22-25

[6] 穆龙新,贾爱林,陈亮,等.储层精细研究方法:国内外露头储层和现代沉积及精细地质建模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7] 吴胜和,杨延强.地下储层表征的不确定性及科学思维方法[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2,34(2):72-80.

猜你喜欢

小层泥质油层
湖相页岩油建产区小层构造可视化精细建模
——以吉木萨尔芦草沟组为例
利用物质平衡法分析小层注水量
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柴上塬区隔夹层分布特征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泥质粉砂岩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和防护措施研究
不同泥质配比条件下剩余污泥的深度减容研究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厚油层隔夹层研究
七里村油田薄油层测井识别技术研究
高升油田泥质细粉砂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泥质粉砂岩路基填料改良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