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幼专科医院9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4-04-27莉,况

中国药业 2014年11期
关键词:门诊抗生素注射液

李 莉,况 娥

(湖北省十堰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湖北 十堰 442000)

患者使用药物后,一方面能使相应症状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消除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也会因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使机体出现其他不适症状,有时症状很轻微,无须处理即可缓解,有时症状十分严重,甚至会给患者带来致命的伤害。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是为了统计和分析药品的不良反应,总结出各种药物的用药原则,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药,使药物最大程度地治疗患者的疾病,且最大程度地降低不良反应[1]。笔者对我院2011年至2012年出现的ADR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促进相关规定的出台,为我院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集的上报药监局的有效ADR报告共99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别对99例ADR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原患疾病,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用药情况及ADR发生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99例ADR报告中,患者年龄为4个月至75岁。其中门诊用药上报90例,住院上报9例。原患疾病主要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妇科炎症及人流术后预防用药。有用药过敏史记录的2例,记录不详的97例。见表1。

表1 ADR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例(%)]

2.2 ADR因果关系评价及转归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因果关系关联性标准,并结合临床用药后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肯定4例,很可能30例,可能63例。

2.3 给药途径

在上报的99例ADR报告中,给药途径分别为静脉给药89例,口服给药5例,外用1例,肌肉注射3例,穴位注射1例;ADR门诊呈报90例,病区呈报9例;ADR发生高危科室主要是门诊输液中心。

2.4 涉及药物类别及构成比

参照《新编药物学》药物分类方法,将引起ADR的药物进行分类[2],结果见表 2。

2.5 累及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

诱发3例严重ADR的分别是剖宫术后预防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用药3 d后出现的迟发型过敏性休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和1%利多卡因行星状神经阻滞疗法治疗颈椎病,都是在用药3 min后出现的过敏性休克,其发生率为3.03%。见表3。

3 讨论

3.1 值得注意的问题

存在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在上报的不良事件中抗菌药物占69.70%,作为妇幼专科医院,我院妇产科门诊疾病以人流术后预防感染及阴道炎用药为主,儿科门诊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抗生素使用普遍,且有一定程度的联用现象,门诊不方便做药物敏感性试验,几乎都是撒网式用药和经验用药。

药物浓度过高:1例患者,磷霉素钠8 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用于剖宫术后抗感染,第1天用药,诱发心慌,心率达170次/分左右,两药合用又进一步增加体内钠离子输入。在产后体质虚弱情况下,有的患者可能会诱发心率加快,每8 g磷霉素钠盐含钠2.56 g,建议停用磷霉素。磷霉素的使用应禁用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及限制钠盐摄入的患者。同时,8 g用量最好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慢速滴入。另1例患者,头孢哌酮舒巴坦钠4.5 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克林1.2 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两组抗生素联用治疗剖宫术后感染及其他妇科合并症,3 d后,该患者在第4天输入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组不到5min出现过敏性休克,该患者同时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所以考虑在两组抗生素高浓度联用3 d后,因其肝脏生物转化能力有所下降,体内已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当第4天再次用药,导致机体成了特异体质,对药物敏感性增加,诱发了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迟发型速发过敏性休克,具体原因有待探讨。

表2 引起ADR的药物分类及品种(n=99)

表3 ADR累及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n=99)

给药方式是否合理:患儿,男,4个月半,肌肉注射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20mg,每日1次,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1个月治疗7 d,3个月为1个疗程。患儿刚开始用药到第4天,面部四肢出现散在皮疹,到第5天用完药后皮疹明显增多,第6天停药。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能促进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功能恢复,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均可。但笔者认为用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吸收好,效果也许更好。关键是婴幼儿臀部肌肉注射时间长了,是否会诱发臀部肌肉萎缩。

3.2 医疗改进建议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无论是实际临床用药,还是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中,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排列第一。根据抗生素使用原则,只有在严重感染或有联用指针的情况下,才可以联用[3]。但抗生素二联用在门诊处方开具很普遍。99例ADR有1例是2岁小儿因上呼吸道感染,用头孢噻肟1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即可发生嘴唇紫绀,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症状。不排出有抗生素选择不合理情况。

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在上报的99例不良报告表中,过敏史一栏几乎均为不详。但从不良事件描述中可以看出,有2例患者有药物过敏史,现用该药又再次出现同样的不良反应。

合理选择给药途径:给药途径选择应遵循疾病特点,尽量做到在紧急情况及危重患者选择静脉给药。在上报的99例ADR报告中,有89例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5例为口服给药,其他有5例。静脉滴注给药是ADR发生的首要给药途径。无论从机体因素,注射药品制剂因素,还是药物1次高浓度输入等因素,在直接进入血液无药物吸收过程的缓冲代谢,都有可能增加ADR发生风险。所以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该在急救及危重患者的情况下采取静脉给药。而且药物的半衰期,体内血药浓度维持,都主张口服分次给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另作为妇科阴道炎最好的局部给药。

重视儿童合理用药问题:儿童一旦患病,家属迫切希望能尽快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入院后要求医师使用“好药”[4],医师有时也会很被动地使用加速疾病好转的“好药”,激素、抗生素、维生素等都使用,以满足患者需求。当然不排除药品市场化因素,导致医师选择药品时有利益倾向。另外,由于儿童制剂相应不全面,婴幼儿在有的时候,会选择用成人规格药物,导致剂量不准确,诱发ADR,这些都不同程度地会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大大增加ADR发生率[5]。

关注孕产妇合理用药问题:在孕期用药方面存在一定的滥用微量元素补充剂现象,补钙、锌、铁、叶酸,几乎是整个孕期都在补充。剖腹产患者,又存在抗生素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用量过多现象等。至于阴道炎患者,无论是细菌性、霉菌性、还是滴虫性,都存在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的用药现象。

儿童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阶段,许多脏器及神经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药物的耐受性、反应性与成人有所不同,所以用药时需谨慎选择。孕产妇的生理特点也是有所改变的,在用药时也要注意谨慎选择,几乎同儿童用药一样的选择范围,以防止药物通过胎盘屏障或乳汁进入胎儿或婴幼儿体内,带来不必要的损害。同时也应发挥临床药师作用或其他健康宣传途径,告知患者疾病的好转有一个过程,并非选择了好药、贵药即可病痛消除,也非所有疾病都需静脉注射治疗效果就好。更重要的是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正确监督临床合理使用药品,消除一些用药误区,也可减少ADR发生。尽管上报的不良事件中以用药半小时后出现药物皮疹多见,似乎不太严重,但这是机体最基本的反应,要加以警惕,需停用该药,不是所有药品减慢滴速,就会缓解ADR,这也是临床用药误区之一。尤其在年龄偏小的患儿中,不会表达,更应该密切观察用药全过程。

总之,妇幼专科医院更应在合理用药方面遵循孕产妇婴幼儿用药特点,减少ADR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肖顺林,罗宏丽,冯碧敏.24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67 -69.

[2] 吕为红 .192 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 医药导报,2007,25(7):820 -821.

[3]张茂清.102例儿童临床用药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3(9):482 - 483.

[4]董玲玲.儿童用药特点及用药注意事项浅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5(14):1859 - 1860.

[5]龚小明.39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12):118 - 120.

猜你喜欢

门诊抗生素注射液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门诊支付之变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抗生素的故事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